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摘要
连南瑶族自治县位于广东省的西北部,总面积为1305.929平方公里,东北接连州市,东南与阳山县为邻,南与怀集县接壤,西邻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西北连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据2005年人口普查的统计,连南县境内,总共居住了41,759户,总人口数是80,972人口,其中瑶族的总人口是21,365户人。连南县主要聚居着瑶族、汉族、壮族等民族。而聚居在连南县境内的瑶族按其居住格局的不同有两种族称,一是排瑶,二是过山瑶。在连南县境内,排瑶在明代形成了“八排二十四冲”,八排之中以南岗排为最大,故被称为“父母排”。历史上,他们形成了由民主选举的“瑶老制”社会组织制度。本论文主要以南岗(排)古寨1为例,对连南县排瑶古寨进行了全面的田野调查,研究分析了古寨的历史和现状以及它所保存下来的民族学资料。其中包括南岗古寨的建筑、居民与社会组织,古寨的权利结构、古寨的人口迁移及其影响、古寨的民俗文化、古寨的教育和经济结构;以及古寨的保护与旅游价值等方面,反映了连南县排瑶的社会特点,并探讨了如何保护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ABSTRACT第一章 绪论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3 研究的重点和难点1.3.1 研究的重点1.3.2 研究的难点1.4 研究的理论和方法第二章 南岗古寨的历史与现状2.1 连南瑶族自治县的概况2.1.1 连南县的历史沿革2.1.2 连南县的地理位置2.1.3 连南县的行政区划和民族分布2.1.4 连南县的气候与自然资源2.2 南岗古寨的历史追索2.2.1 古寨的由来2.2.2 南岗古寨的重要地位第三章 南岗古寨的建筑、居民与社会组织3.1 古寨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3.2 古寨的村落、交通概况3.3 古寨的民居建筑风格3.3.1 房屋的建筑结构3.4 古寨的居民3.4.1 家族和姓氏的形成3.4.2 外姓、外族的加入3.4.3 家庭的结构和亲属关系3.5 古寨的语言3.6 古寨的人口构成及变化3.7 古寨的权利结构3.7.1 曾经的辉煌3.7.2 瑶汉关系第四章 古寨的人口迁移及其影响4.1 早期的人口迁移与南岗古寨的形成4.2 古寨人口的迁移原因、方式、数量规模等等4.2.1 人口迁移的原因4.2.2 人口迁移的困难及其对策4.2.3 人口迁移的方式与数量规模等4.3 古寨的移民与迁移地居民之间的差异4.4 古寨移民对当地排瑶的政治格局和社会的影响第五章南岗古寨的民俗文化5.1 盘王古庙5.2 宗教信仰5.2.1 盘古王崇拜5.2.2 自然神灵的崇拜5.2.3 祖先神灵崇拜5.2.4 图腾崇拜5.2.5 道教诸神的崇拜5.2.6 宗教信仰的特点5.2.7 古寨居民宗教活动的变迁5.3 节日文化5.4 特色餐饮文化5.4.1 日常饮食5.4.2 节日饮食5.4.3 风味小吃5.5 独特的烟酒文化5.6 服饰文化5.7 音乐与舞蹈文化5.8 独特的人生礼仪5.8.1 出生礼仪5.8.2 成人礼仪5.8.3 结婚礼仪5.8.4 古老的葬俗文化5.9 其他生活习俗和禁忌5.9.1 打草标5.9.2 威严的舅父权5.9.3 禁忌5.9.4 “挨伙计”和“认契爷”5.9.5 独特的洗礼——“打道录”第六章 古寨的教育6.1 传统教育的衰落6.2 学校教育的兴起第七章古寨的经济结构7.1 农业经济7.1.1 农村生产关系的变迁7.1.2 生产工具、条件和劳动力7.2 非农业生产7.2.1 家畜、家禽的饲养7.2.2 商品、粮油和手工业品的购销7.3 水利设施和管理7.4 如何发展当地的农业经济第八章 古寨的保护与旅游价值8.1 古寨的保护8.1.1 有形文化遗产的保护8.1.2 无形文化遗产的保护8.1.3 如何保护排瑶的传统文化8.2 古寨的旅游价值8.2.1 瑶族传统文化的“活化石”8.2.2 如何开发古寨的旅游资源8.2.3 旅游给当地带来的“文化效应”参考文献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致谢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连南县论文; 排瑶论文; 南岗排论文; 古寨论文; 社会论文;
排瑶古寨社会研究 ——以广东省连南县南岗排为讨论重点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