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训关爱民生

军训关爱民生

一、大练兵活动中开展爱民益民活动(论文文献综述)

乔扬[1](2021)在《新时代公安工作群众路线发展、挑战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侯宏程[2](2016)在《晋江市基层派出所和谐警民关系研究》文中认为当前,和谐警民关系是晋江市公安局的主抓项目,其奉行的基本原则即一切执行行为都要以民为主体,切实做到为民服务的宗旨,是实现公安执行目的和方向,确保公安工作的稳定可持续发展、建设和谐安全晋江的客观需要。晋江的和谐发展和公安工作的有效开展与全市民众的支持及建设和谐警民关系息息相关;晋江市公安机关正确了解和谐警民关系的涵义,关注目前促进和谐警民关系的有关元素,进一步搭建“民本化”的服务理念,坚持建设好警察公共关系,尽职尽责保护一方平安,致力于维护社会公正。在总体公安系统当中,一线警务人员的人数占据了较大的比重,其作为公安工作最基层、最基础的构成部分,担负起了艰巨的工作任务,他们直接为群众提供服务,是矛盾纠纷、违法犯罪活动的直接接触者,由此可见,必需深入探讨基层派出所怎样改善警民关系的问题,如此方可更形象地反映群众对公安工作的评价,从中找出不和谐因素,最后,找出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对策。本文旨在探讨当前晋江市基层派出所和谐警民关系问题,由理论依据到寻找问题再到根本原因最后再提出改善措施的探索途径开展调查和研究。理论依据的内容重点处理两大问题,一是警民关系和基层派出所的相关理论,二是构建基层派出所和谐警民关系的现实意义。“发现问题”部分是通过问卷的方式尝试找出当前晋江市基层派出所与群众之间存在哪些不和谐的方面。然后基于对问卷调查的分析,通过对“主要原因”的深入剖析,找出当下本市基层派出所出现不和谐警民关系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完善对策”,继而找到行之有效的完善策略。

唐开福[3](2014)在《城镇化进程中农村教师精神生活的田野考察》文中研究指明精神生活是人全面发展与人的城镇化的本质要求,它能够提升人的生存境界,赋予人以生活的意义和价值关怀。每个时代的人,在其所从事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总是希望追求同他们那个时代物质生活相一致甚至超越那一时代的精神生活,以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农村教师作为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的重要资源之一,他们的精神生活质量不仅影响着其个人的发展,同样影响着农村学生、农村教育以及农村社区居民的生命成长。本文旨在全面了解田野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大背景下,通过对农村教师、在校学生、学生家长以及教师亲属等进行观察、访谈以及问卷调查,尝试勾勒出城镇化进程中农村教师精神生活的变迁图景与可能缺失,同时深入探讨问题产生的内外因素与解决路径。通过田野研究,本文得出如下结论:结论一,精神生活对农村教师个体的生命成长和职业发展具有多方面、多层次的价值和意义。具体表现在:第一,有助于拓展农村教师对教育范畴的认识;第二,对于教师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风格的形成、教学智慧的养成乃至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第三,为农村教师个体发展提供方向和注入动力。结论二,高层次的精神生活能够促进农村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有助于推进教师从“职业道德”向“个体道德”回归,并最终向更高层次的“公共道德”跃升,从而有效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结论三,农村教师的精神生活与农村少年儿童个体生命成长和命运走向息息相关,高层次的教师精神生活是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能够引领农村学生、农村居民的精神生命健康成长。结论四,当前农村教师个体之间的精神生活存在较大差异。不同类型的精神生活之间各有特点,但并不完全排斥,彼此之间存在着一些交叉,只是某一类型中的某一主导因素表现得更为突出。此外,当前农村教师的精神生活还存在一些缺失,如生命立场缺乏和主体性的缺失、公共性隐退和情感的变异、价值体系缺失与生活意义的失落。结论五,当前城乡社会发展失衡、农村教育价值取向冲突、大众传媒和城市消费主义文化影响、教师政策缺陷以及个体化社会带来的公共生活瓦解以及极端个人主义是造成农村教师精神生活现实境遇的外部因素,而农村教师自身素质的参差不齐则是造成他们各自精神生活类型差异的主观原因。为了进一步提高农村教师精神生活层次,丰富农村教师精神生命的内涵,不断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更好的为城镇化进程中“人的城镇化”服务,必须从农村教育制度、学校管理思想以及教师个体等维度着手改革和完善,构建出一套基于当前中国农村教育实情的教师精神生活之系统理论。

