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紫杉醇菌株原生质体诱变育种及其生物合成调控的研究

产紫杉醇菌株原生质体诱变育种及其生物合成调控的研究

论文摘要

肿瘤和癌症是目前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顽症之一。对于人类来说,这是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的第二大死因。长期以来,世界各国的许多学者对于各种癌症的防治进行了种种尝试与探索,但结果都不甚令人满意。目前,紫杉醇已被国内外一致公认为是一类对多种癌症具有显效乃至特效的抗癌新药。因此,采取各种途径生产紫杉醇已经成为国内外紫杉醇研究和规模开发的热点。与其它方法相比,微生物发酵法生产紫杉醇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本试验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方法,对影响紫杉醇产生菌UV40-19合成紫杉醇的培养温度、发酵液初始pH、摇床转数进行了探讨,确定了最佳培养条件;通过单因子和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前体物、诱导子和抑制剂及其协同对紫杉醇产生菌合成紫杉醇的调控作用。同时,对紫杉醇菌株UV40-19的原生质体制备、再生及紫外线和亚硝基胍复合诱变育种进行了研究,筛选潮霉素抗性突变株。另外,通过同工酶技术、RAPD、AFLP和ITS序列分析对出发菌株NCEU-1与两高产株UV40-19和UL50-6间的遗传差异进行了研究。此外,利用Southern blotting技术对细胞培养中紫杉二烯合成酶是否也存在于通过微生物发酵法生产紫杉醇的生物合成途径中进行了初探。目前,在利用紫杉醇产生菌合成紫杉醇的研究领域内,尚未见有关本试验研究方面的报道。因此,本试验在这几方面研究取得的突破性进展,为通过微生物发酵法生产抗癌药物紫杉醇的生物合成调控和构建高产基因工程菌株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指导;为早日实现利用微生物发酵法生产抗癌药物紫杉醇的工业化生产、创造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展示了美好的前景。本试验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紫杉醇产生菌UV40-19生物合成紫杉醇的最佳发酵培养条件为:S-7发酵液初始pH5.5,摇床温度25℃,摇床转速150r/min;2、向S-7发酵培养基添加适当浓度的前体物、代谢旁路抑制剂和诱导子对微生物发酵法生产紫杉醇的合成代谢进行综合调控可以大大提高紫杉醇的产量;3、采用试验得出的最佳发酵培养条件,以筛选出的优化培养基作为发酵培养基,菌株UV40-19发酵液中紫杉醇含量为493.74μg/L,是改良S-7发酵培养基的1.25倍;4、Nodulisporium sylviforme紫杉醇产生菌UV40-19原生质体制备及再生的最佳条件为:每250mg湿菌丝体加酶液1mL(0.7mol/LNaCl配制由3%溶壁酶+3%纤维素酶+4%蜗牛酶+1%的溶菌酶组成的复合酶系,pH5.5~6.0)→30℃振荡酶解5h→酶解液用三层无菌镜头纸过滤→3000r/min离心10min,收集原生质体;将获得的原生质体在含NaCl:KCl:葡萄糖(5:3:2,v/v/v,终浓度均为0.7mol/L)的PDA再生培养基上,采用双层平板培养法再生制备到的原生质体;5、Nodulisporium sylviforme紫杉醇产生菌UV40-19原生质体诱变的适宜条件为:将原生质体悬液经过0.8mg/mL NTG、处理15min后,在电磁搅拌下,用紫外灯(30w,距离30cm)照射处理40s;6、在潮霉素含量为90μg/mL的抗性平皿中筛选出了一株高产紫杉醇的原生质体诱变菌株—UN05-3,其产量从出发菌株紫杉醇的产量(376.38±8.41)μg/L提高至(478.12±11.36)μg/L;7、探索出了一种新的、快速而高效的树状多节孢紫杉醇产生菌基因组DNA的提取方法;8、通过同工酶技术、RAPD、AFLP和ITS序列分析表明,出发菌株与诱变菌株之间以及两诱变菌株之间都存在明显差异,为进一步研究与紫杉醇生物合成相关基因及诱变株产量提高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9、从东北红豆杉(Taxus cuspidata)树叶中获得了紫杉二烯合成酶基因片段克隆,用GenBank(http//www.ncbi.nlm.nih.gov)中的Blast程序对此个序列与GenBank中收录的序列进行了同源性比较,同源性达到98%;10、首次证实了紫杉二烯合成酶基因也存在于紫杉醇产生菌——树状多节孢Nodulisporium sylviforme这类丝状半知菌中,这预示紫杉二烯合成酶也存在于通过微生物发酵法生产紫杉醇的生物合成途径中。

