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种子命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黄瓜种子,一粒,玉米地,影像档案,国际标准,节目组,进口种子,行记,碧流河,餐桌
种子命运论文文献综述
孙晖[1](2019)在《被一粒黄瓜种子改变的那些命运》一文中研究指出给城市与时代留下“难忘”,是《最美大连行》节目组每个人的初心。这份初心从第一季开始到第六季,短短叁年回首一算,居然已经积累了13000小时的大连人文素材。从田间地头到市井里弄,都是接地气的故事,但却每每令我们感受到时代的澎湃动力。“合抱之木,生于(本文来源于《大连日报》期刊2019-09-27)
康海斌,王得祥,常明捷,康冰,于飞[2](2019)在《生境对啮齿动物介导下锐齿槲栎种子命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干扰作为森林演替的驱动力,在改变森林结构和地表植被的同时也对林内动物介导下的种子扩散过程产生影响.本研究采用塑料标签标记法,选取秦岭林区不同人为干扰后形成的3种类型生境(未抚育林分、抚育3年后林分、裸地),研究啮齿动物扩散行为对不同生境类型锐齿槲栎种子命运的响应.结果表明:抚育3年后林分的种子扩散速率最大,裸地扩散速率最小.裸地的种子原地取食率显着低于未抚育(25.0%)和抚育3年后林分(36.3%),而抚育3年后林分的种子搬运后取食率显着高于未抚育林分(17.3%)和裸地(5.0%),且抚育3年后的林分中被啮齿动物分散埋藏的种子比例最高(4.3%).种子扩散距离以抚育3年后林分最大(26 m),且扩散距离显着大于裸地和未抚育林分.锐齿槲栎种子的初次扩散过程在不同生境中表现不同,其种子后期成苗率也存在差异.不同类型生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啮齿动物的觅食策略,最终导致不同的种子扩散模式和森林天然更新格局的形成.(本文来源于《应用生态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黄华[3](2019)在《3种栎属植物种子的扩散及命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索南京紫金山地区森林更新以及动物对植物种子的扩散是否会受到游人的影响,在紫金山登山步道两侧林区人工投放标记的栓皮栎、麻栎和蒙古栎3种栎属植物种子,2012年9月至2013年5月对种子的扩散和命运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植物种子没有被扩散开;蒙古栎种子很快被就地取食;麻栎和栓皮栎橡子很少被取食;原地成苗率较高。(本文来源于《河北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2期)
肖静[4](2018)在《缙云山衰退栲树种子命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森林衰退已成为引发各种环境危机的重要因子,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关注。常绿阔叶林作为我国特色地带性植被和重要的森林生态系统,其生境面临着破碎化等问题。近年来,常绿阔叶林优势种栲树也出现衰退现象,其种群衰退后的植被动态和自然更新将直接影响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结构的稳定和功能的发挥。栲树种子阶段是种群自然更新中的关键环节,研究栲树衰退对种子命运的影响对预测种群动态具有重要作用,可为常绿阔叶林的保护、恢复和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为此,本研究对缙云山常绿阔叶林衰退栲树个体展开调查并对其种子雨进行了为期3年的监测,探讨了栲树的衰退特征以及衰退对种子雨、种子产量、种子性状和种子命运的影响等问题,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缙云山常绿阔叶林中度和重度衰退栲树个体占栲树总个体的16.38%,中度和重度衰退栲树个体主要是DBH为20~50 cm的成年母树。