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多发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 MS)和艾滋病痴呆复合征(the AIDS dementia complex)是常见的老年神经变性疾病,病因十分复杂。目前多数学者认为:神经胶质细胞活化引起脑内慢性炎症反应可能是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发病的核心病理机制之一,小胶质细胞则是其最主要的炎症细胞。小胶质细胞是正常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中重要的免疫细胞。小胶质细胞主要呈分枝样或阿米巴样两种形状,不同的形态代表不同的功能状态:前者代表静息状态;后者代表激活状态。正常成熟CNS中的小胶质细胞是静息的分枝状细胞,缺乏吞噬能力,但具有吞饮功能和一定的迁移能力,可清除代谢产物,起到“清道夫”的作用。静启、状态的小胶质细胞通过分泌生长因子促进神经元的存活,并调节内源性免疫系统。另外,小胶质细胞可以清除神经元正常重塑过程中产生的细胞碎片,有利于神经元的发育存活。然而,当CNS遭受损伤,如炎症、外伤,小胶质细胞可被激活,表现为胞体增大,细胞表面的突起紧缩,变短,增粗,从而由分枝状的静息小胶质细胞转变成无突起的激活的阿米巴样巨噬细胞,这些形态改变有利于小胶质细胞的阿米巴样运动及发挥其吞噬功能。静息状态下小胶质细胞不表达或只是微弱地表达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class, MHC) I,如酪氨酸磷酸酶(CD)-45(即白细胞共同抗原)、CD-14、及CD11b/CD18(Mac-1)。激活的小胶质细胞增加了细胞MHCⅡ抗原的表达,研究表明AD及PD患者脑中MHCⅡ类抗原表达明显增加。在多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中,如AD、PD及MS,小胶质细胞过度激活以及所释放的具有神经毒性的炎症介质可引起神经元和胶质细胞死亡。活化的小胶质细胞产生多种免疫效应分子,如白介素(interleukin, IL)-1、IL-6、IL-8、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前列腺素、趋化因子、分泌蛋白酶、氧自由基(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一氧化碳(nitric oxide, NO)和兴奋性氨基酸等,从而引起局部或广泛CNS的损伤。这些免疫效应分子可通过不同的途径作用于胶质细胞或神经元促进其他炎症分子的产生;它们之间也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引起神经元退行性变、局部的小胶质细胞激活及炎症参与的神经元退行性变的持续发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饱和脂肪酸在AD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其中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富含饱和脂肪酸饮食是AD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例如一项21年的追踪研究表明进食富含饱和脂肪酸的奶制品与中年后的认知和记忆损害有密切关系。其他研究也证明饱和脂肪酸饮食越多,中老年人的认知损害风险也越高。同时动物实验亦证实,饱和脂肪酸饮食能够促使啮齿类动物大脑发生与人AD类似的病理学变化以及学习和记忆功能的损伤。脂肪酸可自由通过血脑屏障,因此,大脑内脂肪酸的稳态维持依赖于外周脂肪酸浓度。富含饱和脂肪酸饮食能够促使更多的自由脂肪酸通过血脑屏障进入大脑。研究表明某些患有以饱和脂肪酸升高为特征的疾病(如心血管疾病、肥胖、Ⅱ型糖尿病及高血压等)的人群罹患AD的几率远高于其他人群。另外,AD患者脑内神经原纤维缠结含有较高的软脂酸(棕榈酸,plamitic acid, PA)和硬脂酸(stearic acid, SA),而其大脑白质中富含饱和脂肪酸。以上研究均提示饱和脂肪酸和AD两者之间关系密切。近年来研究表明在饱和脂肪酸—PA和SA能促进大鼠脑神经元tau蛋白的磷酸化,上调β-分泌酶的活性。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星形胶质细胞介导的,即促进星形胶质细胞过度合成神经酰胺所致。体外实验证实脂肪酸能够刺激tau蛋白和β-粉样蛋白的合成。但是PA不能使体外培养的下丘脑神经元发生炎症反应,也无法诱导胰岛素抵抗,这表明饱和脂肪酸诱发AD患者的中枢炎症可能是通过非神经元细胞引起的。目前,关于饱和脂肪酸是否激活小胶质细胞,及对神经元功能的影响的尚不清楚。