论文目录

  •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课题研究背景、立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紫杉醇概述
  • 1.2.2 生物技术生产紫杉醇的研究现状
  • 1.2.3 原生质体诱变技术
  • 1.2.4 紫杉醇的生物合成途径及其代谢调控
  • 1.3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2 紫杉醇产生菌产紫杉醇发酵培养条件的优化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材料
  • 2.1.2 试验方法
  • 2.2 结果与讨论
  • 2.2.1 发酵条件单因素试验
  • 2.2.2 生物量测定
  • 2.2.3 不同培养时期紫杉醇产量的测定
  • 3 代谢调节剂间的协同作用对紫杉醇产生菌紫杉醇产量影响的研究
  • 3.1 前体物间协同作用对紫杉醇产生菌生物合成紫杉醇影响的研究
  • 3.1.1 材料与方法
  • 3.1.2 试验方法
  • 3.1.3 结果与讨论
  • 3.2 添加诱导子对紫杉醇生物合成的影响
  • 3.2.1 材料与方法
  • 3.2.2 试验方法
  • 3.2.3 结果与讨论
  • 3.3 前体物和诱导子间的协同对紫杉醇产生菌生物合成紫杉醇影响的研究
  • 3.3.1 材料与方法
  • 3.3.2 试验方法
  • 3.2.3 结果与讨论
  • 3.4 前体物、抑制剂及诱导子的协同作用对紫杉醇生物合成影响的研究
  • 3.4.1 试验材料
  • 3.4.2 试验方法
  • 3.4.3 结果与讨论
  • 4 紫杉醇产生菌原生质体诱变选育高产紫杉醇突变株的研究
  • 4.1 材料
  • 4.1.1 菌株
  • 4.1.2 培养基
  • 4.1.3 主要试剂
  • 4.1.4 试验仪器及设备
  • 4.2 方法
  • 4.2.1 菌丝体的培养和收集
  • 4.2.2 原生质体制备
  • 4.2.3 原生质体活性检测与再生
  • 4.2.4 潮霉素最小抑制浓度的筛选
  • 4.2.5 原生质体诱变
  • 4.2.6 突变株的抗性筛选
  • 4.2.7 遗传稳定性的测定
  • 4.2.8 紫杉醇提取方法
  • 4.2.9 紫杉醇定性及半定量方法
  • 4.2.10 柱层析纯化
  • 4.2.11 紫杉醇定量方法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原生质体制备
  • 4.3.2 原生质体再生
  • 4.3.3 原生质体诱变育种
  • 5 紫杉醇高产菌株间遗传变异初探
  • 5.1 材料
  • 5.1.1 菌株
  • 5.1.2 培养基
  • 5.1.3 主要分子生物学与生化试剂
  • 5.1.4 溶液和溶液的配制
  • 5.1.5 染色液和染色液的配制
  • 5.1.6 试验仪器及设备
  • 5.2 方法
  • 5.2.1 菌丝体培养和收集
  • 5.2.2 紫杉醇产生菌基因组 DNA的提取及鉴定
  • 5.2.3 同工酶的提取
  • 5.2.4 RAPD扩增
  • 5.2.5 AFLP扩增
  • 5.2.6 紫杉醇产生菌rDNA ITS区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 5.3 结果与分析
  • 5.3.1 紫杉醇产生菌基因组 DNA的提取
  • 5.3.2 同工酶分析
  • 5.3.4 RAPD分析
  • 5.3.5 AFLP分析
  • 5.3.6 ITS序列分析
  • 6 紫杉醇生物合成代谢途径中紫杉烯合成酶基因的克隆
  • 6.1 试验材料
  • 6.1.1 菌种和质粒
  • 6.1.2 培养基
  • 6.1.3 主要分子生物学及生化试剂
  • 6.1.4 试验仪器及设备
  • 6.2 试验方法
  • 6.2.1 东北红豆杉(Taxus cuspidata)细胞总 RNA的提取及鉴定
  • 6.2.2 总 RNA中 DNA污染的去除
  • 6.2.3 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 6.2.4 反转录与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
  • 6.2.5 PCR扩增 RT-PCR产物
  • 6.2.6 纯化 PCR产物
  • 6.2.7 回收的 PCR扩增产物与载体的连接反应
  • 6.2.8 E.coli JM109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6.2.9 连接产物转化 E.coli JM109感受态细胞
  • 6.2.10 大肠杆菌中质粒 DNA的制备
  • 6.2.11 重组质粒的筛选与鉴定
  • 6.2.12 测序
  • 6.2.13 序列的同源性比较
  • 6.3 结果与分析
  • 6.3.1 提取东北红豆杉(Taxus cuspidata)细胞总 RNA
  • 6.3.2 引物设计
  • 6.3.3 反转录与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
  • 6.3.5 PCR扩增产物与载体的连接及转化
  • 6.3.6 克隆的筛选与鉴定
  • 33基因组 DNA的 Southern blotting'>7 紫杉烯合成酶基因和紫杉醇产生菌 HQD33基因组 DNA的 Southern blotting
  • 7.1 试验材料
  • 7.1.1 菌种
  • 7.1.2 培养基
  • 7.1.3 主要分子生物学及生化试剂
  • 7.1.4 试验仪器、用品及器具
  • 7.1.5 试剂的配制
  • 7.2 试验方法