在0~25 m的空间尺度内,所有衰退栲树个体的空间格局呈随机分布,栲树的衰退具有空间独立性。(2)2015~2017年,中度衰退与未衰退栲树种子雨时间格局相似,栲树自身的健康程度不会改变其长期以来形成的结实动态和规律。叁年间,未衰退与中度衰退栲树的成熟、败育和虫蛀种子密度差异逐年增大;2017年,未衰退栲树成熟种子密度显着大于中度衰退栲树(P<0.05);未衰退栲树败育种子密度显着大于中度衰退栲树(P<0.01);未衰退栲树虫蛀种子密度显着大于中度衰退栲树(P<0.05)。(3)未衰退与中度衰退栲树中等重量(0.5~0.6 g)种子最多。未衰退和中度衰退栲树种子的长、宽、高和重量等性状差异均不显着,种子性状较为稳定,栲树衰退对其种子形态特征影响不大。未衰退与中度衰退栲树种子的淀粉、可溶性糖等营养物质和C、N、P、K、Mn化学元素之间无显着差异;但未衰退栲树种子的单宁含量显着高于中度衰退栲树种子(P<0.01),未衰退栲树种子的纤维素含量也显着高于中度衰退的栲树种子(P<0.05)。栲树衰退不会对种子内部营养元素的积累造成影响,但会影响其化学防御物质的产生。(4)未衰退栲树林下生境(NDE)和中度衰退栲树林下生境(DE)幼苗的密度分别为3.56株·m~(-2)和2.72株·m~(-2),种子到幼苗的转化率分别为10.19%和11.63%。两种生境中新生幼苗的密度和株高无显着差异(P>0.05)。(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8-05-01)
陈杨[5](2018)在《种子遗传质量对水青树种子和幼苗命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濒危植物水青树(Tetracentron sinense Oliv.)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分析不同授粉处理后水青树种子特征及幼苗生长等指标,探讨遗传质量对水青树种子和幼苗质量的影响;同时,模拟野外生境设置正交控制播种试验,比较分析不同生境下不同授粉处理的水青树种子的萌发及幼苗生长存活情况,探讨不同授粉处理的水青树种子和幼苗的命运,揭示种子遗传质量对水青树种群更新的影响机制,并为其制定保护对策,为水青树的有效保护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结果如下:1.遗传质量对水青树种子特征及幼苗初期生长的影响在不同授粉处理的条件下水青树种子的形态指标(宽度、厚度、千粒重、饱满度)以及萌发指标(萌发率、发芽势)之间在存在显着性差异:异株异花授粉处理的种子的厚度、千粒重、萌发率、发芽势和茎长5项指标都比自花授粉处理和同株异花授粉处理的高,其根的生长在观测后期也超过了这2种处理;自然授粉处理的水青树种子的宽度、厚度和萌发率均明显低于自花授粉和同株异花授粉处理,而其种子长度、千粒重、发芽势3项指标都与自花授粉处理的种子差异不大。结果显示,水青树种子和幼苗的遗传质量不同其适合度之间存在很大差异,异株异花授粉处理的种子和幼苗拥有的适合度最高。2.不同授粉处理的水青树种子在不同生境下对水青树幼苗更新的影响不同授粉处理的水青树种子在林缘生境中的萌发率均优于林下、林窗中心及空旷地叁种生境,其中林下及空旷地两种生境的萌发率表现出较低水平;异株异花授粉处理的水青树种子的萌发率最高,自花授粉处理的水青树种子萌发率最低;除林缘生境外,在不同生境中异株异花授粉处理的种子萌发率与其余叁种授粉处理的种子均表现出显着性差异。在不同生境下,不同授粉处理的水青树幼苗的存活率均随月龄的增加而逐渐递减,死亡率表现出随月龄的增加逐渐增加的趋势。不同生境下,各处理组幼苗的存活曲线整体上均呈下降趋势,林下与空旷地生境中存活曲线下降趋势最为明显,林缘和林窗中心生境中其存活曲线下降趋势趋于平缓。在相同生境下,异株异花授粉处理的水青树幼苗的存活情况整体上要比同株异花授粉、自花授粉和自然授粉处理都要好。不同生境下,各处理组幼苗的累积生存率随龄级的增加呈单调下降趋势,累积死亡率随月龄增加呈单调上升趋势,均在前2个龄级升降幅度最大,之后升降趋势相对平缓;其中林下和空旷地生境中两者的变化趋势最为快速,林缘和林窗中心生境中两者的变化趋势相对较缓。同一生境中,均表现为异株异花授粉处理的幼苗累积生存率和累积死亡率的变化趋势最为平缓,自然授粉、自花授粉处理的幼苗两者的升降幅度均相对较大。