李江发[4](2012)在《中国检察文化的历史演进与当代建构》文中认为就如一个没有文化的民族是没有根基的民族一样,一项没有文化的事业肯定也是没有根基的事业。本文在收集、阅读大量历史资料的基础上,以中国检察制度和检察文化的历史演进为“线”,以中国检察文化的当代建构为“点”,通过阐述中国检察制度的历史演进,剖析中国检察文化与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等四种文化的内在联系,审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文化和苏俄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对中国检察文化的影响,进而概括分析当前中国检察文化建设的现状,总结研究当代中国检察文化的组成结构、应有价值、功能作用,通过具体实例展现建构样本,线点结合,互为映衬。近现代意义上的检察制度是二十世纪初引入中国的,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清政府改刑部为法部,统一司法行政,改大理寺为大理院,配置总检察厅,此为检察制度在中国的开端。纵观百年中国检察史,可以梳理出5个历史时代,即:20世纪初中国检察制度的初创;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之检察制度;南京国民政府之检察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之检察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之检察制度。这一历史演进过程既有一脉的传承,又有打倒后重建。在厘清中国检察制度的发展史后,进而对中国检察制度及其检察文化进行文化分析,通过解析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与检察文化,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与检察文化,中国传统监察文化与检察文化,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与检察文化的联系和影响,解析西方政治文化和苏俄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对中国检察文化的影响;基本浮现出“中国检察文化”形态,继而提出本论文的第二大主题“中国检察文化的当代建构”。论及这一主题时,通过对中国检察文化建设之现状分析,论述中国检察文化的基本结构、主要功能及其重要价值,然后,以湖南省株洲市人民检察院检察文化建设的实践探索为例,对“当代中国检察文化建构”的实践样式进行深入解读。本论文在论述中,以“文化——法律文化——检察文化”的种属关系为逻辑推进,论述中,始终把握这样的出发点,即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政治社会发生从“革命党”向“执政党”的变化,国家主题从“战争革命”演变成“和平发展”后,对中国检察文化的研究必须依托其制度本身,必须置身于大力推进法治社会进程,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探求中国检察文化与中华传统文化、国外政治文化的关联,科学审视,科学建构。本论文共分6章,约15万字,旨在勾勒“中国检察文化”的清晰图景,整合检察文化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期冀科学建构中国检察文化,以提高全体检察人员的思想境界、职业操守、法律素养,提升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能力和执法公信力。

何华[5](2012)在《石化魂——兰州石化人对中国工业的贡献》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看中国地图时,你会发现祖国大陆地理版图的几何中心,有一条黄色的河流穿城而过,那就是甘肃的省会城市,人称"黄河之都"的兰州。兰州,孙中山先生曾誉其为中国的"陆都",是西北军事重镇、丝绸之路要塞、唐蕃古道枢

李继远,陈莉萍,苏志文,岑晓明[6](2011)在《苦练真功铸“品牌” 服务人民保畅通》文中研究指明“每次开车经过这里,我都觉得特别的舒心、安全和畅通!”近日,记者在国道321线梧州东出口采访时,一四川籍货车司机对这里的交通环境赞不绝口。 “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群众的夸奖。”这是梧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全体民警在争创一流公安交管工作活动的

