论文摘要
随着现代工业的高速发展,对污染物环境造成的污染日益严重,到达地球表面的紫外线也日益增多,过多的紫外线接触是导致皮肤光老化、皮肤癌变、免疫抑制等一系列疾病的主要原因。中波紫外线可直接损伤DNA,诱发氧化,产生氧自由基,介导炎症及免疫抑制而损伤皮肤,因而被认为是导致皮肤病变的主要光波段。成纤维细胞是皮肤真皮层最主要的细胞成分,亦是紫外线辐射的重要靶位。已有大量的研究证明成纤维细胞因其特有的生物学特性,在皮肤自然老化和光老化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辅酶Q10是线粒体呼吸链的重要成员之一,它与线粒体内膜相结合,参与细胞氧化磷酸化及ATP生成过程。是细胞自身的天然抗氧化剂,细胞代谢的激活剂。目前临床上辅酶Q10主要应用于急、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病毒性肝炎和癌症的辅助治疗,而关于辅酶Q10拮抗紫外线致皮肤细胞氧化损伤这一方面的研究尚少,其具体的作用机制与效果尚需进一步探讨。本研究进行了辅酶Q10的安全毒理学评价,来了解它的毒性效应;并通过建立体外培养小鼠成纤维细胞UVB损伤模型,研究CoQ10对UVB损伤的小鼠成纤维细胞中MDA含量及SOD、GSH-Px、CAT等抗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辅酶Q10有拮抗UVB致小鼠成纤维细胞损伤作用。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窄波UVB治疗银屑病的疗效观察[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7(53)
- [2].短期UVB辐照对抱茎风毛菊光合作用的影响[J]. 甘肃科学学报 2016(04)
- [3].非索非那定联合UVB治疗玫瑰糠疹疗效观察[J].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4(11)
- [4].探讨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UVB)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玫瑰糠疹的临床价值[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20(31)
- [5].窄波UVB紫外线治疗玫瑰糠疹疗效分析[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07)
- [6].百癣夏塔热片联合窄波UVB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评价[J].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4(01)
- [7].咖啡因可保护UVB致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的损伤[J].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3(12)
- [8].UVB诱导下脂肪干细胞的抗衰老机制[J]. 吉林医学 2015(11)
- [9].消白酊联合窄波UVB治疗白癜风30例临床观察[J]. 中国医学创新 2012(09)
- [10].复方木尼孜其颗粒联合窄谱UVB治疗白癜风疗效观察[J]. 中国美容医学 2012(14)
- [11].窄波UVB光疗治疗斑块型银屑病通过局部效应[J]. 中国医药导刊 2010(07)
- [12].复方甘草甜素结合UVB治疗玫瑰糠疹[J].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09(02)
- [13].窄谱UVB治疗玫瑰糠疹疗效观察[J]. 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 2009(01)
- [14].复方甘草酸苷片联合UVB治疗玫瑰糠疹疗效观察[J]. 吉林医学 2009(07)
- [15].UVB联合消银颗粒治疗副银屑病22例[J]. 现代中医药 2009(06)
- [16].复方环磷腺苷乳膏联合UVB照射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的护理[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9(36)
- [17].UVB照射联合羰基四氢噻唑治疗中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观察[J]. 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 2008(05)
- [18].窄波UVB联合丙酸氟替卡松治疗白癜风的疗效评价[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6(20)
- [19].UVB联合维生素C等治疗色素性紫癜性皮病疗效与安全性研究[J].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2(02)
- [20].UVB治疗和常规治疗银屑病疗效对比[J]. 中国医药指南 2011(26)
- [21].护理干预联合UVB治疗白癜风疗效观察[J]. 中国现代医生 2009(10)
- [22].曲安奈德局封联合UVB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62例临床分析[J]. 海南医学 2009(12)
- [23].窄谱UVB治疗慢性单纯性苔藓和慢性肥厚性湿疹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 2014(01)
- [24].穴位埋线联合窄波UVB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观察[J]. 亚太传统医药 2013(04)
- [25].窄波UVB联合消白酊治疗白癜风40例临床体会[J]. 吉林医学 2013(18)
- [26].窄波UVB治疗银屑病患者的临床体会[J]. 中国医学工程 2012(12)
- [27].白癜风汤联合窄谱UVB治疗白癜风的临床研究[J]. 中国医药指南 2020(09)
- [28].窄谱UVB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探究[J].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20(05)
- [29].他克莫司软膏与窄谱UVB对斑块状银屑病的治疗观察[J].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0(17)
- [30].UVB照射对系统性红斑狼疮自噬相关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J].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