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目的:建立肝包虫动物模型并观察包虫囊壁情况,研究骨桥蛋白在小鼠肝细粒棘球蚴囊壁周围的分布特征及表达。方法:选择同窝同种小鼠180只,随机分为免疫正常组及免疫抑制组,每组各90只,一组小鼠制作非特异性免疫抑制模型。将以上免疫正常及免疫抑制组按随机的方法又分别分为1、2、3组,每组30只,分别采用门静脉穿刺注射、开腹直视下肝脏穿刺注射及经皮肝脏穿刺注射细粒棘球蚴(Echinococcus granulosus,E.g)原头节混悬液的方法,制备肝E. g动物模型,免疫正常组作HE染色观察,免疫组化观察小鼠肝细粒棘球蚴外囊壁中骨桥蛋白(Osteopontin ,OPN)的表达与分布。结果:免疫正常组小鼠肝脏E. g感染率依据接种方法不同分别为93.1%、80.2%及59.3% ,免疫抑制组感染率分别为93.3%、79.3%及56.4%,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HE切片染色显示外囊与周围组织具有明确界线,不存在渐变的过程, 83%肝细粒棘球蚴外囊壁外侧有不同程度OPN表达,且分布与囊壁外侧炎性细胞分布一致,在外囊层仅有少量OPN表达(P<0.01)。结论:门静脉穿刺、开腹肝穿及经皮肝穿均可制备继发性肝脏E. g动物模型,且免疫正常组与抑制组感染率、包囊直径及包囊个数无明显差别,其中门静脉穿刺注射法较其他两种方法接种感染率高,包囊个数多,为理想的肝E. g动物模型制备方法,同时在动物模型上证实了早期肝细粒棘球蚴外囊为肉芽肿反应结果, OPN主要分布在肝细粒棘球蚴壁囊外侧炎性细胞中,并在外囊的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