文虹[7](2011)在《湘西北农村初中青年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教育的发展在于教师的素质,青年教师是广大农村中学教师群体中的一员,他们是国家未来教育的希望,也是促进农村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生力军。深化教育改革,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青年教师队伍,提高他们的自主发展意识和能力。初中在一生的学习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初中青年教师的发展会对于这一阶段的学生影响深远。初中青年教师在这一阶段的自主发展状况如何,不仅决定着青年教师是否会在教学领域内继续工作下去,而且还会在教学的有效性、工作的满意度以及职业持久性等方面对初中青年教师未来的专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由于主客观方面原因,现阶段农村初中青年教师自主发展的状况还不容乐观,特别是在自主发展意识和能力方面还面临着诸多问题。因此,开展关于农村初中青年教师自主发展问题的研究,对于促进农村初中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农村地区基础教育质量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在吸收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采用了个案研究法。以湘西北S县为个案研究的对象,辅以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采用数据处理软件spss分析数据,探知农村初中青年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本研究拟达到以下目的:阐述农村初中青年自主专业发展的必要性;审视农村初中青年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的现状;分析影响农村初中青年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的因素;提出促进农村初中青年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的建议。论文共分为六个部分,主要包括:第一部分:绪论。主要介绍了研究的背景和依据及研究的意义,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第二部分:介绍了本研究的理论基础,终身学习理论和需要层次理论。分析了国内外研究现状。第三部分:主要介绍了本研究的内容,包括研究样本的选择、研究方法、调查问卷编制、施测过程及数据收集与处理。对调查问卷进行数据统计、整理分析,对青年教师进行个案访谈,并对访谈材料进行整理分析。第四部分:阐述了农村初中青年教师师资结构、在职教育状况、自主专业发展现状。从自主专业发展意识、自主专业发展能力等角度分析了农村初中青年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的现状、问题等。他们具有自主专业发展的意识,却少有付诸行动。专业自主发展意识与职称存在着负相关。职称越低,专业自主发展意识越强烈,职称升到一定的高度,自主发展意识却减弱。自主专业发展能力较差:自主研究能力缺乏,自主反思能力亟待提高,自主专业发展策略水平低。第五部分:从国家层面、学校层面、家庭层面、青年教师个人层面分析了农村初中青年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受重学历达标、轻教师综合素质及不完善的职称评聘制度教育政策导向影响;轻视教师专业发展,缺乏必要的环境支持和不完善的教师管理制度等学校管理的影响;家庭经济条件、家庭成员的支持度等家庭因素的影响;教师拔高使用,职业理想缺失导致发展动力不足教师个体因素的影响。第六部分:提出了促进农村初中青年教师自主发展的对策与建议。从国家层面、学校、家庭及初中青年教师自身的角度,对如何有效促进农村初中青年教师自主专业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国家要完善教师职称评聘制度,适度提高农村教师待遇,对教师的职后培训实行动态管理,建立校际联盟;学校要积极提供资源支持,实施成就激励,增强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让名师、骨干成为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领头雁。建立学习型组织,构建学习共同体。家庭给予亲情支持,营造家庭的温馨氛围。青年教师更要养成并提高自主专业发展意识,进一步提高自主专业发展能力。最后对本研究做了总结,对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崔仲亮[8](2010)在《强化安全意识 推进安全发展》文中指出一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实现一个目标,推进五项工作"的要求,大力实施六大创新工程,确保了全县社会治安大局的持续稳定,为建设和谐美好蒲县做出了积极贡献。同时,积极开展"争做阳光警察、争创阳光警队、打造阳光警务"活动,促进了公安业务和队伍管理水平的大幅度提升。一、强化措施,严密管控,维护社会稳定取得突出成绩针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我们把维护全县社会稳定的重

马新文[9](2010)在《论警民和谐的模式与路径选择》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怎样处理好警民关系,是所有从警人员都必须面临的一个现实课题。通过对和谐社会警民关系的解读,探索警民和谐关系构建的模式选择和路径选择,为基层公安机关构建和谐的警民关系提供意见和建议。

李子亮[10](2011)在《论警察软实力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运用》文中指出公共危机的应对是公共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警察应对公共危机重点一般放在危机爆发后地应对,大都扮演运用法律和硬警力平息公共危机,以暴制暴的角色,很容易将自已置于群众的对立面,得不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特别是在社会转型期的近阶段,公安机关和公安民警成为群众关注和媒体瞩目的焦点,一旦有涉警事件发生,就会立刻在网上引起疯传和炒作,甚至恶意扭曲事件真相,贬低民警形象。社会上仇警、袭警现象时有发生,一些地方袭警案件日益增多,冲击打砸派出所,掀翻焚烧警车等事件屡见不鲜,警民关系十分紧张。而软实力非强制性的特点,则可以为警察队伍建设提供一种新思路,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分析警察在社会中地位和能力的新视野,将警察日常工作与公共危机预防处置结合起来,进一步改进警务运做模式,达到既拓宽公共服务又强化行政管理目的,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增强警察应对公共危机的能力。本文采用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一方面,通过警察软实力理论的阐述,分析警察软实力在警察综合警力中的地位,另一方面,通过分析公共危机各阶段的特点,及警察软实力在各阶段的运用策略,对通过提升警察软实力改善警察公共危机管理能力进行初步探索。论文共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绪论。包括阐述警察软实力的研究背景、文献综述、国内外研究情况和研究思路等。第二部分对警察软实力在公共危机中的作用进行分析。包括分析现阶段我国公共危机特点,警察在公共危机中的作用,阐述警察软实力的内涵等方面,其中重点在于分析警察软实力的基本属性及组成要素,为总体研究打下理论基础。第三部分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公共危机中警察软实力的作用。阐明现行警察软实力在公共危机中的优缺点。第四部分在第三部分分析基础上,运用软实力理论,尝试将软实力理论与警察实际工作结合起来,探索提升警察软实力的途径,并探索警察软实力在公共危机中的运用策略,主要从危机的预防、处置等方面,研究警察软实力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运用。

