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相与现量

自相与现量

论文摘要

自相与现量是佛教因明学中相互关联的两个重要概念。佛教把一切存在称为法,法的基本涵义是“轨生物解,任持自性”,亦即轨范生物,令心生解;任持自体,以别于他物。佛教把对诸法的认知称为量,心为能量,境为所量,能量之心对所量之境所产生认识的结果为量果,诸法与量的关系犹如存在与思维关系,或者说对象与认识的关系。佛教因明学认为,诸法之相从所量的角度看只有两种相,即自相与共相。自相是诸法的自体之相,共相是诸法的共通之相。法的概念中的“轨生物解”,谓有一定轨范,令心生物想,此即共相;“任持自性”,谓摄持自体而不散,以别于他物,此即自相。缘自相之有境心为现量,譬如眼识缘“青色”之自体;缘共相之有境心为比量,譬如意识协同眼识缘“色”等类相。所量只有此二种境,因此缘境之量只能有两种根本的量,即现量和比量。在佛教因明学中,不是所有的认识都是量,量为非错乱的、新证的、无欺的正智,错乱的、或非新证的、或虚假的认识不能称为量,或称为非量。藏传佛教因明学把一切认知从正知与非正知方面分为量识和非量识,又从有无分别方面分为现识和非现识。量识即现比二量,现比之外为非量。无分别的直接认知为现识,现识包括现量识和非现量识。当然藏传佛教中也有认为现识与现量同义的而不分的,如萨迦班智达的《量理宝藏论》。现量所缘自相具有一定的规定性。自相如果仅仅从诸法的自体之相上定义,那么一切诸法都有其自体,不管这个自体是实还是虚,只要有自身差别于他者的特性即是自体,包括龟毛兔角等无法。无法表示的对象也是一个体,当你的思维或语言指向“兔角”的时候,是说有这样性质的一个对象,它有别于牛角等其他存在。但现量所缘的自相却是有实体①相的。现量所缘的自相可分为胜义自相和世间法自相两个层面。胜义自相为出世间智所行境,如根本智亲证真如等。世间法自相主要指眼耳鼻舌身五识所缘的色声香味触五境自相,意识与前五识俱起同缘色等五境的自相和能缘之心的自证分自相。瑜伽境的自相要一分为二来看,若是出世间瑜伽现量所缘的,为胜义自相;若是世间瑜伽所缘的,如四禅八定等,为世间法自相。从唯识三境,即性境、带质境、独影境看,现量所缘的自相为性境,性境自相也包括阿赖耶识自相。性境从有无本质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有本质的;一种是无本质的。阿赖耶识因为是自变自缘,不假外资,故无本质。根本智亲证真如,不变为相分,也无本质,其他的世间法自相,如眼耳鼻舌身五识所对五境自相,意识与前五识俱起同缘色等五境的自相等,都是有本质的。与自相相应,现量亦有两个层面:一个是出世间智现量,一个是世间智现量。世间智现量包括五根现量、五俱意现量、自证现量和瑜伽现量的世间定部分,以及阿赖耶识现量。阿赖耶识无覆无记,常缘自相。出世间现量为声闻独觉菩萨等圣者缘真如的自相,是诸圣者达诸法空性,证烦恼障净,或者由净烦恼障进而净所知障所生的现量智,此为出世间正智现量。现量的无分别性,在出世间现量中是破除我执,或破我法二执,而无能所分别所现的圣智现量。普通人的现量在其缘自相境的第一刹那也能现起,但因有我执俱起,任运而转,刹那即转为妄想分别,成的世俗假有,执有为实,转为非量。世间法自相也可被圣智所缘,区别在于,圣者证诸法性空,知一切唯名,了诸法实相,虽可与凡夫共通了别世间法,但不执为实有,是出世间智所行境,可名出世间现量。本文包括绪论和总结共分八章,绪论部分交待了文章的总体脉络、该方向的研究状况和成果,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文章的主体是二至七章,其中第二至四章从法的概念入手论述自相及其相关问题,第五章和第六章集中论述现量的无分别性和现量的分类及其依据等,第七章略述了具有现象性质的五比量以及比量成立必须具备的因三相以及三种正因的情况,最后第八章对全文作出结论性概述,明确笔者的总体看法。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法的自相与共相
  • 1.2 量与现量
  • 1.3 该方向的研究状况与成果
  • 1.3.1 有关法相与因明经典的传译
  • 1.3.2 有关法相和因明的研究现状
  • 1.4 研究方法及创新问题
  • 1.4.1 面对事相本身
  • 1.4.2 以经典为根据
  • 1.4.3 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
  • 1.4.4 辩证的方法
  • 1.4.5 中西比较的方法
  • 1.4.6 主要创新处和特点
  • 第2章 关于法的解析
  • 2.1 “法”的外延:涵盖一切存在
  • 2.2 法的内涵:轨生物解,任持自性
  • 2.3 法的分类:“道”法与一切法
  • 2.3.1 “道”法
  • 2.3.2 一切法:存在
  • 2.4 法的观念化与客体化
  • 2.5 法的内在目的性——回归自身的“一”
  • 第3章 自相与共相
  • 3.1 关于自相的若干分析
