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研究背景及目的: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是临床常见的难治性疾病之一。抗凝、降脂、增加成骨、促进纤溶等方法仅仅针对股骨头坏死发病机制中的某一方面,治疗效果并不确切、并发症较多,而且股骨头坏死发生后再进行治疗只能延缓病程的发展,并不能使病情逆转,因此预防股骨头坏死意义更大。白藜芦醇是多酚类化合物的一种,具有抗氧化、改善脂质代谢和血管内皮功能、调节炎症因子及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和黏附等多种功能,而这些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因此,我们采用白藜芦醇对兔激素性骨坏死模型进行干预,明确白藜芦醇是否降低骨坏死发生率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新西兰大白兔72只,随机分为四组。白藜芦醇预防组(Pro组):共30只,静脉注射1次LPS(脂多糖内毒素,10μg/kg)和3次MPS(甲基强的松龙,20mg/kg),每次注射时间间隔24h。注射LPS当日开始腹腔注射白藜芦醇4mg/kg/d,共2周。骨坏死模型组(AVN组):共30只,与Pro组相同时间点静脉注射等量LPS及MPS,同时腹腔注射等量稀释酒精,共2周。白藜芦醇对照组(Res组):共6只,与Pro组相同时间点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同时腹腔注射白藜芦醇4mg/kg/d,共2周。空白对照组(Con组):共6只,与Pro组相同时间点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同时每日腹腔注射等量稀释酒精,共2周。静脉注射MPS 2周和3个月后处死动物并留取双侧股骨及肱骨标本。ELISA法检测不同时间点血浆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Ⅰ)、血栓调节蛋白(TM)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动态增强MRI观察不同时间股骨头血流灌注情况。HE染色及免疫组化评估各组骨坏死发生率、组织因子(TF)和VEGF表达情况。结果:2周时骨坏死模型组骨坏死率为80.0%,白藜芦醇预防组为43.8%,两组间具有明显差异(P=0.043)。3个月时两组骨坏死率分别为50%和36.4%,无统计学差异。白藜芦醇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无骨坏死发生。MPS注射后1周、2周和4周时骨坏死模型组血浆TM和VEGF浓度明显高于白藜芦醇预防组,但3个月时两组无明显差异。骨坏死模型组和白藜芦醇预防组t-PA和PAI-1浓度呈波浪状改变,两组间无明显差异。MPS注射1周时骨坏死模型组ME明显降低,2周时明显升高,3个月时下降,而白藜芦醇预防组ME变化不明显。骨坏死模型组TF及VEGF表达阳性(++)或强阳性(+++),而白藜芦醇预防组TF及VEGF表达弱阳性(+)或阳性(++)。结论:经静脉单次小剂量内毒素和3次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可成功诱导出兔激素性骨坏死模型。动态增强MRI能有效判断股骨头灌注情况,与病理学表现具有一致性,是早期诊断骨坏死的一个可靠方法。白藜芦醇可通过多种机制改善骨组织局部血供、降低骨坏死的发生率。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成人糖皮质激素性骨坏死的病理机制研究进展[J]. 骨科 2017(02)
- [2].RANKL与RANK及OPG系统在激素性骨坏死中的作用[J].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2008(01)
- [3].首个中成药干预激素性骨坏死临床研究结题[J].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2014(07)
- [4].首个中成药干预激素性骨坏死临床研究顺利结题[J]. 中国全科医学 2014(20)
- [5].糖皮质激素性骨坏死动物模型的构建[J]. 山东医药 2011(30)
- [6].藻酸双酯钠对激素性骨坏死预防作用的实验研究[J].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8(06)
- [7].胃泌素对大鼠激素性骨坏死的治疗作用[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8(03)
- [8].1例肾病综合征患者并发激素性骨坏死的风险因素分析与药学监护[J].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6(03)
- [9].中药治疗激素性骨坏死的蛋白质组学分析[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