二、大练兵活动中开展爱民益民活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练兵活动中开展爱民益民活动(论文提纲范文)

(2)晋江市基层派出所和谐警民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理论与方法
        1.3.1 研究理论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思路与内容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内容
第2章 新形势下基层派出所警民关系的构建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警民关系
        2.1.2 和谐警民关系
        2.1.3 基层派出所
    2.2 和谐警民关系的衡量标准
    2.3 和谐警民关系构建的现实意义
第3章 晋江市基层派出所和谐警民关系现状分析
    3.1 晋江基层派出所基本情况
    3.2 改善警民关系方面的主要做法及其成效
        3.2.1 解决警力不足问题
        3.2.2 八项工作措施
    3.3 晋江市基层派出所警民关系不和谐的主要表现
        3.3.1 群众对警察工作的不理解
        3.3.2 群众对警察的非议责难增多
        3.3.3 民警服务态度不积极主动
        3.3.4 警察职业认同感降低
        3.3.5 群众参与治安的积极性不高
第4章 晋江市基层派出所警民关系存在不和谐的主要因素
    4.1 从群众层面看
        4.1.1 期望值过高
        4.1.2 法律意识淡薄
        4.1.3 群众认识上的偏差
    4.2 从基层派出所自身来看
        4.2.1 管理职能泛化
        4.2.2 思想认识不到位
        4.2.3 基层民警工作压力大
        4.2.4 警察良好形象没有深入人心
    4.3 从社会层面看
        4.3.1 舆论导向的偏离
        4.3.2 受社会转型的影响
第5章 晋江市基层派出所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对策
    5.1 进一步向群众认识到警察服务职责规范
    5.2 努力让基层派出所民警从非警务行为中淡化出来
    5.3 加强正面宣传,校正社会舆论导向
    5.4 鼓励群众参与公安工作
    5.5 解决基层民警压力问题
第6章 结论
    6.1 基本结论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3)城镇化进程中农村教师精神生活的田野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一、选题缘由
        (一) 基于价值的追问:精神生活在城镇化进程中的意义
        (二) 基于现实的拷问:农村教师在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 基于意义的追寻:教师精神生活之于农村学生生命发展的价值
    二、学术史回顾
        (一) 国内研究现状
        (二) 国外研究现状
        (三) 已有研究述评
        (四) 已有研究的趋势和留下的拓展空间
    三、研究内容与研究目标
        (一) 研究内容
        (二) 研究目标
    四、研究方法与主要创新点
        (一) 研究方法
        (二) 主要创新点
    五、概念界定与内涵评析
        (一) 城镇化
        (二) 农村
        (三) 农村教师
        (四) 精神生活
        (五) 农村教师精神生活内涵
    六、田野点概述与研究过程
        (一) 田野点的选定
        (二) 研究过程
第二章 一所农村中学的前世今生
    一、校长角色的变迁
    二、组织结构与社会关系的流变
    三、学校公共生活的式微
        (一) 以活动为主要形式的教师公共生活趋于弱化
        (二) 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的师生公共生活走向异化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农村教师精神生活的现实镜像
    一、生活史视阈下的底层教师生活图景
        (一) 刘老师眼中的情感、学习与休闲生活
        (二) 董老师的“爱恨情愁”
        (三) 代老师的自我超越之路
    二、全域视野下农村教师精神生活透视
        (一) 心理生活
        (二) 情感生活
        (三) 学习生活
        (四) 休闲生活
        (五) 信仰生活
    三、当前农村教师精神生活的类型
        (一) 得过且过型
        (二) 知足常乐型
        (三) 越而胜己型
    四、当前农村教师精神生活的可能缺失
        (一) 生命立场缺乏与主体性的渐失
        (二) 公共生活隐退与情感关系的变异
        (三) 师德滑坡与生活意义的失落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影响农村教师精神生活的多元因素
    一、城乡社会发展的失衡
        (一) 城乡分化的扩散
        (二) 价值取向的冲突
    二、个体化社会的滋扰
        (一) 传统价值的崩解
        (二) 公共生活的隐退
        (三) 权利边界的模糊
    三、农村教师政策的缺失
        (一) 精神文化的旁落
        (二) 培养理念的滞后
        (三) 管评机制的虚空
        (四) 政策执行的乏力
    四、农村教师素养的欠缺
        (一) 时代意识的缺位
        (二) 自我超越的折翼
        (三) 生命自觉的萎顿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农村教师精神生活的未来展望
    一、完善农村教育制度
        (一) 坚守城乡教育一体化的价值取向
        (二) 调整教育质量评价标准
        (三) 构筑经费保障机制
        (四) 改革人事管理制度
    二、重建学校公共生活
        (一) 重铸学校仪式
        (二) 改造学校日常活动
    三、培育教师文化生态
        (一) 构建校内新型教师文化生态
        (二) 融入乡村文化生态
    四、走向生命自觉
        (一) 培育生命自觉意识
        (二) 养成生命自觉能力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着作类
    期刊类
    学位论文类
    外文类
    报纸
附录
    附1. S 中学组织结构图
    附2. S 中学岗位职责
    附3. 农村教师精神生活调查问卷(教师卷)
    附4. 农村教师精神生活调查问卷(学生卷)
    附5. 农村教师精神生活调查问卷(家长卷)
    附6. 校长访谈提纲
    附7. 教师访谈提纲
    附8. 学生访谈提纲
    附9. 官员访谈提纲
    附10. 家长访谈提纲
    附11. 访谈目录表
致谢