本课题以原代小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系BV-2为主要体外模型,应用western blot、免疫荧光、RT-PCR和酶联吸附免疫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方法等研究饱和脂肪酸—PA及SA刺激细胞释放炎症介质及其mRNA的时间和剂量效应关系,明确饱和脂肪酸是否具有激活小胶质细胞的作用,并检测Toll-like receptor (TLR) 4/nuclear factorκB (NF-κB)在饱和脂肪酸活化小胶质细胞中的作用,以并初步探讨饱和脂肪酸通过激活小胶质细胞诱发大脑神经元损伤的机制。一、饱和脂肪酸在小胶质细胞激活中的作用加入10%胎牛血清(fetal bovine serum, FBS)的dulbecco’smodifiedeagle’s medium (DMEM)培养基,在37℃、5%CO2培养箱中培养BV-2细胞。培养原代小胶质细胞:取出生1-2 d的BALB/c小鼠,无菌条件下取脑,剔除软脑膜及血管,快速切碎组织,胰蛋白酶37℃消化20 min,1000 rpm/min离心5 min,弃上清,加入10%FBS DMEM/F12培养基重悬细胞,接种至60 mm培养瓶中,37℃、5%CO2培养箱中静置培养14 d。其中每3 d换1次液。14 d后,用37℃恒温振荡器振荡(500 rpm/min) 2h,收集悬浮细胞,1000 rpm/min离心5 min,弃上清,种植密度1×106/ml。连续培养10 d,经过CD11b免疫荧光鉴定,其纯度可达97%,可以用于后续实验研究;等细胞密度达到75%-80%后开始试验,使用前用不含FBS的培养基孵育细胞,1 h后加入含PA、SA或拮抗剂的无FBS的培养基孵育细胞进行实验。因为饱和脂肪酸不溶于水,所以我们首先溶解脂肪酸,将PA和SA溶解在无水乙醇中,制备为200 mM的储存液。取实验所需适量浓度加至含有无脂肪酸低内毒素BSA的不含FBS的DMEM培养基,在其中脂肪酸:BSA的molar:molar为10:1,50℃孵育6 h,此时的脂肪酸与BSA结合,从而确保脂肪酸的浓度。为避免内毒素(lipopoly-saccharide, LPS)对饱和脂肪酸的污染作用,我们用显色基质鲎试剂法检测配置好PA及SA细菌内毒素的含量,结果显示100μM PA和100μM SA内毒素含量≤3.45×10-3pg/ml(1.77×10-5EU/ml),此剂量在本实验中不能激活小胶质细胞。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各组均数的比较行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我们用3-(4,5-二甲基噻唑)-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3-(4,5-Dimethylthiazol-2-yl)-2,5-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 MTT]法检测饱和脂肪酸—PA和SA对原代小胶质细胞和BV-2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在BV-2细胞中,PA在25μM(94.78±4.34%)、50μM(101.09±14.61%)、和100 gM(89.49±6.51%)与对照相比(100.08±5%)无明显差异(P>0.05),提示25-100μM PA无细胞毒性。而200μM PA(66.82±4.91%)明显诱发细胞死亡(P<0.05)。另外MTT结果显示,在BV-2细胞中25-100μM SA无细胞毒性;而在原代小胶质细胞中,25-100μM PA显示无细胞毒性。因此我们选取25-100μM PA或SA作为后续实验剂量。同时PA是机体循环系统中含量最多的饱和脂肪酸,我们选取PA作为饱和脂肪酸激活小胶质细胞的机制研究的代表。小胶质细胞激活伴随细胞形态和细胞膜表面抗原的改变,因此我们首先检测PA孵育对小胶质细胞细胞形态和CD11b表达的影响。在100μM PA孵育6 h和24 h后,BV-2细胞和原代小胶质细胞胞体增大,细胞表面的突起变短,从而由分枝状的静息小胶质细胞转变成无突起/或突起较短的激活的阿米巴样细胞。100μM PA或LPS (500 ng/ml阳性对照)孵育24 h后,细胞膜表面CD11b表达明显增加,进一步提示饱和脂肪酸可激活小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激活后释放大量的炎症介质,后者导致神经元损伤和调亡。我们接下来观察PA对小胶质细胞释放炎症介质的影响。实验分为三组:对照组,PA处理组和LPS处理组。RT-PCR结果显示,用25-100μM PA或500 ng/ml LPS孵育BV-2细胞4h后,PA和LPS上调TNF-α、IL-1β及IL-6 mRNA的表达。另外,用25-100μM PA孵育BV-2细胞12h、24h及48h后,500 ng/ml LPS (?)呼育24 h作为阳性对照,收集细胞培养基,利用ELISA检测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结果显示PA呈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刺激小胶质细胞释放TNF-α、IL-1β及IL-6。而这种刺激效应在PA浓度为100μM,孵育24 h时呈现出最大刺激效应,故本研究选择100μM作为最佳刺激浓度,24 h作为最佳刺激时间。