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GF-β1在BMSC移植可能对大鼠肝纤维及肝癌进程影响中的作用

TGF-β1在BMSC移植可能对大鼠肝纤维及肝癌进程影响中的作用

论文摘要

目的建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及扩增体系的基础上,探讨不同时期移植BMSC、移植时间长短以及移植途径不同对大鼠肝纤维化进程的影响:从TGF-β1的角度出发,探讨BMSC移植在肝纤维化进程中的作用机制以及可能在肝硬化后肝癌发生中的影响。方法1、应用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贴壁培养法分离纯化雄性SD大鼠BMSC,分别向成骨细胞,成脂肪细胞诱导分化进行鉴定。2、在四氯化碳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的第六周、第八周,将来自雄性SD大鼠的BMSC以5×106/只的剂量经尾静脉注入同种雌性大鼠体内。分别在BMSC移植4周及6周后处死各组大鼠,评价干预组与对照组的生存状态,并用Scheuer炎症活动度评分法和Schmid M纤维化评分法评价肝脏病理情况。3、在四氯化碳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的第六周,将来自雄性SD大鼠的BMSC以5×106/只的剂量经腹腔、经尾静脉及肝内注射三种途径移植入同种雌性大鼠体内。BMSC移植6周后分别处死各组大鼠,评价各组的生存状态,异形细胞发生率,Scheuer炎症活动度评分法和Schmid M纤维化评分法评价肝脏病理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α-SMA评价肝星状细胞(HSC)活化情况。4、在建立四氯化碳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与二乙基亚硝胺(diethylnitrosamine.DEN)诱发性大鼠肝癌模型基础上,分析TGF-β1及其信号转导蛋白在MSC移植减轻纤维化中的作用以及减少异形细胞发生从而可能对肝硬化后肝癌发生的影响。结果第一部分:利用密度梯度离心法结合MSC塑料贴壁生长的特性,从成年大鼠骨髓中分离、扩增培养获得形态均一的细胞集落。并在体外不同的诱导条件下,将MSC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脂肪细胞,间接证明了本实验从骨髓中分离得到的细胞为MSC。第二部分:第六周移植BMSC,移植4周后处死的对照组和干预组在炎症活动度方面无明显差异,Scheuer评分均值分别为3.73和3.58(u=-0.421,P=0.853),但在纤维化方面,Schmid M评分均值分别为5.54和4.75(u=-2.173,P=0.041)。第六周移植BMSC,移植6周后处死的对照组与干预组,Scheuer评分均值分别为3.58和0.42(u=-4.218,P<0.01),Schmid M评分均值分别为5.17和1.58(u=-3.653,P<0.01)。第六周移植BMSC,移植4周和6周后处死的两组大鼠,Scheuer评分均值分别为3.58和0.42(u=-4.214,P<0.001);Schmid M评分均值分别为4.75和1.58(u=-3.79,P<0.011)。第八周移植BMSC,移植4周后处死的对照组和干预组在炎症活动度与纤维化评分方面均无明显差异,Scheuer评分均值分别为3.58和3.64(u=-0.421,P=0.860),Schmid M评分均值分别为5.17和5.27(u=-0.352,P=0.732)。第六周与第八周移植BMSC,均在造模12周后处死的两组大鼠间,Scheuer评分的均值分别为0.42和3.64(u=-4.146,P<0.01);Schmid M评分均值分别为1.58和5.27(U=-3.88,P<0.01)。第三部分:第六周移植BMSC,移植6周后处死的模型组与各干预组在生存率上无明显差异。在腹水发生率上,模型组与经尾静脉干预组有显著差异。模型组和经腹腔移植干预组在炎症活动度、纤维化以及肝星状细胞活化程度上均无明显差异,Scheuer评分均值分别为3.58和2.40(u=-1.58,P=0.11),Schmid M评分均值分别为5.17和4.70(u=-0.82,P=0.41),α-SMA评分均值分别为2.25和1.50(u=-1.37,P=0.17)。模型组与经尾静脉移植干预组和肝内移植干预组在炎症活动度、纤维化以及肝星状细胞活化程度上均有显著差异,Scheuer评分均值分别为3.58、0.42和1.27(u=-4.22,P<0.01;U=-3.13,P<0.01);Schmid M评分均值分别为5.17、1.58和3.00(u=-3.65,P<0.01;u=-2.54,P<0.01);α-SMA评分均值分别为2.25、0.58和0.55(u=-2.93,P<0.01;u=-3.11,P<0.01)。各治疗组间进行两两对比结果显示:经腹腔干预组与经尾静脉干预组在炎症活动度、纤维化评分上以及α-SMA的表达上均有显著差异(P<0.05);经尾静脉干预组与肝内干预组在炎症活动度、纤维化评分以及肝星状细胞活化方面均无明显差异。而经腹腔干预组与肝内干预组在炎症活动度、纤维化评分上无显著差异(P>0.05),但在肝星状细胞活化方面有显著差异(u=-2.43,P=0.02)。模型组异形细胞发生率为50%,经腹腔干预组为30%,经尾静脉干预组为0%,肝内干预组为9.1%。模型组与各干预组间在发生率上均有显著差异。第四部分:在四氯化碳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中,模型组与干预组在肝脏炎症活动度、纤维化程度及HSC的活化情况上有显著差异,Scheuer评分均值分别为3.58和0.42(u=-4.22,P<0.01),Schmid M评分均值分别为5.17和1.58(u=-3.65,P<0.01),α-SMA评分均值分别为2.25和0.58(u=-2.93,P<0.01)。异形细胞发生率在模型组为50%,干预组为O%(P<0.05)。TGF-β1含量在两组间也有显著差异(F=11.024,p=0.029),而两组间TGF-β1信号传导蛋白smad4和smad7无明显差异(F=0.178,p=0.695,F=0.00,p=0.986)。在二乙基亚硝胺(diethylnitrosamine,DEN)诱发性大鼠肝癌模型中,BMSC移植可以抑制细胞周期(G1期P=0.000,G2期P=0.000,S期P=0.000),但不能减少肝癌发生(63.64%和33.36%,x2=2.112,P=0.22),不能减轻肝脏炎症活动度、纤维化程度及HSC的活化,Scheuer评分均值分别为1.82和1.75(u=-0.39,P=1.00),Schmid M评分均值分别为5.91和5.83(u=-0.58,P=0.86),α-SMA评分均值分别为2.00和2.67(u=-1.08,P=0.29)。TGF-β1及smad4、smad7的含量在两组间亦无差异(F=1.538,p=0.283,F=4.989,p=0.298,F=2.698,p=0.176)。结论1、密度梯度离心法结合贴壁培养法适合于分离纯化MSC,可满足组织工程研究对大量细胞的需求。2、肝纤维化形成早期移植BMSC可以减轻CCL4引起的肝脏炎症程度,改善大鼠的肝纤维化程度,且与移植时间成正相关。3、经腹腔移植BMSC对大鼠肝纤维化进程无显著影响;经尾静脉与肝内移植BMSC均可显著减轻肝纤维化大鼠肝脏的炎症与纤维化程度;BMSC移植可以减少肝星状细胞的激活,减少肝纤维化进程中异形细胞发生率。4、本研究提示,BMSC移植可能是通过抑制TGF-β1的分泌,减轻炎症程度,减少肝星状细胞激活进而减缓肝纤维化进程。在四氯化碳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中,BMSC可能通过减少TGF-β1含量调控细胞周期,进而减少异形细胞,但在二乙基亚硝胺诱发性大鼠肝癌模型中,对细胞周期的抑制作用并非通过TGF-β1途径。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部分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和鉴定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第二部分 不同时期移植MSC以及移植时间长短对大鼠肝纤维化进程的影响