(4)中国检察文化的历史演进与当代建构(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法律文化与检察文化
        1.1.1 检察文化的法律文化属性
        1.1.2 检察文化的基本内涵
    1.2 研究现状与研究价值
        1.2.1 选题的意义
        1.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观点与学术创新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进路
        1.4.1 主要研究方法
        1.4.2 基本技术路线
第2章 中国检察制度的历史演进及文化特征
    2.1 清末中国检察制度的初创
        2.1.1 检察机关的组织机构
        2.1.2 检察机关的主要职权
        2.1.3 检察人员的管理制度
    2.2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之检察制度
        2.2.1 民国初期的时代背景
        2.2.2 北洋政府时期的检察制度
        2.2.3 广州、武汉国民政府时期的检察制度
    2.3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之检察制度
        2.3.1 检察机关的组织机构
        2.3.2 检察机关的主要职权
        2.3.3 检察人员的管理制度
    2.4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之检察制度
        2.4.1 土地革命时期的检察制度
        2.4.2 抗战时期的检察制度
        2.4.3 解放战争时期的检察制度
    2.5 中华人民共和国之检察制度
        2.5.1 1949—1953 年之检察制度
        2.5.2 1954—1966 年之检察制度
        2.5.3 1967—1976 年之检察制度
        2.5.4 1977 年至今之检察制度
    2.6 中国检察制度的文化特征
        2.6.1 法治与人权
        2.6.2 忠诚与勇敢
        2.6.3 公正与廉洁
第3章 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检察文化
    3.1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与检察文化
        3.1.1 大一统与检察文化
        3.1.2 德治观念与检察文化
        3.1.3 民惟邦本与检察文化
    3.2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与检察文化
        3.2.1 集体本位与检察文化
        3.2.2 德主刑辅与检察文化
        3.2.3 鞫谳分司与检察文化
    3.3 中国传统监察文化与检察文化
        3.3.1 纠弹百官与检察文化
        3.3.2 推鞫狱讼与检察文化
        3.3.3 行刑监督与检察文化
    3.4 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与检察文化
        3.4.1 民间调解与检察文化
        3.4.2 集体认同与检察文化
        3.4.3 地域文化与检察文化
    3.5 辩证对待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检察文化的关系
第4章 国外政治文化与中国检察文化
    4.1 西方政治文化与中国检察文化
        4.1.1 保障公民自由理念及其影响
        4.1.2 权力分立制衡理念及其影响
        4.1.3 程序正义理念及其影响
    4.2 苏俄社会主义政治文化与中国检察文化
        4.2.1 无产阶级专政及其影响
        4.2.2 权力集中及其影响
        4.2.3 保障法制统一及其影响
    4.3 科学看待国外政治文化与中国检察文化的关系
第5章 中国检察文化的当代建构
    5.1 当前中国检察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
        5.1.1 当前中国检察文化建设的特点
        5.1.2 当前中国检察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5.1.3 制约中国检察文化建设的因素
    5.2 当代中国检察文化的结构分析
        5.2.1 精神文化
        5.2.2 制度文化
        5.2.3 物质文化
        5.2.4 行为文化
    5.3 当代中国检察文化的价值分析
        5.3.1 主动服务大局
        5.3.2 强化法律监督
        5.3.3 维护公平正义
        5.3.4 化解社会矛盾
    5.4 当代中国检察文化的功能分析
        5.4.1 导向功能
        5.4.2 凝聚功能
        5.4.3 规范功能
        5.4.4 辐射功能
        5.4.5 约束功能
        5.4.6 激励功能
第6章 当代中国检察文化建构的实践探索——以湖南省株洲市人民检察院为例
    6.1 湖南省株洲市人民检察院开展检察文化建设的基本认识
    6.2 湖南省株洲市人民检察院开展检察文化建设的实践探索
        6.2.1 倡导团队文化,立忠诚之志
        6.2.2 倡导人本文化,兴勤学之风
        6.2.3 倡导法治文化,强刚正之骨
        6.2.4 倡导廉政文化,固健康之本
    6.3 湖南省株洲市人民检察院开展检察文化建设的主要载体
        6.3.1 株洲检察文化建设的精神载体
        6.3.2 株洲检察文化建设的物质载体
        6.3.3 株洲检察文化建设的活动载体
    6.4 湖南省株洲市人民检察院开展检察文化建设的理性思考
        6.4.1 检察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形成普遍认同
        6.4.2 检察文化建设必须坚持服务实践,推动工作发展
        6.4.3 检察文化建设应当坚持突出个性,打造区域特色
        6.4.4 检察文化建设应当坚持制度建设,巩固建设成果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工作情况

