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印”传统民居匠作特征研究

“一颗印”传统民居匠作特征研究

论文摘要

“一颗印”传统民居是云南民居一种典型代表,是特定时空背景下的产物,蕴含着宝贵的地方建造技术和经验,是研究云南建筑文化的重要线索,本文选题“一颗印”传统民居匠作特征研究,无论是从文化遗产的研究与保存,还是从文化的延续与发展均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建立在大量实地深入的调查和民间匠师访谈的基础上,主要对云南“-颗印”民居各种匠作内容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观察和翔实纪录,反映出云南“一颗印”民居从匠作实践到营造文化的较为全面内容,并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理论分析研究。全文总共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首先论述了影响民居匠作发展的两大主导因素——自然地理和社会人文,较为深入地分析了“一颗印”传统民居匠作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接着简要地梳理并探讨了云南古代匠作文化发展的脉络,试图找出“一颗印”传统民居匠作发展的历史关联及发展痕迹。本章为下文的论述和分析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研究背景。第二部分是论文的主干和核心。笔者不仅作为旁观者,对各种匠作的整个过程进行细致认真的观察和自由深入的访谈,而且还一定程度地参与到各种匠作活动之中,以期挖掘、整理大量而切实的第一手资料,反映出了云南“一颗印”传统民居匠作中的工具、做法、制度、观念、仪式等,从匠师的营造匠技到营造匠意以及营造仪式等匠作的全面内容。文章最后总结了“一颗印”传统民居匠作特征,并思考了本文研究尚存在的一些问题,指出了今后相关课题的研究角度和方向。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 1.1.1 缘起之一:文物建筑修缮的迫切与传统建筑技艺的断层
  • 1.1.2 缘起之二:当代地域建筑理论与实践的文化动力的探索
  • 1.1.3 研究目的
  • 1.1.4 研究意义
  • 1.2 传统民居匠作研究的动态和现状
  • 1.2.1 关于中国传统民居匠作研究概况
  • 1.2.2 关于"一颗印"传统民居及其匠作的研究成果
  • 1.2.3 以往研究尚存的问题
  • 1.3 研究对象和范围
  • 1.3.1 研究对象
  • 1.3.2 研究范围
  • 1.4 研究内容与结构(框架)
  • 1.4.1 相关概念
  • 1.4.2 研究框架
  • 1.4.3 对"一颗印"民居"匠作"论述方法的思考
  • 1.5 研究方法
  • 1.5.1 田野调研法(参与观察、深度访谈)
  • 1.5.2 文献研究法
  • 1.5.3 案例分析法
  • 1.5.4 比较分析法
  • 1.6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一颗印"传统民居匠作发展的影响因素及渊源
  • 2.1 "一颗印"传统民居匠作发展的影响因素
  • 2.1.1 地域的限制与自然的馈赠
  • 2.1.2 社会的介入与人为的选择
  • 2.2 "一颗印"传统民居匠作发展的渊源
  • 2.2.1 本土匠作文化的积聚
  • 2.2.2 中原匠作文化的冲击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一颗印"传统民居的营造匠意特征
  • 3.1 传统民居营造匠意的再思考
  • 3.2 "一颗印"传统民居匠作的核心空间观
  • 3.2.1 宏观空间的核心观——地理空间的符号化
  • 3.2.2 微观空间的核心观——民居空间的符号化
  • 3.3 "一颗印"传统民居匠作的和谐观
  • 3.3.1 因地制宜的环境调试意识
  • 3.3.2 匠作技术的和谐理念
  • 3.4 "一颗印"传统民居的匠作思维
  • 3.4.1 民居梁架样式的选择
  • 3.4.2 梁架构件受力的思索
  • 3.4.3 构件连接方式的把握
  • 3.4.4 民居屋顶水分的设计
  • 3.5 "一颗印"传统民居的匠作制度
  • 3.5.1 我国古代建筑法典
  • 3.5.2 "一颗印"传统民居匠作中的营造制度
  • 3.5.3 "一颗印"传统民居匠作中的组织制度
  • 3.6 "一颗印"传统民居的营造策划
  • 3.6.1 营造时间的挑选
  • 3.6.2 营造基地的堪舆
  • 3.6.3 大木匠师的聘请
  • 3.6.4 营造流程的掌控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一颗印"传统民居大木作匠技特征
  • 4.1 关于匠作技术的再思考
  • 4.2 大木备料
  • 4.2.1 伐木时机的把握
  • 4.2.2 木材干燥的经验
  • 4.2.3 木材品种和性能的认识
  • 4.2.4 木材缺陷的判断与处理
  • 4.2.5 木料搭配
  • 4.3 构件制作
  • 4.3.1 基本工序及工具运用
  • 4.3.2 构件加工的基本原则
  • 4.3.3 具体构件的加工制作
  • 4.3.4 榫卯制作与特殊工具
  • 4.4 大木安装的工艺流程
  • 4.4.1 安装前的准备工作
  • 4.4.2 立架
  • 4.4.3 上梁(飘梁)
  • 4.5 梁架校正及椽子固定
  • 4.5.1 梁架的校正
  • 4.5.2 椽子的固定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一颗印"传统民居其它匠作的匠技特征
  • 5.1 "一颗印"传统民居的小木作匠技特征
  • 5.1.1 小木作和大木作的比较
