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颖鑫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江苏南京211100)
【摘要】目的通过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预防、控制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感染率。方法分析2012年综合ICU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高危因素,2013年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结果2012年综合ICU共监测病人396人,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5例,例次千日感染率1.67‰,2013年共监测409人,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5例,例次千日感染率1.43‰。结论明确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相关因素,加强无菌技术观念、手卫生、正确维护导尿等,可有效降低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率。
【关键词】留置尿管尿路感染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8-0311-02
ICU患者病情危重,年龄大,免疫功能低下,住院时间长,抗菌药物使用时间长、级别高,易发生二重感染[1],是医院感染发生的高危场所。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是医院感染中最常见的感染类型。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主要是指患者留置导尿管后,或者拔除导尿管48小时内发生的泌尿系感染。
1临床资料
2012年我院综合ICU共监测病人396人,男性253人,女性143人,年龄15-95岁之间,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5例,例次千日感染率1.67‰。2013年共监测409人,男性279人,女性130人,年龄15-95岁之间,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5例,例次千日感染率1.43‰。基础疾病主要为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重症外伤、恶性肿瘤等。
2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高危因素
对医护人员培训不到位;措施落实不到位;导尿是侵入性操作,置管过程,可损伤尿道黏膜;置管过程中无菌技术观念薄弱;手卫生不严格;长期留置导尿;患者基础疾病多,年龄大;长期应用抗菌药物;导尿管维护不到位等。
3为预防、控制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应采取的相应的管理措施
3.1加强管理,制定制度,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制定预防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控制措施,护理部制定导尿术流程,科室成立质量控制小组。
3.2落实制度,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护理部组织定期、不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改正。加强医护人员无菌技术、导尿操作、留置导尿管的维护、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预防的培训。
3.3实行针对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目标性监测,ICU护士每天评估留置导尿是否有存在的必要,根据病情,做好拔管的准备。感染管理办公室每天下病房督查规范、制度的落实情况。参与科室医生查房,了解病人病情,查阅病人资料,发现感染病例及时调查,督促管床医生及时上报,并定期将监测结果反馈科室,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定期督查落实情况,降低感染发生。
3.4护理措施
3.4.1插管前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管的适应征,避免不必要的留置导尿。根据患者年龄、性别、尿道等情况选择光滑和粗细适宜的导尿管,过细的尿管容易滑脱,过粗的尿管会因局部机械防御功能的破坏,削弱了尿道黏膜对病原菌的抵抗力,导致病原菌容易逆行至泌尿系引起感染[2]。应当采用密闭式引流装置,一次性使用集尿袋。
3.4.2严格无菌技术操作,正确铺无菌巾,保持最大的无菌屏障,避免污染尿道口。使用0.5%碘伏棉球充分消毒尿道口及其周围皮肤黏膜,防止污染,一次只能使用一个棉球,不能重复使用。
3.4.3注意手卫生,置管时医务人员要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洗手或手消后戴无菌手套实施导尿术。有研究表明,医务人员在接触污染或感染的患者后,手被细菌污染,细菌可多达109CFU/cm2[3],维护导尿管、更换集尿袋、清空尿液前后均要手卫生。
3.4.3熟练掌握导尿技术,动作要轻柔,避免粗暴操作损伤尿道粘膜。导尿管插入深度适宜,男性插入20-22cm,女性插入4-6cm,插入后,向水囊注入10—15毫升无菌水,轻拉尿管以确认尿管固定稳妥,不会脱出。置管过程中,指导患者放松,协调配合,避免污染,如尿管被污染或者误插入女性阴道应当重新更换尿管。
3.4.4置管后妥善固定尿管,保持引流通畅,避免导管受压、扭曲、堵塞,尿管应从病人大腿下穿过,保证集尿袋高度低于膀胱水平,置于床下30cm,避免接触地面,防止逆行感染。保持尿液引流装置密闭、通畅和完整,活动或搬运时夹闭引流管,防止尿液逆流。观察尿液颜色、尿量、性状。患者沐浴或擦身时应当注意对导管的保护。
3.4.5留置导尿管期间,应保持患者外阴清洁,每天清洗外阴2次,每天用0.5%碘伏棉球消毒尿道口2次,大便失禁的患者清洁后还应当进行消毒。
3.4.6留置尿管期间如病人病情许可,应鼓励病人多饮水,增加尿液,不常规采用膀胱冲洗预防尿路感染,更不注重采用具有抗菌能力的药物冲洗,避免产生耐药菌株引发感染[4]。
3.4.7定期更换尿袋及尿管,一次性使用集尿袋每周更换2次,精密尿袋每周更换1次,尿管每15天更换1次。若导尿管阻塞或不慎脱出时,应当立即更换导尿管。
3.4.8正确采集尿液标本,留取小量尿标本进行微生物病原学检测时,应当用0.5%碘伏液消毒导尿管后,使用无菌注射器抽取标本送检。留取大量尿标本时(此法不能用于普通细菌和真菌学检查),可以从集尿袋中采集,避免打开导尿管和集尿袋的接口。
3.4.9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关注近期本院细菌分布及耐药性情况,并根据药敏实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3.4.10每天评估留置导尿管的必要性,不需要时尽早拔除导尿管,尽可能缩短留置导尿管时间。
4效果
通过干预,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降至2013年的1.43‰。说明干预有效果。见表1。
表12012年-2013年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感染率‰
时间监测人数尿管置管天数感染例数千日感染率
2012年396300051.67
2013年409349051.43
5.讨论
通过分析2012年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如导尿时加强无菌技术观念、手卫生,减少留置导尿的时间等,可以降低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张莉莉,左改珍.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与对策[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8,7(2):103.
[2]陈红花.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危险因素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9):1276-1278.
[3]张洁.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分析与护理现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8,14(23):2534-2536.
[4]孟庆霞,崔婷.留置导尿管病人尿路感染的原因与预防[J].全科护理,2008,35(6):3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