(7)湘西北农村初中青年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 选题缘由
    (二)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 研究目的
        2. 理论意义
        3. 实践意义
    (三) 论文的总体结构
二、研究综述
    (一) 概念界定
        1. 农村
        2. 农村初中
        3. 青年教师
        4. 自主专业发展
    (二) 研究现状
        1. 国内研究现状
        2. 国外研究现状
        3. 现有研究存在的局限与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三) 理论基础
        1. 终身学习理论
        2. 需要层次理论
三、研究设计
    (一) 研究内容
    (二) 施测过程
    (三) 研究样本选择
        1. S县基本情况
        2. 问卷调查的对象
        3. 访谈对象
    (四) 研究方法
        1. 文献研究法
        2. 问卷调查法
        3. 访谈法
    (五) 数据收集和处理
四、S县农村初中青年教师继续教育和自主专业发展调查结果分析
    (一) 农村初中青年教师师资结构
    (二) 农村初中青年教师在职教育状况
    (三) 农村初中青年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现状
        1. 自主专业发展意识和行动不同步
        2. 自主专业发展能力较差
五、影响农村初中青年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的因素
    (一) 教育政策导向因素
        1. 重学历达标,轻教师综合素质
        2. 职称评聘制度不完善
    (二) 学校管理因素
        1. 轻视教师专业发展,缺乏必要的环境支持
        2. 教师管理制度不完善
    (三) 家庭因素
        1. 家庭经济条件影响着教师自主专业发展
        2. 家庭的支持度不高
    (四) 教师个体因素
        1. 教师拔高使用
        2. 教师职业理想缺失,发展动力不足
六、农村初中青年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的建议
    (一) 国家政策层面
        1. 完善教师职称评聘制度
        2. 适度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
        3. 完善教师的职后培训体系,实行动态管理
        4. 建立校际联盟
    (二) 学校管理层面
        1. 积极提供资源支持
        2. 实施成就激励,增强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3. 让名师、骨干成为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领头雁"
        4. 建立学习型组织,构建学习共同体
    (三) 家庭层面
        1. 提供亲情支持
        2. 营造温馨氛围
    (四) 教师自身层面
        1. 养成并提高自我专业发展意识
        2. 提高自主专业发展能力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学位论文及其它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
致谢

