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白纹伊蚊遗传多样性研究

中国白纹伊蚊遗传多样性研究

论文摘要

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起源于亚洲,又名“亚洲虎蚊”,它的分布南至印度尼西亚,西至印度,东北至日本和韩国,遍及我国东部大多地区。现今白纹伊蚊已扩散至热带、亚热带和温带的70多个国家和地区,包括北美洲、南美洲、欧洲和非洲,及马达加斯加、澳大利亚北部和巴布亚新几内亚。近年来,白纹伊蚊的迁移和扩散已引起广泛的关注,被ISSG (Invasive Species Specialist Group)列为全球一百种恶性扩散的物种之一。白纹伊蚊作为重要的病毒媒介,可传播登革热、基孔肯雅热、黄热病等多种疾病。本课题对中国的白纹伊蚊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探索中国白纹伊蚊的群体遗传结构、种群多样性,为相关疾病的风险评估、预报预警提供可靠的依据。本课题选取了线粒体基因中的细胞色素C氧化酶I基因(C0I)和7个微卫星位点为分子标记,对中国境内的白纹伊蚊进行研究,其结果如下:(1)线粒体COI基因和7个微卫星位点数据共同表明不同地理区域的白纹伊蚊种群遗传多样性差异较大。COI序列白纹伊蚊种群的单倍型多样性(Hd)平均值为0.87541,核苷酸多样性(π)的平均值为0.00185;微卫星数据的种群观察杂合度(Ho)为0.390-0.795,期望杂合度(He)为0.460-0.700,种群的等位基因数为5.000-10.857。中国的海南省和云南省各种群相比于其他地区表现出比较高的遗传多样性,而且遗传分化也比较明显。(2)用7对微卫星引物对全国21个种群共计672只白纹伊蚊进行种群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所有的微卫星位点均呈现高多态性,然而大多数种群的大部分位点偏离遗传平衡定律(哈迪—温伯格定律),表明等位基因频率从一个世代到下一个世代发生了迁移、突变或者选择作用。(3)线粒体COI基因和微卫星位点这两个遗传标记对于不同地理区域白纹伊蚊种群的研究结果表明,气候带对于白纹伊蚊种群结构产生明显影响。云南省和海南省丰富的自然地理环境,潮湿温暖的气候为白纹伊蚊种群多样性提供了很好的自然条件。(4)通过这两个遗传分子标记的种群遗传距离及系统进化树研究表明,海南省、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和西藏的白纹伊蚊关系更近,一方面是由于气候区划一致,另一方面与滇藏公路、滇藏贸易相关;而广东以北地区的白纹伊蚊表现出更近的亲缘关系,很可能的原因是都处于同一气候带。本课题分析了中国白纹伊蚊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及其与气候区划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白纹伊蚊与相关疾病传播风险提供了理论基础。

