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在当今全球文化多元化的形势下,文化冲突与融合已吸引了全世界学者与专家的眼光,成为了各学术领域近年来研究讨论的焦点。针对这一课题的研究所涉及的领域横跨哲学,人类学,心理学,乃至文学与语言学。与文化息息相关的另一方面,便是语言。语言不仅作为文化的载体与媒介与之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它同样也是文化最为重要和基本的组成部分。由此可见,语言分析是文化研究的一条捷径。本文正是以语言为切入点,对美国的华人中存在的文化冲突与文化融合问题进行探究。自爱德华.萨义德提出“东方主义”的概念之后,世界文化的研究开始对东方亚洲的文化有所关注。而作为美国亚裔少数族群中人数最多的一个分支,华裔族群以及其中华文化已成为美国社会文化多元化一个不可忽视的元素,他们为美国社会的经济以及国家的基础性建设,乃至美国的文学,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谭恩美以其卓越的写作天赋,成为美国文坛最为杰出的华裔作家之一。谭恩美的处女作——《喜福会》在1989年一经出版便广受赞誉,一举成为销售排行榜上的领头羊,《喜福会》的成功奠定了谭恩美在美国文学界的声誉。小说中一共刻画了八位女性的形象,其中,四位母亲的形象代表了第一代定居于美国的华人,而她们的四位女儿则代表了那些在美国出生长大的第二代华裔子女。小说以十六个小故事组成,每个故事都是以自叙的形式来表现。这些故事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了华裔族群几代人在美国的真实生活状况。学术界对《喜福会》的相关研究也是成果丰硕的。国内外的学者对小说的各个主题进行了探讨,包括文化身份,东方元素,母女关系以及象征手法等。但是有所局限的是,大部分的研究都是从文学欣赏和评论的角度展开的。因此,在本篇论文中,作者尝试着从语用学的角度对小说的对话进行详细的分析。本文运用语用学中的两大基本原理——言语行为理论和会话原则对小说中母女间的对话进行了仔细地探讨,通过分析对话中所实施的言外行为以及说话者通过对会话原则的遵守或违反所表达的言外之意,揭示了母女之间从文化冲突到文化融合的过程。本论文分别从小说人物的婚姻生活、语言特色、母女关系以及子女教育方面入手,选取了在这几方面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对话进行剖析。小说《喜福会》中的母女各自都面临着不同的文化冲突与困境,而为了更好的生存与生活下去,她们又都努力地寻求着文化的融合与相互的理解。小说中的四位母亲为了结束在中国的苦难生活,千里迢迢移居美国,梦想在此寻找到更为美好的人生。可是,文化差异带来的不适使她们在美国的生活时常陷入各种困局,特别是在与自己女儿之间关系的处理上。文化冲突在母女之间筑起了一道看不见的墙,阻断了她们之间的交流与理解。然而,在中国的苦难经历让母亲们变得坚韧而勇敢,她们通过不断努力和尝试去接受美国社会的文化传统与价值观念,最终找到了一条融合之路。更为重要的是,母亲们以自己的人生经验和智慧将女儿们一次次从危机边缘挽救回来,并由此打破了母女之间的那道阻隔之墙。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通过跨文化意识的四个层次分析《喜福会》[J]. 英语广场 2018(09)
- [2].《喜福会》中母女冲突主题多模态分析[J]. 名作欣赏 2017(02)
- [3].从《喜福会》看中美文化差异[J]. 西部皮革 2016(24)
- [4].论《喜福会》对男性的表现[J]. 英语广场 2017(02)
- [5].《喜福会》叙述视角的前景化解读[J]. 文学教育(下) 2017(05)
- [6].《喜福会》中的阶级空间政治与身份认同[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2)
- [7].从谭恩美《喜福会》探讨二十世纪美华文学中国形象[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7(02)
- [8].女性话语的构建——影片《喜福会》的女性主义叙事学解读[J]. 电影评介 2016(11)
- [9].《喜福会》中母女身份转变之基础[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4(16)
- [10].《喜福会》译本中的文化回译问题[J].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 2015(03)
- [11].以小说《喜福会》为语料的概念隐喻认知研究——以许家四代人的故事为例[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01)
- [12].隐喻与文学语篇的建构——以《喜福会》小说中的人类隐喻为例[J].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01)
- [13].以《喜福会》汉译为例来试析华裔美国文学汉译杂合翻译[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08)
- [14].浅谈《喜福会》中中美家庭观的差异[J]. 牡丹 2020(10)
- [15].浅析《喜福会》的翻译策略[J]. 北方文学 2019(27)
- [16].《喜福会》中“喜福会”的意义多模态分析[J]. 英语教师 2016(23)
- [17].从中美文化差异看《喜福会》中母女关系的冲突与和解[J]. 文教资料 2017(01)
- [18].从《喜福会》中看中西文化差异[J]. 青年文学家 2018(21)
- [19].解读《喜福会》中的文化中国形象[J]. 短篇小说(原创版) 2016(17)
- [20].《喜福会》:双重视角下的创伤与治疗[J]. 唐山文学 2016(10)
- [21].迷失与探寻——浅析《喜福会》中的身份迷失与重构[J]. 长江丛刊 2016(34)
- [22].以跨文化视角浅析电影《喜福会》[J]. 山西青年 2017(04)
- [23].从《喜福会》中母女关系浅析中西方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差异[J]. 商业故事 2016(29)
- [24].《喜福会》文学评论初探[J]. 长江丛刊 2017(05)
- [25].解读跨文化交际视野下的电影《喜福会》[J]. 长江丛刊 2017(14)
- [26].从汉语国际教育跨文化交际角度深思电影《喜福会》[J]. 长江丛刊 2017(14)
- [27].解读成长小说视角下的《喜福会》[J]. 青年文学家 2017(08)
- [28].《喜福会》中母女交流里的失语现象研究[J]. 短篇小说(原创版) 2016(26)
- [29].谭恩美——美在不同——对《喜福会》的跨文化解读[J]. 北方文学 2017(17)
- [30].《喜福会》中的服装意象解读[J]. 北方文学 20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