碱地肤抗盐碱生理生态机制研究

碱地肤抗盐碱生理生态机制研究

论文摘要

本论文以具有较高抗盐碱能力的牧草碱地肤(Kochia sieversiana )为实验材料,研究了不同单盐(NaCl、Na2SO4、NaHCO3、Na2CO3)、不同比例混合盐处理对碱地肤发芽阶段、幼苗阶段生理特性的影响,总体趋势是:碱性盐的胁迫危害大于中性盐,混合盐中随着碱性盐比例的增加,对碱地肤种子、幼苗的影响也加大;同时以碱地肤为重点,结合生境相近、抗性相似的一些盐生植物(碱蓬、虎尾草、羊草),分析、比较其在野外环境下季节生长的规律。在碱地肤种子的发芽阶段,低浓度的单盐处理(20-80mM NaCl,20-40mM Na2SO4,10mM NaHCO3,5mM Na2CO3)促进了碱地肤种子的发芽,刺激了胚根、胚轴的伸长,提高了碱地肤的发芽指数(Gi)和活力指数(VI)。随着不同单盐浓度的增加、混合盐中碱性盐比例的增大,碱地肤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Gi)和活力指数(VI)逐步降低,胚根、胚轴的生长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其中以胚根生长受到的抑制作用最明显。随着单盐浓度的增加,幼苗中Na+含量增加,K+、Ca2+、Mg2+含量降低,Na:K增加;但是对于碱地肤来讲,不同部位Na:K有差异,地下部分高于地上部分。这说明尽管Na+是盐生植物的必需元素,但其含量范围不能过高,否则将干扰其他离子的正常生理功能。碱地肤之所以适应在高盐环境生长的原因就是由于可以有效地吸收、控制Na+向地上部分转移。实验中,中性盐、碱性盐不同程度的刺激了碱地肤幼苗中有机酸的积累,在低浓度的处理中,碱地肤幼苗以草酸积累为主;随着盐分含量的增加,苹果酸比例增大,其他有机酸含量由高到低依次是琥珀酸、酒石酸,柠檬酸的含量最低。分析有机酸在植株中的分布规律可以看出有机酸的积累与阳离子的分布相似,即地下部位有机酸的含量高于地上部分,这说明有机酸的合成和积累与中和阳离子有关。碱处理(NaHCO3、Na2CO3)的幼苗中有机酸的含量高于中性盐(NaCl、Na2SO4)处理,这说明有机酸对于维持内环境pH的稳定有更重要的意义。在不同盐碱环境下,碱地肤幼苗、植株中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的积累、抗氧化酶系的活性都呈规律性的变化。经盐碱处理后,四周龄的植株中抗氧化酶系活性、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的含量均高于幼苗阶段,这可能就是幼苗阶段植株抗逆性较低的原因之一。在野外条件下,不同表型的碱地肤植株不同部位的物质积累、能量代谢呈规律的变化。在同一组织中,随着植株高度的增加,Na+含量降低,Ca2+、K+、Mg2+含量升高,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降低,其热值也逐步增加。在同一表型的植株中,叶片中脯氨酸的含量高于茎部;Na+含量最高的部位是叶片,K+、Ca2+、Mg2+含量最高的部位是种子;各部位的热值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是:根系、茎部、种子、叶片。以上结果说明,在野外环境下,盐胁迫诱导植物体内进行无机离子的积累、渗透物质的合成,由此改变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一、盐分对植物的影响
  • 二、盐分对植物的伤害机理
  • 三、植物的抗盐性生理机制
  • 四、未来预期的研究方向
  • 第一章 在不同盐碱对碱地肤、地肤种子发芽生理的影响
  • 1.1 引言
  • 1.2 材料与方法
  • 1.2.1 材料取样
  • 1.2.2 实验方法
  • 1)材料培养
  • 2)实验处理
  • 1.2.3 相关生理指标的测定
  • 1)发芽率测定
  • 2)脯氨酸含量测定
  • 3)保护性酶活性测定
  • 4)原子吸收光谱分析 K,Na,Ca,Mg 含量
  • 5)有机酸含量分析
  • 1.3 结果与分析
  • 1.3.1 单盐、混合盐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 1.3.1.1 单盐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 1)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 2)对幼苗生长的影响
  • 3)对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的影响
  • 1.3.1.2 混合盐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 1)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 2)对幼苗生长的影响
  • 3)对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的影响
  • 1.3.2 不同单盐溶液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 1.3.2.1 对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 1.3.2.2 对保护性酶活性的影响
  • 1.3.2.3 K、Na、Ca、Mg 无机离子含量的影响
  • 1)种子中离子的含量分析
  • 2)幼苗不同部位离子含量影响
  • 1.3.2.4 单盐溶液对有机酸含量的影响
  • 1)混合标准样品的色谱结果
  • 2)标准样品的精明度检测
  • 3)不同部位有机酸含量
  • 1.4 讨论
  • 第二章 不同盐碱对碱地肤、地肤苗期生长的影响
  • 2.1 引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材料来源
  • 2.2.2 实验方法
  • 1)材料培养
  • 2)实验处理
  • 2.2.3 相关生理指标的测定
  • 1)相对含水量的测定
  • 2)脯氨酸、糖含量的测定
  • 3)保护性酶活性测定
  • 2.3 实验结果
  • 2.3.1 单盐对苗期生长的影响
  • 1)对含水量的影响
  • 2)对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 3)对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2.3.2 混合盐对苗期肤生长的影响
  • 1)对含水量的影响
  • 2)对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 3)对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2.4 讨论
  • 第三章 碱地肤生长的规律
  • 3.1 引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研究区域概述与样地描述
  • 3.2.2 研究方法
  • 1)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 2)土壤理化性质的分析
  • 3)粗纤维含量的测定
  • 4)数量特征与物种多样性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不同群落中植物生长的季节性变化
  • 3.3.1.1 不同群落中植物生物学特性的季节变化
  • 1)植物生物量的季节性变化
  • 2)植物相对含水量的季节性变化
  • 3)植株高度的季节性变化
  • 4)植物单位面积上植株数目的变化
  • 5)地上部分纤维素含量的变化
  • 3.3.1.2 不同群落中土壤理化性质的季节变化
  • 1)土壤电导率的季节变化
  • 2)土壤pH 的季节变化
  • 3)土壤不同土层含水量的变化
  • 3.3.2 各群落土壤pH 值、电导率与群落多样性分析
  • 3.4 讨论
  • 第四章 在生殖阶段末期,不同生态型的碱地肤生理特性的比较
  • 4.1 引言
  • 4.2 材料与方法
  • 4.2.1 实验材料来源
  • 4.2.2 取样方法
  • 4.2.3 相关生理指标的测定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有机物质的分布
  • 4.3.2 无机离子的分布
  • 4.3.3 能量分配
  • 4.4 讨论
  • 结 语
  • 参考文献
  • 致 谢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  ;  

    碱地肤抗盐碱生理生态机制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