100μM PA在24 h诱发小胶质细胞释放IL-1β(409.47±54.54pg/ml)明显高于阳性对照LPS (306.93±45.10 pg/ml),而100μM PA在24 h诱发小胶质细胞释放’TNF-α(344.06±18.38 pg/ml)和IL-6(65.19±8.49 pg/ml)明显低于阳性对照LPS组(TNF-α,451.14±40.95 pg/ml; IL-6,209.88±22.60 pg/ml)。被激活的小胶质细胞不仅有形态学上的改变,激活的小胶质细胞也活化了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 iNOS), NO产物增加,还原代谢产物降低,导致神经元损伤和调亡。NO的合成主要受NOS的调节,接下来我们检测PA对小胶质细胞释放NO和iNOS表达的影响。实验分为三组:对照组,PA处理组和LPS处理组。用25-100μM PA孵育BV-2细胞12 h、24 h及48 h后,LPS(500ng/ml)孵育24 h作为阳性对照,收集细胞培养基,检测NO的水平。结果显示,PA呈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刺激BV-2细胞释放NO。100μM PA在24 h诱发小胶质细胞释放NO(9.44±1.07μM)明显高于对照组(2.58±0.42μM),而低于阳性对照LPS组(14.11±2.13μM)。RT-PCR结果显示,25-100μM PA或500 ng/ml LPS孵育BV-2细胞4h后,iNOS mRNA明显增加。免疫荧光标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25-100μM PA (?)孚育BV-2细胞24 h,上调iNOS的表达。同时,与对照组(0.00±0.00)相比,PA呈浓度依赖性上调iNOS水平,表达分别为25μM(0.242±0.063)、50μM(0.598±0.049)、100μM(0.649±0.048);而100μM PA处理组iNOS的表达高于阳性对照LPS组(0.503±0.085)。另外,免疫荧光标检测结果表明,加入PA(100μM)或LPS(500ng/ml)6h后,BV-2细胞和原代小胶质细胞膜上iNOS表达增加;而PA或LPS孵育24h后,iNOS表达增加更明显。结果提示PA可能通过上调小胶质细胞中iNOS的表达诱发NO的释放。目前认为ROS的过量表达是AD、PD及MS等神经退行性疾病最终的共同发病机制,其主要来源于活化的小胶质细胞及功能受损的线粒体。接下来我们检测PA对小胶质细胞释放ROS的影响。我们用100μM PA孵育BV-2细胞12 h和24 h后,500ng/mL LPS孵育24 h作为阳性对照,用PBS充分冲洗后,加入10μM H2DCFDA or 2μM DHE孵育60 min后,收集培养基,分别检测过氧化氢(hydrogen peroxide, H2O2)和超氧(superoxide, O2-)。结果显示,PA或LPS孵育24 h后,显著诱导BV-2细胞生成ROS。与对照组(1.01±0.04)相比,100μM PA(5.88±0.65)在24 h显著促进H2O2的释放,而低于阳性对照LPS组(7.25±0.19)。同时,与对照组(1.00±0.04)相比,100μM PA (4.59±0.28)在24 h显著促进O2-的释放,接近阳性对照LPS组(4.44±0.67)。为了检测饱和脂肪酸对小胶质细胞的作用具有普遍性,我们用另一种饱和脂肪酸—SA孵育细胞4h,收集细胞RNA,利用RT-RCR检测TNF-α、IL-1β、IL-6和iNOS mRNA的表达。结果显示,100μM SA孵育BV-2细胞4小时后,上调TNF-α、IL-1β、IL-6及iNOS mRNA表达。以上结果提示饱和脂肪酸可诱导小胶质细胞的活化并释放大量的炎症反应因子。二、饱和脂肪酸激活小胶质细胞的作用机制在第一部分中我们发现,饱和脂肪酸激活小胶质细胞,引起炎症介质的释放,哪么PA活化小胶质细胞的分子机制是什么?有关文献报道饱和脂肪酸激活巨噬细胞NF-κB, NF-κB是iNOS、环氧化酶-2、TNF-α、IL-1β和IL-6等基因表达的重要转录因子,因此我们接下来检测饱和脂肪酸是否可以激活小胶质细胞NF-κB。免疫荧光检测检测结果显示,100μM PA及500ng/mL LPS孵育1h后,细胞核NF-κB p65蛋白增强,而胞浆内的量逐渐减少,核易位现象明显。Westem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0.010±0.04)相比,PA呈浓度依赖性上调磷酸化NF-κB p65水平,表达分别为25μM(0.202±0.028)、50μM(0.342±0.066)、100μM(0.456±0.66);而低于阳性对照LPS组(0.478±0.042)。另外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显示,PA孵育24 h后明显增加NF-κB启动子活性。与对照组(1.00±0.09)相比,PA呈浓度依赖性增加NF-κB启动子活性,表达分别为25gM(1.70±0.31)、50μM(2.78±0.43)、100μM(4.06±0.64);而低于阳性对照LPS组(6.03±0.24)。