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ral artery Type,CSA)是骨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根据国内文献报道,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病率为1.73%,约占颈椎病的10%~15%,其发病仅次于神经根型颈椎病,约有70%的颈椎病伴有椎动脉受累表现,其发病年龄高于其它颈椎病,症状变化多端,与颈椎活动有密切关系。其主要临床表现是与头位有关的眩晕,伴头痛、耳鸣、视觉异常、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及抑郁、紧张多虑、记忆力减退、睡眠障碍等精神症状,严重者甚至发生猝倒、昏厥,大大危害人类健康。但是,本病的发病机理仍不十分清楚,治疗方法虽然多样化,但是疗效上不尽满意,给医学界带来巨大挑战。本研究依据旋提手法治疗CSA的临床经验和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Sonography,TCD)指标观察希望作以下的探讨:①确立旋提手法治疗CSA的疗效;②探讨TCD检查对于CSA的诊断价值;③分析临床干预前后椎动脉及基底动脉Vp、Vm、Vd的改变,为CSA的疗效评价提供新思路。临床资料1病例来源选择符合本研究入选标准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55例,均为2006年6月~2007年12月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及骨伤科研究所(20例)、广安门医院(18例)、北京电力医院(17例)骨科门诊患者。2一般资料选择符合本研究入选标准CSA患者55例,男19例,女36例;年龄36~55岁,平均50.63岁;病程1天~3年,平均3.6个月。试验组为27例,男6例,女21例,年龄36~55岁,平均50.20岁;对照组为28例,男13例,女15例,年龄37~55岁,平均51.33岁。3病例选择3.1西医诊断标准根据1993年全国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颈椎病的诊断标准。3.2纳入标准(1)综合上述诊断标准(2)年龄35岁~55岁(3)病程小于(或等于)5年(4)如果已经接受过其他手法或保守治疗,经过5天以上的洗脱期上述(1)~(4)项均为“是”的受试者,方可入选为本次临床试验的合格受试者。3.3排除标准(1)眼源性,耳源性眩晕(如内听动脉栓塞,美尼尔综合症)(2)有出血倾向的血液病患者(3)疑有或确诊颈椎及椎管内肿瘤者,脑部肿瘤者(4)诊断不明确的脊柱损伤伴脊髓损伤症状者(5)发育性椎管狭窄者(椎管比值=椎管矢状径/椎体矢状径<0.75)(6)严重的心、肺、脑疾病患者(7)手法部位有严重皮肤损伤或皮肤病者(8)脊髓型颈椎病,骨关节结核,骨髓炎及老年性骨质疏松等(9)神经根症状明显者(10)精神疾病和老年痴呆者(11)不愿意接受研究者上述(1)~(11)均为“否”的受试者,方可入选为本次临床试验的合格受试者。3.4剔除病例标准(1)试验组连续治疗3次以下脱失的病例。(2)对照组连续治疗6次以下脱失的病例。研究方法1病例分组选择符合本研究入选标准的CSA患者55例,应用电话中央随机分为试验组(27例)与对照组(28例)。经统计学分析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治疗前症状体征积分、TCD观察指标等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具有可比性。2治疗方法A组(试验组):采用旋提手法B组(对照组):采用颈椎布兜牵引治疗法3观察指标3.1总体症状体征积分3.2临床眩晕症状积分【魏毅,梁伟雄,蔡业峰.椎动脉型颈椎病功能评定量表的初步建立.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3,(18)7:410】3.3头痛、颈肩疼痛程度判定采用疼痛程度标尺法(VAS)3.4椎动脉、基底动脉经颅超声多普勒检查(TCD)3.5疗效评价标准【根据《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制定】3.6不良反应记录记录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4统计方法所得数据应用SPSS for Windows Release统计软件包分析处理。试验数据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P<0.05被认为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不同治疗组各次就诊的计量资料将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统计描述。结果1两组总体疗效比较两组疗程结束后,试验组总有效率88.89%,对照组总有效率82.14%。2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比较试验组治疗前后积分比较,经t检验,t=8.635,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后患者症状体征明显改善;对照组治疗前后积分比较,经t检验,t=10.07,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后患者症状体征明显改善;两组疗程结束后,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积分差值比较,经t检验,t=2.087,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试验组症状体征积分改善优于对照组。3两组间各观察时点的症状体征积分比较试验组治疗前后各观察时点症状体征积分比较,经t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后患者症状体征明显改善;对照组治疗前后各观察时点症状体征积分比较,经t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后患者症状体征明显改善;两组疗程结束后,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积分差值比较,经t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试验组各观察时点症状体征积分改善优于对照组。