对于林缘、林窗中心及空旷地生境,整体上不同授粉处理的苗床上,水青树幼苗的死亡密度总体上均呈现出随龄级的增加而逐渐减小的趋势。不同生境下,不同授粉处理的幼苗的危险率曲线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在第2月龄出现峰值。随着月龄的增加,不同授粉处理的水青树幼苗的根、茎长度均呈逐渐增加的趋势;除林下生境外,其余叁种生境中异株异花授粉处理的水青树幼苗的根、茎的生长状况整体上大于同一龄级自然授粉和自花授粉的水青树幼苗。随着月龄的增加,不同授粉处理水青树幼苗的子叶面积均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同一生境中,异株异花授粉处理的水青树幼苗的子叶面积均明显大于同一月龄自花授粉和自然授粉处理的水青树幼苗。随着月龄的增加,不同授粉处理水青树幼苗的干物质含量均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在同一月龄中,除林下生境外,异株异花授粉处理的水青树幼苗的干物质含量均明显大于自花授粉和自然授粉处理的水青树幼苗。在美姑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自然生境下,水青树生殖产生的种子应该大都来自自交(即自花或同株异花授粉)。种子遗传质量显着影响水青树种子和幼苗的质量,其幼苗的生存能力及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均较弱,出苗后的前2个月均是幼苗存活的瓶颈期。不同的遗传质量对其种子和幼苗的适合度的确有较大的影响,异株异花授粉处理的水青树种子和幼苗的适合度均优于自然授粉和自花授粉处理。种子遗传质量的优劣的确是水青树种群的更新重要的影响因素,但并非是决定因素,只是导致种群更新困难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来源于《西华师范大学》期刊2018-04-01)
崔继法,周友兵,王志先,江广华,肖春芳[6](2016)在《啮齿动物对米心水青冈种子命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有性生殖(实生更新)和无性生殖(萌生更新)是植物繁殖的两种关键方式。自然界中,个别物种同时具备两种更新方式,米心水青冈(Fagus engleriana Seem.)就是典型的物种。已有研究表明萌生更新在米心水青冈种群生活史中普遍存在,可使其占据原有生态位(生态位占据假说),但对米心水青冈实生更新的研究却未见报道。为了探索啮齿动物对米心水青冈实生更新的作用机制,笔者在神农架米心水青冈林中通过坚果摆放实验,研究啮齿动物对米心水青冈坚果传播机制的影响。结果显示,鼠类对坚果的原地捕食率高达81.22%;坚果被扩散率低,仅18.56%;坚果在原地平均留存时间为(5.25±5.95)d;坚果扩散距离为(2.63±1.60)m。研究发现,米心水青冈坚果被啮齿动物捕食率极高,贮藏率极低,且坚果被传播距离在同属植物中较小,不利于该物种更新繁殖。萌生更新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米心水青冈实生更新繁殖方式的不足。本研究结果有助于对水青冈属植物繁殖策略的理解。(本文来源于《植物科学学报》期刊2016年05期)
杨锡福[7](2015)在《森林破碎化和演替对鼠类多样性和油茶种子命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森林破碎化是指由于人为干扰或环境变化而导致景观中面积较大的森林不断被分隔破碎的过程。森林破碎化被认为是导致全球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因子,其改变了斑块大小、产生边缘效应和隔离等,进而引起森林内部环境的变化并导致群落结构发生变化。森林演替是指随着时间推移,一定面积森林中的动物或植物或物种间的关联发生更替的过程。演替过程直接和间接影响了动植物群落组成和物种分布,因此也会导致森林群落生物多样性丧失。