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维柯教育哲学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外国哲学
作者: 张小勇
导师: 黄颂杰
关键词: 维柯,维柯的教育哲学,人性,教育,公民,历史
文献来源: 复旦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贯穿于本文之中的有两条并行线索:维柯整个哲学思想的发展和维柯教育哲学思想的发展。本文试图从教育哲学这个角度来考察维柯思想整体,以说明维柯思想的根本意图,同时阐明维柯教育哲学思想的内容和实质。这就是本文写作的主要意图。本文认为维柯的教育哲学的基本问题有两个:一个是在现代公民社会中如何认识人的本性,又如何根据人的本性原则来进行公民教育?另一个问题就是,如果说人是由于教育而成为人的,那么人类最初的教育是如何产生的,人类社会又是如何产生的,人的本性和人类社会又是如何演进的?第一个问题属于公民科学和公民教育的问题,由于维柯是从人类个体发育次序上来考虑的,因而这就是维柯的人类教育的个体发育理论;第二个问题属于教育人类学的问题,又由于维柯是从人类民族的发育次序上来考虑的,因而这就是维柯的人类教育的民族发育理论。无论维柯对哪个问题的解答,都离不开柏拉图的政治哲学,可以说柏拉图政治哲学就是维柯思想的灵魂。这个灵魂就在于,政治哲学的实质就是精神教育。但无论维柯如何解答这两个问题,势必都要超越柏拉图。对于第一个问题的回答,维柯要立足于近代比较成熟的公民社会,立足于近代比较发达的科学艺术,用柏拉图的精神来引导现代公民教育;同时又用现代公民精神和公民艺术来改造柏拉图,使柏拉图政治哲学重新焕发青春。在维柯的一系列人文演讲和《论意大利最古老的智慧》中,维柯发展出了一系列现代公民教育的基本原则:1,人性原则;2,整体智慧原则;3,公民原则;4,能力与创造力原则;5,人类教育的个体发育次序原则等等。在这些公民教育原则的基础上,维柯全面检阅了人类古今智慧,首先在第七演讲中对笛卡尔主义的方法论进行批判,继而在《论古代智慧》中对笛卡尔主义的形而上学包括真理观、知识观和能力观等进行了深入批判,因而形成了维柯自己的形而上学和教育哲学。他批判了笛卡尔主义的批判法、分析法和演绎法,创立了论题法先于批判法、综合法先于分析法、归纳法先于演绎法,最后形成整合判断的方法论;批判笛卡尔主义的独断论的真理观和知识观,创立了真理与创造同一的新真理观和新知识观;批判笛卡尔主义的偏重反思、理性唯上的能力观,创立了以创造力为根本、各种能力都创造其相应对象的新能力观。这样,维柯的方法论、真理观、知识观和能力观都在创造与真理同一这个原则上统一起来了,而这条原则既是形而上学的原则,同时也是教育哲学的原则。同时,这些原则也与柏拉图的政治哲学和形而上学相融合,从而形成了在现代理性的公民社会中如何进行公民教育这个理论。正如维柯自己所说,只消在现代科学艺术之外加上柏拉图就够了。有了维柯的新的形而上学,这就使维柯长期浸淫的古典语文学和罗马法学焕发出新的光彩。这有赖于维柯在真理与创造同一这个形而上学原则基础上,又发现了起源就是原则这条形而上学基本原则。这条原则使得维柯有可能发现人类社会和人类教育的起源,也就是人类社会和人类教育的根本原则。在这些新的原则基础上,上述人类个体发育理论的几项原则例如人性原则、智慧和德性原则、能力与创造力原则、个体发育次序的原则都重新出现在维柯的《新科学》当中了,但这一次是用新的真理观(真理与创造同一)、新的批判法(人类共同意识)、新的语文学方法(历史方法),在对人类共同的心灵本性和人本身的自然本性的新的认识基础上,以人类各民族和社会整体在历史中的人性演变和教育演进为对象,探讨了人类社会在宗教、伦理、经济和政治各方面的自然本性、相互关系及演变次序,至于维柯的独特发现,那就是古代社会的诗性智慧这种基本创造方式、认识方式和教育方式。对于本文的专题来说,那就是分别是宗教、伦理、经济和政治等的教育本性、教育功能,以及教育的宗教本性、伦理本性、经济本性和政治本性。这一切首先都是诗性的和感性的论题法。对于人类社会和人类教育的演变次序来说,这就是维柯的三阶段的循环理论:神的时代、英雄时代和人的时代:对于本文的专题来说,那就是人性的最初萌芽、人性的最初雏形和人性的成熟这三个阶段。从政体角度来说,第一阶段是家族政体,第二阶段是贵族政体,第三阶段是平民政体。从教育的角度来说,第一阶段就是家父教育,第二阶段就是市民教育,第三阶段就是公民教育。其中教育的基本方式就是诗性的摹仿而不是理性的反思,家父政权是对于天神权威的摹仿,贵族市民是家父之间的相互冲突与摹仿,公民则是一切人对于贵族市民权利的摹仿,这种摹仿是一个必然的历史过程,并且最终导致公民社会的出现和成熟。公民之间的冲突和摹仿最后又可能导致公民社会中君主专制的出现,以便解决公民社会的无政府状态。当然这种结果由于现代公民社会的民主制度的完善而使君主专制得以避免。我们还可以以文本互读的方式来考察这两个相互关联的问题,就可以发现一个新的思考境域,那就是,既然已经判定我们的时代是理性的人的时代,那么主要问题就是,如何继续保持和发展已经发育成熟的人类文明,不致沦入第三轮野蛮复归状态?其关键就在于人类教育。其次,探讨人类社会和人类教育的起源和原则,本身也要在人类精神教育这个线索上来理解,这就又回到了永恒的柏拉图政治哲学理想。因此维柯教育哲学的这两个根本问题和文本解答就相互融合在一起了,其根本线索就是人性、教育、公民和历史。最后我们将揭示出维柯教育哲学的当代意义。我们当前的人类社会正处于维柯所预见的理性反思的野蛮状态。我们的教育制度也在加剧而不是消除这种状态,我们时代的精神也正在鼓励和发扬这种状态,而不是认识和限制这种状态。因此,维柯教育哲学对于我们的时代而言,有着不言而喻的重要性。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导言