4两组治疗前后眩晕症状积分比较试验组治疗前后眩晕症状积分比较,经t检验,t=8.248,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试验组旋提手法具有明显改善眩晕症状的作用;对照组治疗前后眩晕症状积分比较,经t检验,t=8.859,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对照组牵引疗法具有明显改善眩晕症状的作用;两组疗程结束后,试验组、对照组治疗前后眩晕症状积分差值比较,经t检验,t=2.033,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试验组疗法对于改善眩晕症状的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5两组治疗前TCD观察指标数值与TCD正常数值的比较5.1治疗前试验组椎动脉TCD观察指标数值与正常数值的比较:椎动脉Vp、Vm、Vd指标经t检验,t值分别为3.061、3.342、4.048、3.307、3.243、3.994,P值均小于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本研究中试验组椎动脉Vp、Vm、Vd的指标数值较正常人有明显升高。5.2治疗前试验组基底动脉TCD观察指标数值与正常数值的比较:基底动脉Vp、Vm、Vd指标经t检验,t值分别为6.843、4.309、5.100,P值均小于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本研究中试验组基底动脉Vp、Vm、Vd的指标数值较正常人均有明显升高。5.3治疗前对照组椎动脉TCD观察指标数值与正常数值的比较:椎动脉Vp、Vm、Vd指标经t检验,t值分别为3.071、3.125、3.488、2.478、2.263、2.800,P值均小于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本研究中试验组椎动脉Vp、Vm、Vd的指标数值较正常人均有明显升高。5.4治疗前对照组基底动脉TCD观察指标数值与正常数值的比较:基底动脉指标经t检验,t值分别4.329、2.112、3.321,P值均小于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本研究中试验组基底动脉TCD指标数值较正常人均有明显升高。6两组治疗前后椎动脉TCD观察指标改善的比较6.1试验组治疗前后椎动脉Vp、Vm比较,经t检验,t值分别3.478、2.394、3.025、2.752,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试验组治疗后能降低异常升高的椎动脉Vp、Vm:试验组治疗前后椎动脉Vd,经t检验,t值分别0.347、0.776,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试验组治疗后降低异常升高的椎动脉Vd的作用不显著。6.2对照治疗前后椎动脉Vp、Vm、Vd比较,经t检验,t值分别3.071、3.125、3.488、2.478、2.263、2.80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对照组治疗后能显著降低异常升高的椎动脉Vp、Vm、Vd。两组疗程结束后,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椎动脉Vp、Vm、Vd差值比较,经t检验,t~a=3.425,p~a<0.05;t~b=2.197,P~b<0.05;t~d=2.836,P~d<0.05;t~e=1.827,p~e<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试验组降低异常升高的椎动脉Vp、右侧Vm、左侧Vd作用优于对照组。而t~e=0.843,P~f>0.05;t~f=0.562,P~f>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试验组降低异常升高的椎动脉左侧Vm、右侧Vd作用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7两组治疗前后基底动脉TCD观察指标改善的比较7.1试验组治疗前后基底动脉Vp、Vm、Vd比较,经t检验,t值分别3.189、3.588、3.617,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试验组治疗后能显著降低异常升高的基底动脉Vp、Vm、Vd(见表22)。7.2对照组治疗前后基底动脉Vp、Vm、Vd比较,经t检验,t值分别4.329、2.112、3.321,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对照组治疗后能显著降低异常升高的基底动脉Vp、Vm、Vd(见表23)。两组疗程结束后,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基底动脉Vp、Vm、Vd差值比较,经t检验,t~a=3.439,P~a<0.01;t~b=1.697,P~b<0.05;t~c=1.843,P~c<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试验组降低异常升高的基底动脉Vp、Vm、Vd作用优于对照组。结论1旋提手法治疗CSA疗效①旋提手法治疗CSA总体疗效显著(总有效率88.89%),在整个疗程中未见有不良反应发生;②旋提手法能明显改善CSA患者的症状体征,治疗前后积分改善明显,症状体征积分改善优于对照组;③旋提手法在各观察时点的症状体征积分改善明显,症状体征积分改善优于对照组;④旋提手法治疗CSA具有明显的改善眩晕的作用,治疗前后眩晕症状积分改善明显,眩晕症状积分改善优于对照组。2 CSA患者椎动脉及基底动脉TCD指标较正常值明显异常,TCD检查结果可以作为CSA诊断的重要指标。3旋提手法能明显改善CSA患者TCD指标的异常变化,对于指标的改善优于对照组,TCD检查结果可以作为CSA疗效评价的重要客观指标。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TCD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对脑梗死患者血管病变检出率的诊断价值[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0(01)