因此,研究森林破碎化和演替条件下生物多样性变化及其对森林更新动态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在四川省都江堰般若寺林场,于2012年和2013年选择5种森林演替类型(0-5年、6-10年、11-20年、21-30年和100年生原生次生林为对照斑块,共计21个样地)对鼠类多样性进行调查,旨在了解森林演替过程对野生动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格局的影响。于2013年秋季,根据斑块大小(小斑块:0.5-1.5 ha和大斑块:9-30ha)和演替阶段(早期10-20年和中期20-40年)选择11个样地(每一类型样地均设2个重复,余下的3个样地即般若寺原生次生林演替阶段为100年,作为对照组),在所选取的样地中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鼠类群落物种组成,然后在各样地释放标记的油茶种子并追踪油茶种子的命运状况,旨在探讨森林破碎化(斑块大小)和演替对植物种子扩散贮藏以及对动物取食传播有效性有何影响,为森林的自然更新和人工直播造林提供基础资料和理论依据。主要结果和结论如下:(1)研究区域主要鼠类物种有针毛鼠(Niviventer fulvescens)、中华姬鼠(Apodemus draco)、社鼠(N.confucianus)、高山姬鼠(A.chevrieri)、大耳姬鼠(A.latronum)和小泡巨鼠(Leopoldamys edwardsi)。不同森林演替类型之间的鼠类物种数、个体数和多样性特征差异不显着,但原生次生林中的鼠类个体数略高于其它近期演替类型。不同斑块大小和演替阶段生境中鼠类种类和相对密度存在差异。其中对照斑块鼠类物种数最多,大斑块演替早中期和小斑块演替早期次之,小斑块演替中期最少;而鼠类的相对密度在演替早期最大,其次为小斑块演替中期,大斑块演替中晚期的最少。(2)鼠类对油茶种子的捕食和扩散速率受斑块大小和演替的显着影响。其中大斑块的扩散速率大于小斑块的扩散速率,小斑块的扩散速率大于对照斑块的;不同演替之间,演替为10-20年的扩散速率大于演替20-40年的扩散速率,演替为20-40年的扩散速率大于对照组的。油茶种子的命运也受斑块大小和演替阶段的影响。大斑块的取食率高于小斑块和对照斑块,而演替早期取食率最高;小斑块和演替早期较其他两类斑块和演替阶段,鼠类将更多的种子贮藏起来。鼠类密度较大的小斑块和演替早期生境的再次扩散率高,且多数贮藏点的大小为一粒种子。(3)不同斑块和演替阶段对森林生境中鼠类扩散种子的距离产生不同的影响,大斑块和演替早期中的鼠类倾向于将种子搬运到更远的地方或取食或埋藏。种子萌发不仅需要逃脱鼠类的捕食和真菌的感染,而且要有适宜的环境条件。对照样地中萌发的种子所占比例最高,但总的来说萌发的数量均较少,这可能是造成油茶种群自然更新较差的主要原因。(本文来源于《吉首大学》期刊2015-05-28)
朱安平[8](2014)在《《红色的种子》的命运》一文中研究指出1958年由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与江苏电影制片厂联合摄制的《红色的种子》,以解放战争为背景,描写新四军女干部华小凤受命深入敌占区"打埋伏"的一段奇特经历,热情讴歌了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的深刻意义和重要作用。它歌颂了共产党人的坚贞、乐观、机智勇敢,百折不挠的战斗意志和与群众似鱼得水、相依为命的优良作风。(本文来源于《钟山风雨》期刊2014年05期)
赵玉,刘影,王建明,张永恒,杨允菲[9](2014)在《啮齿动物及凋落物存留对天山野果林野生樱桃李种子命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2010年9月至2013年4月通过设置人工土壤种子库,研究了野生樱桃李土壤种子库的动态及啮齿动物和凋落物覆盖对种子库中种子命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有取食动物扰动下,48.3%的种子萌发输出为幼苗,50%的种子被动物搬运或当场取食,4%的种子腐烂.在排除了取食动物干扰的条件下,樱桃李种子形成了短期持久的土壤种子库,3年后依然有部分种子萌发并输出为幼苗.凋落物覆盖和对照处理中,被搬运和当场取食种子的比例均显着低于清除凋落物的裸地.地表凋落物存留能减少动物搬运、取食,但不足以导致新生幼苗的大量出现,而啮齿类动物的搬运或取食是影响野生樱桃李种子命运和种子库动态的主要因素.(本文来源于《应用生态学报》期刊2014年09期)