  • 前言
  • 第一节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和鉴定
  • 第三部分 不同途径移植MSC对大鼠肝纤维化进程的影响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第四部分 TGF-β1在BMSC移植减轻大鼠肝纤维化及可能在肝硬化后肝癌发生中的作用的实验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综述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程度和炎症活动度的评价[J].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5(09)
    • [2].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理特征和临床客观生化指标特点及其相关性分析[J].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6(12)
    • [3].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患者肝脏炎症活动度的研究[J]. 胃肠病学 2012(08)
    • [4].T_2WI肝脏信号强度指标联合常规MRI征象对慢性乙型肝炎炎症活动度的诊断价值[J].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18(08)
    • [5].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评估Crohn’s肛瘘炎症活动度中的价值[J].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02)
    • [6].慢性乙型肝炎感染谷丙转氨酶持续正常患者肝脏病理相关因素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5(17)
    • [7].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临床病理分析[J].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2014(02)
    • [8].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血清学检测与肝活检的对比研究[J].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4(08)
    • [9].循环微粒——丙型肝炎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炎症活动度的疾病特异性生物学标志[J]. 肝脏 2013(01)
    • [10].清肝化痰活血方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模型大鼠的干预作用[J]. 新乡医学院学报 2009(01)
    • [11].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J]. 肝脏 2008(01)
    • [12].类风湿因子分型对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意义[J]. 航空航天医药 2010(09)
    • [13].舌象与原发性痛风炎症活动度关系的临床研究[J]. 中国中医急症 2019(08)
    • [14].3.0T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对乙肝肝纤维化的评估[J]. 功能与分子医学影像学(电子版) 2015(04)
    • [15].动态增强MRI定量评价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炎症活动度的价值[J]. 中国现代医生 2018(27)
    • [16].中医不同组方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脂质过氧化及病理学改变的影响[J]. 中国中医药科技 2011(01)
    • [17].组合使用应变和剪切波成像诊断肝脏疾病患者的纤维化和炎症活动度[J].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17(12)
    • [18].动态增强MRI定量评价类风湿性关节炎腕关节炎症活动度的价值[J]. 磁共振成像 2015(06)
    • [19].窄带成像内镜对溃疡性结肠炎炎症活动度的诊断价值[J].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7(09)
    • [20].Ishak与METAVIR在评价慢性病毒性肝炎中的异同[J]. 肝脏 2019(03)
    • [21].本期导读[J]. 眼科 2016(06)
    • [22].352例ALT<2ULN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活检病理分析[J]. 肝脏 2015(08)
    • [23].脂易消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炎大鼠肝组织APNmRNA的调控[J].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03)
    • [24].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85例肝组织学变化的相关因素分析[J].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8(23)
    • [25].肝脏穿刺术63例心理干预效果比较[J]. 福建中医药 2015(05)
    • [26].189例e抗原阴性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学与血清学指标的关系探讨[J]. 中国实用医药 2013(23)
    • [27].护肝调脂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实验研究[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2(04)
    • [28].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生化指标和肝组织病理的相关性分析[J]. 中国当代医药 2009(12)
    • [29].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73例肝组织病理结果分析[J].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3(18)
    • [30].慢性活动性乙肝患者胶原纤维、糜酶活性及羟脯氨酸含量表达研究[J].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15(02)

    标签:;  ;  ;  ;  

    TGF-β1在BMSC移植可能对大鼠肝纤维及肝癌进程影响中的作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