(9)论警民和谐的模式与路径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一、和谐社会“警民关系”解读
    (一) 警方长期以来对“民”的误读
    (二) 对“警”及其“基本角色”的解读
二、“警民和谐关系”构建之模式选择
    (一) 平台的构建需要警方主动、积极引导
    (二) 平台的构建需要公民和社会公众的有效参与
    (三) 平台的构建需要“警”“民”双方的共同努力和合作才能实现
三、“警民和谐关系”构建之路径选择
    (一) 彻底转变“管理”观念, 强化警察“社会工作者”角色意识
    (二) 从“法、理、情”入手, 以人文精神和法治精神作支撑和保障
    (三) 在制度的框架内以“民的期待和要求”作为导向, 积极去构建和谐关系
    (四) 完善“警务公开机制”, 拓展“警民沟通平台”, 搭建新的无障碍沟通平台

(10)论警察软实力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运用(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本文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第2章 警察软实力在公共危机中作用分析
    2.1 现阶段我国社会所面临的公共危机分析
    2.2 警察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主要作用
    2.3 当前警察应对公共危机管理时存在的问题
    2.4 警察软实力的提出及概念
        2.4.1 警察软实力的界定
        2.4.2 警察软实力在警察综合实力中的地位
        2.4.3 警察软实力的组成要素
    2.5 警察软实力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作用
第3章 运用 SWOT 分析法分析公共危机管理中警察软实力的现况
    3.1 SWOT 分析法简述
    3.2 公共危机管理中警察软实力的内部优势
    3.3 公共危机管理中警察软实力的内部劣势
    3.4 公共危机管理中警察软实力的外部机遇
    3.5 SO 战略——加强型战略(依靠内部优势,利用外部机会)
    3.6 WO 战略——转向型战略(利用外部机会,克服内部弱点)
    3.7 公共危机管理中警察软实力的外部威胁
    3.8 ST 战略——差异化战略(利用内部优势,回避外部威胁)
    3.9 WT 战略——防御型战略(减少内部弱点,回避外部威胁)
第4章 警察软实力在公共危机中的运用建议
    4.1 改进警务机制,切实提升警察软实力
        4.1.1 创新警务决策模式
        4.1.2 全面转变完善警队职能,强化警队职能
        4.1.3 坚持依法行政,维护警队和政府的公信力
        4.1.4 改革警队管理方式,促进队伍激励机制的形成
        4.1.5 进一步完善行政警务公开等相关制度
        4.1.6 树立信息强警意识,形成情报主导下的新形警务运行机制
        4.1.7 不断加强警队的文明形象建设
        4.1.8 构建和塑造新型的优秀警察文化
        4.1.9 加大警队宣传,培育警队品牌形象
    4.2 预防公共危机策略中警察软实力的运用
        4.2.1 健全有效的应对机制
        4.2.2 普查和消除风险隐患
        4.2.3 加强信息预警和报告工作
        4.2.4 组织必要的训练与演习
    4.3 现场处置策略中警察软实力的运用
        4.3.1 警察软实力在公共危机酝酿期的运用
        4.3.2 警察软实力在公共危机爆发期的运用
        4.3.3 警察软实力在公共危机消除期的运用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四、大练兵活动中开展爱民益民活动(论文参考文献)

  • [1]新时代公安工作群众路线发展、挑战与对策研究[D]. 乔扬.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2021
  • [2]晋江市基层派出所和谐警民关系研究[D]. 侯宏程. 华侨大学, 2016(04)
  • [3]城镇化进程中农村教师精神生活的田野考察[D]. 唐开福. 华东师范大学, 2014(11)
  • [4]中国检察文化的历史演进与当代建构[D]. 李江发. 湘潭大学, 2012(02)
  • [5]石化魂——兰州石化人对中国工业的贡献[J]. 何华. 中国作家, 2012(10)
  • [6]苦练真功铸“品牌” 服务人民保畅通[N]. 李继远,陈莉萍,苏志文,岑晓明. 广西法治日报, 2011
  • [7]湘西北农村初中青年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研究[D]. 文虹. 广西师范大学, 2011(04)
  • [8]强化安全意识 推进安全发展[J]. 崔仲亮. 山西政报, 2010(S2)
  • [9]论警民和谐的模式与路径选择[J]. 马新文. 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02)
  • [10]论警察软实力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运用[D]. 李子亮. 华侨大学, 2011(05)

标签:;  ;  ;  ;  ;  

军训关爱民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