郭洪岭,李志文,肖治术[10](2014)在《应用结构方程模型解析影响黄连木果实产量和种子命运的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果实(种子)产量和质量是影响植物种群更新的重要因素。为了探明影响黄连木果实产量和种子命运的因素以及这些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作者于2009年对河南省济源市45株黄连木(Pistacia chinensis)结果样树的植株特征、果实特征、果实产量和种子命运等进行了测定,并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黄连木果实产量与树高、树冠面积和果序大小等特征成正相关,但与胸径、果实大小相关性不显着;(2)与捕食者饱和假说的预测不一致,单株果实产量对黄连木广肩小蜂(Eurytoma plotnikovi)的种子捕食率(即虫蛀率)无显着直接负向效应;(3)树高和果实大小对虫蛀率为显着直接正向效应,胸径对虫蛀率为显着直接负向效应,显示黄连木广肩小蜂对植株特征和果实特征有一定的选择能力;(4)空壳率与虫蛀率成显着负相关,空壳果实越多,越易逃避黄连木广肩小蜂的寄生,空壳果实的存在对完好种子起到了一定保护作用,可能是黄连木防御昆虫寄生的重要机制;(5)空壳率和虫蛀率对种子完好率有显着直接负向效应,而胸径、果序大小和果实产量对完好率为间接正向效应,树高和果实大小为间接负向效应。可见,黄连木植株特征和果实特征均不同程度地影响其果实产量和昆虫寄生,从而影响黄连木的种子质量和种群更新。(本文来源于《生物多样性》期刊2014年02期)
种子命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干扰作为森林演替的驱动力,在改变森林结构和地表植被的同时也对林内动物介导下的种子扩散过程产生影响.本研究采用塑料标签标记法,选取秦岭林区不同人为干扰后形成的3种类型生境(未抚育林分、抚育3年后林分、裸地),研究啮齿动物扩散行为对不同生境类型锐齿槲栎种子命运的响应.结果表明:抚育3年后林分的种子扩散速率最大,裸地扩散速率最小.裸地的种子原地取食率显着低于未抚育(25.0%)和抚育3年后林分(36.3%),而抚育3年后林分的种子搬运后取食率显着高于未抚育林分(17.3%)和裸地(5.0%),且抚育3年后的林分中被啮齿动物分散埋藏的种子比例最高(4.3%).种子扩散距离以抚育3年后林分最大(26 m),且扩散距离显着大于裸地和未抚育林分.锐齿槲栎种子的初次扩散过程在不同生境中表现不同,其种子后期成苗率也存在差异.不同类型生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啮齿动物的觅食策略,最终导致不同的种子扩散模式和森林天然更新格局的形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种子命运论文参考文献
[1].孙晖.被一粒黄瓜种子改变的那些命运[N].大连日报.2019
[2].康海斌,王得祥,常明捷,康冰,于飞.生境对啮齿动物介导下锐齿槲栎种子命运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9
[3].黄华.3种栎属植物种子的扩散及命运研究[J].河北农业科学.2019
[4].肖静.缙云山衰退栲树种子命运研究[D].重庆大学.2018
[5].陈杨.种子遗传质量对水青树种子和幼苗命运的影响[D].西华师范大学.2018
[6].崔继法,周友兵,王志先,江广华,肖春芳.啮齿动物对米心水青冈种子命运的影响[J].植物科学学报.2016
[7].杨锡福.森林破碎化和演替对鼠类多样性和油茶种子命运的影响[D].吉首大学.2015
[8].朱安平.《红色的种子》的命运[J].钟山风雨.2014
[9].赵玉,刘影,王建明,张永恒,杨允菲.啮齿动物及凋落物存留对天山野果林野生樱桃李种子命运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4
[10].郭洪岭,李志文,肖治术.应用结构方程模型解析影响黄连木果实产量和种子命运的因素[J].生物多样性.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