  • 3.1.1 一切法自相
  • 3.1.2 世间法自相
  • 3.1.3 定境自相
  • 3.1.4 识自相
  • 3.1.5 烦恼自相
  • 3.1.6 胜义自相
  • 3.1.7 自相有法
  • 3.2 共相及其与自相的关系
  • 3.2.1 共相与共相有法
  • 3.2.2 从共相到自相的回归
  • 3.2.3 自相与共相密不可分
  • 3.2.4 概念与自共相的关系
  • 第4章 认知与对象
  • 4.1 对象性状与感知的关联
  • 4.1.1 对象在认知中的生成——通过康德认识论的一种考察
  • 4.1.2 色根功能的难题
  • 4.1.3 认知的主体差异
  • 4.1.4 存在的本义与存在论
  • 4.1.5 境的问题
  • 4.2 实体问题
  • 4.2.1 西方哲学中关于实体的若干探讨
  • 4.2.2 佛教关于实体说的分析和破斥
  • 4.2.3 佛教十八空对实体的破斥
  • 第5章 现量
  • 5.1 真实量——现量和比量
  • 5.2 古印度六师的现量观
  • 5.3 佛教现量观的两个层面
  • 5.4 关于现量概念的界定
  • 5.4.1 《瑜伽师地论》论构成现量的三个条件
  • 5.4.2 现量的无分别性
  • 5.4.3 “分别”与“正智”
  • 5.4.4 说量果
  • 5.4.5 藏传佛教因明的现量观
  • 5.4.6 永明延寿的现量观
  • 5.5 陈那关于现量异执的破斥
  • 5.6 似现量
  • 第6章 现量的类别
  • 6.1 弥勒菩萨对现量的四种分类
  • 6.2 陈那对现量的分类
  • 6.3 法称对现量的分类
  • 6.4 藏传佛教因明对现量的分类
  • 第7章 比量中的现象
  • 7.1 比量与逻辑中的“相”
  • 7.1.1 共相有法与“五比量”中的现象
  • 7.1.2 西方哲学语境中的“Logos”与共相的关联
  • 7.2 比量的因三相
  • 7.3 三种正因
  • 第8章 总结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奶奶[J]. 语文世界(小学生之窗) 2020(Z2)
    • [2].倒影[J]. 初中生世界 2017(Z2)
    • [3].倒影[J]. 初中生世界 2017(Z3)
    • [4].倒影[J]. 初中生世界 2017(Z1)
    • [5].霸气又给力的座右铭[J]. 第二课堂(B) 2017(Z1)
    • [6].生活因品味而精彩[J]. 青年文学家 2017(03)
    • [7].高考之外[J]. 时代报告(奔流) 2017(01)
    • [8].刘通,一双手折出万千世界[J]. 学苑创造(7-9年级阅读) 2017(Z2)
    • [9].春天是一首美妙的歌[J]. 学苑创造(3-6年级阅读) 2017(03)
    • [10].一刀不剪 方形纸张上的折叠之城[J]. 城市地理 2017(07)
    • [11].最拼搏最励志语录[J]. 第二课堂(B) 2017(Z2)
    • [12].写出世间的美[J]. 初中生写作 2016(09)
    • [13].卷首语[J]. 人民公交 2017(05)
    • [14].喧嚣与沉静[J]. 山东画报 2020(07)
    • [15].有你在身边[J]. 剑南文学(上半月) 2010(02)
    • [16].一生只配有一次的美味[J]. 意林(少年版) 2010(13)
    • [17].课堂上,你的肢体会“说话”吗[J]. 河北教育(教学版) 2011(12)
    • [18].无问[J]. 中国研究生 2019(05)
    • [19].无言的爱[J]. 写作 2008(18)
    • [20].写出世间最美的风景[J]. 考试周刊 2013(91)
    • [21].痛苦与美丽[J]. 新课程(中学版) 2009(01)
    • [22].水或煤[J]. 星星诗刊(上半月刊) 2009(04)
    • [23].飞针走线,绣出世间百态——赵桂琴刺绣作品欣赏[J]. 科学之友(上半月) 2018(10)
    • [24].心灵的震撼[J]. 初中生优秀作文 2011(Z1)
    • [25].2014年10期CUTE评刊揭晓[J]. 快乐阅读 2014(24)
    • [26].我不信[J]. 作文成功之路(上) 2012(Z2)
    • [27].编读往来[J]. 课堂内外(高中版) 2013(11)
    • [28].那一幕我难以忘怀[J]. 语文天地 2009(14)
    • [29].让我们品赏书法之美[J]. 江淮 2012(04)
    • [30].舞台上的身体狂[J]. 新世纪周刊 2009(07)

    标签:;  ;  ;  

    自相与现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