- [2].TCD联合颈动脉超声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诊断效能[J].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20(06)
- [3].TCD在筛查房颤患者大脑中动脉狭窄中的运用[J]. 基层医学论坛 2020(16)
- [4].TCD滴定目标血压在脑出血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0(24)
- [5].39例成人烟雾病TCD诊断及临床特点分析[J].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20(09)
- [6].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治疗作用及TCD评价[J].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17(06)
- [7].归逆定眩汤对后循环缺血患者TCD影响[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06)
- [8].TCD下脑血流动力学改变与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关系[J]. 中外医疗 2017(09)
- [9].TCD评价尤瑞克林对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7(12)
- [10].TCD两种参数预估去骨瓣减压术后颅内压的准确度分析[J].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2017(03)
- [11].TCD预测脑血管狭窄在医联体社区医院中的应用[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7(15)
- [12].TCD联合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在诊断脑梗死的应用价值[J]. 中外医疗 2016(09)
- [13].评价TCD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动脉狭窄的诊断准确率[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12)
- [14].TCD在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狭窄中的诊断价值[J]. 现代实用医学 2016(07)
- [15].TCD在后循环缺血患者诊断中的应用[J]. 医疗装备 2015(05)
- [16].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致缺血性卒中4例临床和TCD影像学特征[J]. 中国医药指南 2015(14)
- [17].颈动脉彩超与TCD联合检查在脑卒中患者的应用价值[J]. 临床医学 2015(05)
- [18].长春西汀联合益气聪明汤治疗TCD异常突发性聋的疗效观察[J].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2013(02)
- [19].颈动脉超声与TCD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比较[J]. 健康之路 2015(12)
- [20].TCD对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Ⅱ期的病因分析[J]. 继续医学教育 2020(05)
- [21].TCD诊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结果研究[J].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8(10)
- [22].TCD在监测老年脑血流自动调节中的应用及临床价值分析[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6(15)
- [23].初步探讨TCD对中枢性眩晕患者的诊断价值[J]. 泰山医学院学报 2014(11)
- [24].TCD在监测老年脑血流自动调节中的应用及临床价值[J].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5(08)
- [25].椎—基底动脉血流异常的TCD表现[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3(32)
- [26].TCD检查在后循环缺血疾病诊断中的应用[J].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4(09)
- [27].TCD和颈动脉彩超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 河北医学 2013(05)
- [28].TCD联合颈动脉彩超检查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结果临床分析[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16)
- [29].TCD动态变化对烟雾病患儿的研究[J].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 2011(01)
- [30].烟雾病患儿TCD动态变化研究[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