一、教育与教育哲学
二、维柯的教育哲学
三、本文的特色
本章注释
第一章 维柯生平、著作及其研究概述
第一节 维柯的生平与著作
第二节 维柯著作的出版和翻译
第三节 维柯研究概述
本章注释
第二章 维柯的学习时代
第一节 耶稣会教育与法学学习
第二节 契伦托堡与柏拉图
第三节 培根与格劳修斯
本章注释
第三章 人类教育的个体发育理论(上)——人的本性与智慧公民
第一节 早期人文演讲及其思想历史背景
一、关于六个人文演讲的研究历史
二、六个人文演讲时期的思想历史背景
三、六个人文演讲的内容和政治哲学路线
第二节 认识你自己与人的本性
一、认识你自己与人的神圣本性
二、认识你自己与人的愚蠢本性
三、认识你自己与人的无知本性
四、认识你自己与人的堕落本性
五、认识你自己与人的社会本性
第三节 普遍城邦与民族城邦:普遍公民与国家公民
一、普遍城邦与普遍公民
二、民族城邦与国家公民
第四节 智慧、德性与创造力
一、智慧:知识、审慎、雄辩
二、理论智慧与历史智慧
三、德性与创造力
第五节 个体发育理论的雏形
一、维柯的个体发育理论与教育次序
二、对维柯早期个体发育理论的评价
三、最后的结论
本章注释
第四章 人类教育的个体发育理论(下)——智慧批判与能力批判
第一节 思想背景与根本问题
第二节 古今智慧批判与方法批判
一、全面批判笛卡尔主义
二、文学艺术
三、审慎智慧
四、科学技术
五、大学教育与整体智慧
六、小结
第三节 真理批判
一、维柯的思想资源与根本问题
二、维柯的真理观和真理标准
三、维柯真理观的语文学证明
第四节 知识批判
一、创造论的知识观
二、数学知识的真理本性
三、物理知识的真理本性
四、物理知识何以可能?
五、创造论的观念论
第五节 能力批判
一、创造论的能力观
二、认识的特有能力是创造力
三、维柯的方法论
四、心灵、灵魂与精神
第六节 个体发育理论的形成:总结
本章注释
第五章 人类教育的民族发育理论(上)——维柯教育哲学的基本观念、基本原则以及人类教育的历史演进
第一节 新科学的主旨、三重结构及其教育哲学蕴意
一、新科学的主旨与教育哲学
二、新科学的三重结构与教育哲学
三、新科学的教育哲学蕴意
第二节 新科学教育哲学的基本观念
一、教育与人性
二、智慧与诗歌
三、德性与创造
四、世界与教育
五、秩序与神意
第三节 维柯教育哲学的基本原理
一、自然本性原则是一切原则包括教育原则的原则
二、心灵本性的原则是人类教育的基础
三、哲学、立法和语言:教育的目标、手段和方式
四、人的自然本性:人性发育与教育演进
第四节 新科学:关于人类教育演进的科学
一、神的时代:神性教育和人性的最初塑造
二、英雄时代:英雄教育和人性的最初形成
三、人的时代:人性教育和人性的最初完成
四、人类教育的演进和复演历程:人性循环?
本章注释
第六章 人类教育的民族发育理论(下)——关于人类教育制度的起源的科学
第一节 关于人类教育起源的科学的起源: 维柯的《新科学》的诞生
一、从人的个体发育理论到人类的整体发育理论
二、荷马史诗的重新发现:儿童本性理论的人类应用
三、诗性智慧:古代智慧的轮廓
第二节 古代人类的自然本性
一、诗性心灵
二、诗性肉体
三、诗性语言
第三节 古代教育的宗教性质和宗教的教育功能
一、维柯的宗教观念
二、古代教育的宗教性质
三、宗教的教育功能
第四节 古代教育的伦理性质和伦理的教育功能
一、维柯的伦理观念
二、古代教育的伦理性质
三、伦理的教育功能
第五节 古代教育的经济性质和经济的教育功能
一、维柯的经济观念
二、古代教育的经济性质
三、经济的教育功能
第六节 古代教育的政治性质和政治的教育功能
一、维柯的政治观念
二、古代教育的政治性质
三、政治的教育功能
第七节 古代教育与人类的世界观念
一、世界与秩序
二、世界的空间观念:宇宙三重世界与民政三重世界
三、世界的时间观念:历史世界
第八节 总结:古代教育与人类德性的塑造
本章注释
结语: 维柯教育哲学的历史地位与当代意义
一、维柯教育哲学的历史地位
二、维柯教育哲学的当代意义
本章注释
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2007-06-28
相关论文
- [1].马克思的教育哲学思想及其当代意义[D]. 张闯.武汉大学2011
- [2].教育中的知识合法性[D]. 应建庆.复旦大学2011
- [3].走向“情境”与“问题”[D]. 邵燕楠.华东师范大学2005
- [4].论教育启蒙与公民人格建构[D]. 李朝东.西北师范大学2005
- [5].亲子关系的教育哲学分析[D]. 李燕.苏州大学2005
- [6].价值与教育[D]. 吴亚林.华中师范大学2006
- [7].事实与价值[D]. 刘合荣.华中师范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