论文目录

  • 中英文缩略语对照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一、研究背景
  • (一) 白纹伊蚊概述
  • (二) 白纹伊蚊全球分布和扩散
  • (三) 国内外研究进展
  • 二、研究目的
  • 三、研究内容
  • 四、材料和方法
  • (一) 主要试剂和仪器
  • (二) 白纹伊蚊基因组DNA的提取
  • (三) 白纹伊蚊线粒体COI基因研究方法
  • (四) 白纹伊蚊微卫星标记研究方法
  • (五) 基于线粒体COI基因的统计分析
  • (六) 基于微卫星标记的统计分析
  • (七) 伦理学论证
  • 五、结果
  • (一) 白纹伊蚊线粒体COI基因多态性分析
  • (二) 基于线粒体COI基因的白纹伊蚊种群结构和基因流
  • (三) 基于线粒体COI基因的白纹伊蚊系统发育分析
  • (四) 白纹伊蚊微卫星标记多态性分析
  • (五) 基于微卫星的白纹伊蚊种群结构和基因流
  • (六) 基于微卫星的白纹伊蚊种群间关系
  • (七) 基于微卫星的白纹伊蚊种群聚集分析
  • 六、讨论
  • (一) 中国白纹伊蚊线粒体COI基因遗传多样性分析
  • (二) 中国白纹伊蚊微卫星标记遗传多样性分析
  • (三) 中国白纹伊蚊种群的种群结构和基因流
  • (四) 不同气候区域对白纹伊蚊种群多样性的影响
  • (五) 线粒体COI基因与微卫星标记的比较
  • (六) 白纹伊蚊遗传多样性研究对疾控工作的借鉴意义
  • (七) 本研究的创新点
  • (八) 本研究的局限性与后续建议
  • 七、结论
  • 参考文献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用于实验用猫群体遗传分析的微卫星位点筛选[J].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2018(12)
    • [2].种间转移扩增法筛选长爪沙鼠微卫星位点[J].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2011(01)
    • [3].基于转录组数据的意大利蝗微卫星位点分析与分子标记开发[J]. 应用昆虫学报 2020(03)
    • [4].日本蟳(Charybdis japonica)微卫星位点的分离及遗传多样性分析[J]. 海洋与湖沼 2011(01)
    • [5].筛选适用于小型猪遗传检测的微卫星位点[J].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2009(02)
    • [6].基于全长转录组测序的金乌贼微卫星位点筛选与特征分析[J]. 渔业科学进展 2020(06)
    • [7].肠癌微卫星状态检测方法的比较[J]. 现代肿瘤医学 2018(03)
    • [8].食蟹猴全基因组微卫星分布特征分析[J]. 野生动物学报 2018(02)
    • [9].麦洼牦牛群体4个新微卫星位点遗传多态性分析[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5)
    • [10].滩羊八个微卫星位点的遗传多样性分析[J]. 湖南农业科学 2009(12)
    • [11].泥蚶(Tegillarca granosa)GT微卫星位点的筛选和性质鉴定[J]. 海洋与湖沼 2008(02)
    • [12].微卫星位点D7S2421 SNP rs6465976 G/A多态现象与散发颅内破裂动脉瘤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2008(07)
    • [13].肿瘤微卫星不稳定检测方法综述[J]. 计算机系统应用 2018(10)
    • [14].筛选微卫星位点的改进方法[J]. 科技信息 2014(13)
    • [15].新的具有高度多态性的日本血吸虫微卫星位点的鉴定[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08(02)
    • [16].太湖新银鱼微卫星位点的分离与序列特征分析[J]. 水生态学杂志 2015(02)
    • [17].对赤点石斑鱼多态性微卫星位点的跨种扩增和特征分析[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5)
    • [18].飘鱼微卫星位点的筛选及珠江流域5个地理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分析[J]. 水生生物学报 2020(03)
    • [19].基于高通量测序的沼泽山雀简化基因组微卫星位点的开发[J]. 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3)
    • [20].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微卫星位点的分离和序列分析[J]. 海洋与湖沼 2009(01)
    • [21].白条草蜥多态性微卫星位点的分离与鉴定[J]. 动物学杂志 2013(03)
    • [22].三个远交系豚鼠微卫星遗传结构分析[J].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2018(11)
    • [23].19个微卫星DNA标记多态性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相关性分析[J]. 现代医药卫生 2019(16)
    • [24].辽宁绒山羊7个微卫星位点的遗传多样性分析[J]. 中国畜牧兽医 2010(12)
    • [25].通过二代测序技术开发25个小熊猫的微卫星位点[J]. 四川动物 2019(01)
    • [26].姜荷花全长转录组微卫星特征分析和引物设计[J]. 分子植物育种 2018(22)
    • [27].单肿瘤组织微卫星不稳定探测方法[J]. 计算机系统应用 2019(09)
    • [28].9种常见笛鲷微卫星位点筛选与遗传多样性分析[J]. 热带海洋学报 2010(03)
    • [29].微卫星DNA标记对BABL/c突变卷毛小鼠遗传特性的分析[J].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2018(02)
    • [30].微卫星位点TUT1的性别连锁检验(英文)[J].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11(03)

    标签:;  ;  ;  ;  

    中国白纹伊蚊遗传多样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