接下来我们检测饱和脂肪酸激活小胶质细胞释放TNFa、IL-1β、IL-6及NO是否依赖NF-κB。实验分为三组:对照组,PA处理组和PA+吡咯烷二硫基甲酸酯(pyrrolidine dithiocarbamate, PDTC)处理组。RT-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100μM PA处理组在4h明显上调TNF-α、IL-1β、IL-6及iNOS mRNA表达,PA+PDTC组TNF-α、IL-1β、IL-6及iNOS mRNA明显低于PA处理组。同时100μM PA在24 h显著诱发小胶质细胞释放TNF-α、IL-1β、IL-6及NO,而PA+PDTC组在24 h诱发小胶质细胞释放TNF-α、IL-1β和NO明显低于100μM PA组。与PA(65.19±8.49 pg/ml)单独作用相比,PA+PDTC组(54.60±10.09pg/ml)并不影响PA诱导IL-6释放。有关文献报道饱和脂肪酸激活细胞膜上TLR4,进而激活NF-κB。我们利用anti-TLR4 neutralizing抗体(anti-TLR4 Ab)阻断TLR4后,观察PA对NF-κB活性的影响。实验分为三组:对照组,PA处理组和PA+anti-TLR4 Ab处理组。结果显示anti- TLR4 Ab显著抑制PA诱发的NF-κBp65转位入细胞核。100μMPA在24h显著诱发小胶质细胞释放TNF-α、IL-1β、IL-6及NO。而PA+anti-TLR4Ab组在24h诱发小胶质细胞释放TNF-α、IL-1β、IL-6(和NO明显低于100μMPA组。以上结果提示饱和脂肪酸激活小胶质细胞TLR4/NF-κB,引起下游的TNF-α、IL-1β、IL-6及NO的释放。三、饱和脂肪酸激活的小胶质细胞诱导神经元死亡从第一、二部分显示饱和脂肪酸可激活小胶质细胞,那么这种作用是否能引起神经元的损伤呢?为了验证此假说,我们首先培养原代神经元:取出生1-2天的BALB/c小鼠,无菌条件下取脑,剔除软脑膜及血管,快速切碎组织,胰蛋白酶37℃消化20 min,1000r/min离心5 min,弃上清,种植密度1×106。于无血清Neurobasal+B27培养基,37℃、5%CO2培养箱培养7d。7d后,去除无血清Neurobasal+B27培养基,加入来源于饱和脂肪酸处理BV-2的培养基。BV-2细胞种植于60 mm的培养瓶中,达到75~80%的密度时,用含有25-100μM PA无血清DMEM/F12培养基孵育12h,去除培养基,再加入新鲜无血清DMEM/F12培养基孵育12h,收集小胶质细胞上清液作为神经元条件培养基(microglia conditioned medium, PA-CM)同时收集无PA的小胶质细胞上清液作为对照小胶质细胞条件培养基(control CM, control-CM),然后将收集的条件培养基过滤,储存在-20℃冰箱备用。将收集的条件培养基加入神经元的培养中,观察细胞的活性及凋亡情况。实验分为两组:control-CM处理组和PA-CM处理组。实验结果显示,与control-CM相比,PA-CM孵育48 h可明显诱发神经元凋亡。为探讨小胶质细胞条件培养基促进神经元凋亡的机制,我们检测了Bcl-2、Bax和Caspase3的表达,RT-PCR结果显示,用25-100μM PA-CM孵育神经元24 h后,上调Bax mRNA的表达,下调Bcl-2 mRNA的表达,PA-CM处理组Bax/Bcl-2显著高于control-CM组。Western blot结果显示,PA-CM处理组Cleaved caspase 3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control-CM组,提示Caspase-3、Bax和Bcl-2共同参与了饱和脂肪酸对神经元的促凋亡作用。本研究显示饱和脂肪酸可激活小胶质细胞,使其有静息状态转变成激活的阿米巴样细胞;同时引起下游的TNF-α、IL-1β、IL-6、NO及ROS的释放;另外,我们发现饱和脂肪酸可激活小胶质细胞的NF-κB,用PDTC特异性阻断NF-κB后,TNF-α、IL-1β及NO分泌减少;利用TLR4特异性抗体拮抗TLR4后,减弱饱和脂肪酸诱导的NF-κB的激活,同时抑制PA诱导TNF-α、IL-1β、IL-6及NO的分泌;PA激活的小胶质细胞能明显促进神经元死亡,并上调Bax和Caspase-3表达。综上所述,饱和脂肪酸可激活小胶质细胞TLR4/NF-κB信号途径,引起下游的TNF-α、1L-1β、IL-6及NO等的释放;这些炎症介质通过调节Caspase-3、Bax及Bcl-2的表达,共同参与了饱和脂肪酸对神经元的促凋亡作用,最终诱导神经元死亡。本实验提示饱和脂肪酸可诱导小胶质细胞激活,为进一步揭示高饱和脂肪酸饮食诱发CNS慢性炎症的发病机制以及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动物所揭示小胶质细胞发育的调控机制[J]. 江西饲料 2020(01)
- [2].小胶质细胞培养上清液对鼻咽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J].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0(03)
