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惯性导航系统对陀螺仪精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因而对陀螺仪随机漂移的研究也显得越来越重要。作为新型陀螺仪的硅微陀螺仪,有着尺寸小、重量轻、成本低、功耗小、寿命长、可靠性高和动态性能好等一系列传统惯性器件无法比拟的优点。但由于目前随机漂移还比较大,且在短期内精度无法大幅度提高的情况下,通过对硅微陀螺仪的随机漂移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建立相应的时间序列模型,并以此模型为基础,对随机漂移数据进行预报和补偿,进一步提高硅微陀螺仪的精度。本文围绕硅微陀螺仪随机漂移的建模,开展了以下研究工作:论文首先介绍了时间序列模型的结构及其特性。根据测试数据分析了硅微陀螺仪随机漂移序列的平稳性、正态性、趋势性和周期性。论文详细的分析了AR模型和ARMA模型的参数估计方法。通过对多种递推方法进行分析比较后,采用了非线性最小二乘递推算法计算硅微陀螺仪的模型参数。结合陀螺仪随机漂移序列的统计分析结果,对硅微陀螺仪随机漂移利用常规方法和DDS方法分别进行建模,并对建模结果进行了模型的适用性检验。最后,在所建模型的基础上,利用最小方差预报方法,对硅微陀螺仪随机漂移进行了预报研究。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玻璃基环形振动微陀螺谐振子的设计与制造工艺[J]. 飞控与探测 2020(01)
- [2].静电力非线性对双检测微陀螺谐振频率及灵敏度稳定性的影响[J]. 振动与冲击 2020(08)
- [3].面内微陀螺结构设计及模态测试[J]. 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3)
- [4].时滞位移反馈作用下多自由度微陀螺的刚度非线性及控制研究[J]. 振动与冲击 2020(15)
- [5].静电驱动下振梁微陀螺仪的性能分析[J]. 振动工程学报 2020(04)
- [6].基于硅微陀螺的环形二极管电容检测技术研究[J].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2020(08)
- [7].提高载体驱动硅微陀螺灵敏度的方法[J].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2016(06)
- [8].抗过载微陀螺结构的高灵敏设计与仿真[J]. 压电与声光 2016(05)
- [9].硅微陀螺仪正交误差校正系统的分析与设计[J].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2013(06)
- [10].检测刚度非线性对双检测微陀螺灵敏度稳定性影响[J]. 振动与冲击 2018(24)
- [11].隧道磁阻微陀螺结构设计与加工[J]. 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2)
- [12].驱动刚度非线性对双检测微陀螺性能的影响[J]. 振动与冲击 2019(14)
- [13].基于神经网络的多尺度多参数硅微陀螺仪研究(英文)[J]. 传感技术学报 2016(08)
- [14].双质量振动式硅微陀螺理论和实验模态分析[J]. 光学精密工程 2015(02)
- [15].硅微陀螺正交校正结构设计与试验[J].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6)
- [16].硅微陀螺正交误差直流校正设计与分析[J].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2014(01)
- [17].硅微陀螺仪零偏稳定性的优化[J]. 光学精密工程 2014(09)
- [18].基于驱动频率的硅微陀螺零偏补偿方法研究[J]. 传感技术学报 2012(05)
- [19].硅微陀螺漂移数据滤波方法研究[J]. 传感技术学报 2008(02)
- [20].悬浮转子式微陀螺技术关键、创新设计和最新进展[J]. 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 2008(03)
- [21].有机械耦合的电容式硅微陀螺敏感信号读取研究[J]. 电子测量技术 2008(07)
- [22].硅微陀螺仪驱动模态离散控制分析[J].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2015(06)
- [23].一种新型的硅微陀螺仪驱动幅值检测和控制方案(英文)[J].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2013(05)
- [24].石英微陀螺的驱动控制方法研究[J]. 兵工学报 2013(06)
- [25].基于数字锁相环控制的硅微陀螺仪驱动模态分析与实验[J].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4)
- [26].硅微陀螺仪随机漂移建模及滤波[J]. 电子测量技术 2010(09)
- [27].硅微陀螺阵列信号处理技术研究[J]. 宇航学报 2009(01)
- [28].基于FPGA的硅微陀螺仪零偏温度补偿系统的研究[J]. 计算机与数字工程 2009(06)
- [29].硅微陀螺温度漂移补偿研究[J]. 传感器与微系统 2008(10)
- [30].硅微陀螺仪随机振动强度分析[J].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