  • 33基因组 DNA的提取及鉴定'>7.2.1 紫杉醇产生菌-HQD33基因组 DNA的提取及鉴定
  • 7.2.2 Southern转移
  • 7.2.3 DNA探针的制备
  • 7.2.4 DNA分子杂交(DNA hybridization)
  • 7.2.5 杂交后洗膜
  • 7.2.6 放射自显影
  • 7.3 结果与分析
  • 33基因组 DNA酶切'>7.3.1 质粒及紫杉醇产生菌 HQD33基因组 DNA酶切
  • 33基因组 DNA的 Southern blotting'>7.3.2 紫杉醇产生菌 HQD33基因组 DNA的 Southern blotting
  • 8 结论
  •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致谢(Acknowledgements)
  • 博士生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专著
  • 博士后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专著
  • 个人基本情况
  • 永久通信地址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不同食(药)用菌原生质体分离与再生情况对比分析[J]. 北方农业学报 2020(02)
    • [2].板栗下胚轴原生质体的分离与纯化[J]. 果树学报 2013(06)
    • [3].外部环境条件对香菇原生质体产量与再生率的影响[J]. 新农业 2020(21)
    • [4].菜心原生质体游离条件的优化[J]. 农业与技术 2020(07)
    • [5].玉米叶片原生质体的制备及瞬时转化体系的建立[J]. 长治学院学报 2018(02)
    • [6].橡胶树叶片原生质体分离条件的优化[J]. 热带农业科学 2018(03)
    • [7].小麦原生质体高效转化体系的建立[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7(01)
    • [8].玉米生长条件对玉米原生质体转化的影响研究[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4(05)
    • [9].从蚕豆叶片中提取保卫细胞原生质体方法的改进[J]. 西北农业学报 2009(06)
    • [10].花椒原生质体分离与培养研究[J].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8(06)
    • [11].狭叶柴胡愈伤组织原生质体的制备及纯化[J].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4)
    • [12].滴水珠原生质体的分离纯化与植株再生[J]. 中国中药杂志 2014(21)
    • [13].高山被孢霉原生质体转化及延长酶基因同源表达的研究[J].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5)
    • [14].提高甘草原生质体游离产量及分裂频率的研究[J]. 草地学报 2011(02)
    • [15].红叶石楠叶片原生质体分离条件的研究[J]. 湖北农业科学 2010(06)
    • [16].人心果原生质体分离初探[J]. 福建林业科技 2009(02)
    • [17].荨麻青霉(Penicillium urticae)原生质体的制备与再生[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4)
    • [18].响应面法优化平菇单核原生质体的制备及再生技术[J]. 天津农业科学 2019(12)
    • [19].大豆愈伤原生质体的制备和培养方式探究[J]. 大豆科学 2018(05)
    • [20].酶法制备黑曲霉原生质体的条件[J]. 大连工业大学学报 2015(04)
    • [21].忍冬原生质体分离条件研究[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2(19)
    • [22].月季原生质体分离条件的研究[J]. 湖南农业科学 2009(01)
    • [23].花生原生质体分离与培养[J]. 中国农学通报 2009(14)
    • [24].玉米根尖组织原生质体的分离和流式分析[J].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18(12)
    • [25].茶树叶肉原生质体的分离与纯化[J]. 植物科学学报 2017(06)
    • [26].碳离子束辐照选育截短侧耳素菌原生质体[J].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2016(01)
    • [27].“原生质体的培养”一节研究性教学案例[J]. 教育教学论坛 2013(37)
    • [28].杂交榛愈伤组织诱导和原生质体分离[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0(10)
    • [29].齿毛菌原生质体的制备与转化[J].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1)
    • [30].二倍体野生种马铃薯Solanum pinnatisectmum原生质体分离纯化与培养的研究[J]. 分子植物育种 2018(01)

    标签:;  ;  ;  ;  ;  ;  ;  

    产紫杉醇菌株原生质体诱变育种及其生物合成调控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