- [3].电磁辐射对小胶质细胞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J]. 军事医学 2019(10)
- [4].小胶质细胞通过“吞噬”突触介导遗忘[J].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20(08)
- [5].深圳先进院首破脑内再殖小胶质细胞起源之谜[J]. 高科技与产业化 2018(09)
- [6].暗小胶质细胞:一种主要与病理状态相关的新表型[J].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16(07)
- [7].运动介导小胶质细胞调控阿尔茨海默病的分子机制[J]. 当代体育科技 2014(29)
- [8].小胶质细胞/脑巨噬细胞与胶质瘤研究进展[J]. 海南医学 2015(20)
- [9].段树民院士团队在《自然》子刊发文阐述小胶质细胞迁移方法[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02)
- [10].小胶质细胞与脓毒症脑病的研究进展[J]. 天津医药 2020(04)
- [11].小胶质细胞焦亡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作用[J].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20(11)
- [12].小胶质细胞在成年人大脑中的生理功能研究进展[J].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2019(01)
- [13].原代小鼠小胶质细胞培养及尼古丁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分泌的研究[J]. 医学信息 2019(02)
- [14].小胶质细胞与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关系的研究进展[J]. 中国医药导报 2019(09)
- [15].一种原代小胶质细胞培养与纯化方法的改良[J].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8(02)
- [16].乙酰胆碱通过作用于α7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抑制大鼠小胶质细胞炎性反应[J]. 生理学报 2018(01)
- [17].活化小胶质细胞在急性脑梗死中的作用机制[J].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2016(09)
- [18].小胶质细胞再激活可缓解脑损伤后炎症反应并促进脑功能恢复[J].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7(03)
- [19].小胶质细胞极化在多发性硬化发病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2016(04)
- [20].活化的小胶质细胞在脑出血后的作用[J]. 现代医学 2015(02)
- [21].小胶质细胞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J]. 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 2011(10)
- [22].小胶质细胞的活化对其Aβ吞噬能力的影响[J]. 解剖科学进展 2010(01)
- [23].人小胶质细胞的分离、纯化、特异分子表达与吞噬功能研究[J].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08(05)
- [24].小胶质细胞在焦虑症发病过程中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J].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2020(01)
- [25].小鼠脑出血后不同时间点小胶质细胞极化状态的实验研究[J]. 中国卒中杂志 2020(10)
- [26].小胶质细胞激活研究中免疫组化和荧光技术的应用[J]. 健康研究 2019(02)
- [27].小胶质细胞极化在出血性脑损伤中的研究进展[J]. 中国医药科学 2019(16)
- [28].小胶质细胞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作用[J]. 国际眼科杂志 2019(12)
- [29].小胶质细胞的发育及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研究进展[J].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2017(11)
- [30].神经生长因子增强小胶质细胞的神经保护作用[J].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