  • 5.1.2 小木构件的加工工艺
  • 5.1.3 雕刻工艺
  • 5.2 "一颗印"传统民居石作匠技特征
  • 5.2.1 石材的特征
  • 5.2.2 石料的开采
  • 5.2.3 石料的加工
  • 5.2.4 石材在"一颗印"民居上的运用
  • 5.2.5 "一颗印"传统民居的石脚砌筑
  • 5.3 "一颗印"传统民居的泥作匠技特征
  • 5.3.1 工匠对土材的认识和选用
  • 5.3.2 破土平基
  • 5.3.3 墙体砌筑
  • 5.4 "一颗印"传统民居的砖瓦作匠技特征
  • 5.4.1 "一颗印"民居砖瓦作常用的材料
  • 5.4.2 砖、瓦的加工工艺
  • 5.4.3 砖作砌筑工艺
  • 5.4.4 瓦作工艺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一颗印"传统民居的匠作仪式特征
  • 6.1 "一颗印"民居营造仪式的起源和意义
  • 6.1.1 "一颗印"民居营造仪式的起源
  • 6.1.2 "一颗印"民居营造仪式的目的和意义
  • 6.2 "一颗印"民居营造仪式中的一些咒语
  • 6.2.1 白巫咒语
  • 6.2.2 黑巫咒语
  • 6.3 "一颗印"民居营造中常见的仪式
  • 6.3.1 动土仪式
  • 6.3.2 动木仪式
  • 6.3.3 发马仪式
  • 6.3.4 立房(立架)仪式
  • 6.3.5 飘梁(拉梁)仪式
  • 6.3.6 奠土仪式
  • 6.4 本章小结
  • 结语
  • 1 全文总结
  • 2 问题与展望
  • 2.1 本文尚存在的问题
  • 2.2 本课题进一步研究方向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A 部分受谈匠师名录
  • 附录B 部分调研计划
  • 附录C 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昆明的老建筑:“一颗印”[J]. 城乡建设 2019(19)
    • [2].“一颗印”里寄乡思[J]. 中国有色金属 2019(23)
    • [3].彝族建筑——一颗印——以大乐居村落为例[J]. 明日风尚 2018(11)
    • [4].抚仙湖北岸古民居的形式艺术研究——基于当地一颗印的考察[J].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19(05)
    • [5].云南“一颗印”·散落在昆明城的老建筑[J]. 资源与人居环境 2018(10)
    • [6].云南“一颗印”式民居[J]. 山西建筑 2010(33)
    • [7].“一颗印”民居折射出的建筑环境心理分析[J].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14(04)
    • [8].云南“一颗印”民居建筑空间原型解析[J]. 铁道勘测与设计 2014(03)
    • [9].“一颗印”民居的变异模式及其适应性探析[J].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1)
    • [10].论“一颗印”民居及其所体现的建筑文化[J].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01)
    • [11].“一颗印”民居模式的地域异同性研究[J]. 中外建筑 2018(01)
    • [12].昆明“一颗印”建筑的装饰艺术的探析[J]. 居舍 2018(02)
    • [13].云南民居建筑传承与保护——昆明建筑“一颗印”为例[J]. 艺术品鉴 2018(14)
    • [14].云南“一颗印”民居建筑空间原型解析[J]. 华中建筑 2012(10)
    • [15].观“围”建筑,思文化源——以“土楼”与“一颗印”为例[J]. 明日风尚 2018(15)
    • [16].云南“一颗印”民居建筑形态空间研究——以昆明乌龙浦村民居为例[J]. 城市建筑 2019(08)
    • [17].四川会理高家“一颗印”建筑特征研究[J]. 建筑设计管理 2019(07)
    • [18].“一颗印”式民居的建筑形制与传统家庭文化的研究——以昆明地区为例[J]. 华中建筑 2016(07)
    • [19].现代性与乡村民居特色传承议题结合研究初探——以云南昆明“一颗印”民居为例[J]. 价值工程 2014(35)
    • [20].滇中“一颗印”民居的传承与革新——晋城古镇城南居委会社区用房改建[J]. 建筑技艺 2013(04)
    • [21].古城中的巨大“印章”[J]. 奇妙博物馆 2020(Z1)
    • [22].乐居古彝村:精美的建筑“一颗印”[J]. 创造 2017(12)
    • [23].云南特色传统民居的现状研究和发展思考——以滇中地区“一颗印”古民居为例[J]. 小城镇建设 2018(S1)
    • [24].木雕在云南“一颗印”民居中的装饰运用研究——以昆明海晏村民居建筑为例[J]. 艺术品鉴 2019(08)
    • [25].“一颗印”历史建筑的新旧关联研究[J]. 山西建筑 2017(29)
    • [26].合院式民居中的半开敞空间及装饰艺术研究——以云南彝族民居“一颗印”为例[J]. 民族艺术研究 2015(01)
    • [27].道台一颗印,不及朱葆三签个字[J]. 浙江经济 2013(12)
    • [28].追寻我们的西南联大[J]. 新世纪周刊 2009(13)
    • [29].南北典型合院民居地域差异——立足于北京四合院与云南“一颗印”研究[J]. 中华建设 2011(10)
    • [30].浅谈我国南北典型民居形式美的异同——“四合院”与“一颗印”形式美异同比较[J]. 美术大观 2008(01)

    标签:;  ;  ;  ;  ;  

    “一颗印”传统民居匠作特征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