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考虑损伤效应的黄土流变模型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地质工程
作者: 林斌
导师: 赵法锁
关键词: 马兰黄土,门槛值,结构强度,蠕变试验,损伤效应,流变模型
文献来源: 长安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本文以非饱和黄土的结构性和流变性为研究中心,在对黄土的微观结构特征和流变效应研究文献综述的基础上,以室内试验为基础,采用土力学的研究方法,试图寻求一个能将微观结构和宏观力学参量联系起来的损伤变量,并深入研究了黄土的结构损伤特征随含水量变化及应变发展而变化的规律,依据等效应变的假说,建立了考虑损伤效应的黄土流变本构模型,借助数学、力学的方法将该模型推广到复杂应力条件下。 通过对搜集到的黄土资料整理和分析后,总结了西安地区马兰黄土(Q3黄土)的化学组成、胶结物质以及孔隙特征等基本物理指标特征。在此基础上,试验研究了黄土结构强度以及凝聚力c、摩擦系数tanφ等宏观力学参量随含水量的变化规律;CU剪切试验表明,黄土的应力应变关系呈弱软化型,在有工程应用意义的变形范围内,该本构关系可以用存在应力上限的指数型函数来描述,本构模型中的参数亦随着球应力和湿度状态而呈指数规律变化。对黄土不同应力状态下的压缩试验结果分析表明,黄土的损伤应变门槛值εc与含水量的关系并不明显,近似可以认为εc与含水量无关,但是损伤的应力门槛值则随着含水量的增加而线性降低,黄土的弹性模量也具有相同的变化规律。根据刚度损伤的假定,黄土的损伤演化规律只与塑性变形的历史有关,而与弹性变形无关,其演化方程可以用轴向塑性应变的指数函数来描述,其中反映损伤速率的参数则同时受应力状态和含水量变化的影响。当黄土中含水量和应力状态按照某种特定的组合关系变化时,黄土的应变状态可以保持不变化,从广义上来说,非饱和黄土中的水具有应力的性质。 大量蠕变试验的结果表明,不同含水量的Q3黄土具有明显的线性粘、弹、塑性流变特征,试验加载方式对于黄土的极限强度影响显著,分级连续加载条件下的低蠕变应力可导致黄土的结构硬化,能有效的提高黄土的极限承载能力。本文依据试验结果建立的考虑黄土损伤效应的流变模型能够很好的描述黄土加速蠕变阶段的变形特点。 利用ADINA软件二次开发功能所编制的有限元软件,能够很好的模拟黄土的流变规律,试验与模拟结果的对比表明本文所建立的黄土流变模型是正确的。
论文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课题研究的意义
1.2 黄土结构性研究现状
1.3 黄土的流变研究现状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参考文献
第二章 西安地区Q_3黄土的物理力学特征
2.1 物理特征
2.1.1 密度与含水量
2.1.2 颗粒组成特征
2.1.3 成分特征
2.1.4 胶结物质与胶结类型
2.1.5 孔隙特征
2.2 力学特征
2.2.1 黄土的结构强度研究
2.2.2 黄土力学参数的变化规律研究
2.2.3 非饱和黄土的本构特征及其与球应力及含水量关系研究
2.2.4 软化型本构方程的数学描述
2.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黄土的结构损伤特性研究
3.1 黄土的结构性及损伤分析
3.1.1 黄土的结构性
3.1.2 黄土的损伤分析
3.1.3 损伤变量的选择
3.2 黄土损伤特性研究
3.2.1 结构性黄土单轴压缩试验
3.2.2 损伤门槛值分析
3.3.3 初始弹性模量分析
3.3.4 损伤演化规律研究
3.4 黄土刚度劣化的损伤描述
3.5 黄土强度劣化的损伤描述
3.6 两种损伤演化方程的讨论
3.7 三轴损伤变量的确定
3.8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Q_3黄土流变特征研究
4.1 岩土材料流变的研究方法及原理
4.1.1 流变的研究方法
4.1.2 土体非线性流变机理分析
4.2 试验设备及试验结果处理方法
4.2.1 试验设备
4.2.2 加载方式与试验结果处理
4.3 黄土蠕变试验及特征
4.3.1 黄土的蠕变特征
4.3.2 黄土蠕变的等时应力应变特征
4.4 考虑损伤效应蠕变模型的建立
4.4.1 建模的基本原理
4.4.2 模型的建立
4.4.3 流变模型在复杂应力条件下的推广
4.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黄土流变本构方程的解析与数值模拟
5.1 有限单元法的基本原理
5.2 黄土流变模型的粘弹塑性有限元解析
5.2.1 粘性增量初应变法的基本思想
5.2.2 黄土流变模型的有限元解析
5.2.3 黄土变形的粘弹塑性有限元过程
5.3 ADINA有限元程序及编制
5.3.1 ADINA有限元程序及二次开发简介
5.3.2 考虑损伤效应的黄土流变本构模型程序开发
5.4 数值模拟结果及对比
5.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附录一: 有限元源程序
附录二: 博士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发表的论文
致谢
发布时间: 2006-03-13
参考文献
- [1].延安地区黄土-基岩接触面滑坡复活演化及机理研究[D]. 王雷.长安大学2018
- [2].黄土水敏特性及其灾变机制研究[D]. 冷艳秋.长安大学2018
- [3].黄土结构性多尺度研究[D]. 马闫.西北大学2017
相关论文
- [1].Q2原状黄土本构模型及其在隧道工程中的应用研究[D]. 钟祖良.重庆大学2008
- [2].黄土结构性模型及黄土渠道的浸水变形试验与数值分析[D]. 胡再强.西安理工大学2000
- [3].岩石力学损伤和流变本构模型研究[D]. 韦立德.河海大学2003
- [4].非饱和黄土在动、静复杂应力条件下的结构变化特性及结构性本构关系研究[D]. 骆亚生.西安理工大学2005
- [5].软土流变固结理论与试验研究[D]. 李西斌.浙江大学2005
- [6].岩石流变力学特性的研究及其工程应用[D]. 杨圣奇.河海大学2006
- [7].公路工程压实黄土的强度与变形及其微观结构研究[D]. 陈开圣.长安大学2006
- [8].石膏角砾岩非线性流变模型研究及有限元分析[D]. 宋飞.长安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