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重金属污染已经成为当今较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微生物吸附方法具有来源广泛、成本低廉、吸附速度快、吸附量大、选择性高等特点,环境中大量存在的微生物如细菌、真菌、酵母和藻类等对金属离子具有很强的吸附性。固定化微生物作为一种新的生物吸附剂具有机械强度高、固液易分离,吸附剂易再生,能重复利用等优点,并可制成各种类型的反应器,实现连续运行。利用海藻酸钠固定化包埋活性炭与多黏类芽孢杆菌GA1,通过正交试验研究海藻酸钠溶液浓度、包炭量及包菌量吸附Pb2+的最佳配比,并研究了这种新型的固定化小球对Pb2+的吸附特征。结果表明,固定化活性炭与多黏类芽孢杆菌GA1小球最佳制备条件为海藻酸钠质量分数2.5%、包炭量1:20和包菌量1:2,在该制备条件下吸附率达到93.74%。固定化小球的最佳吸附条件为pH5、温度30℃和Pb2+初始浓度300mg L-1,活性炭与GA1经固定后对pH、温度和Pb2+初始浓度适应范围扩大。吸附平衡曲线表明,对Pb2+的吸附在30min内是一个快速的过程,在2h时基本趋于平衡,且平衡曲线能较好地用Langmuir模型和Freundlich模型来描述,其吸附过程主要为单分子层吸附,最大单分子层吸附量为370.37mg g-1。解吸结果表明固定化小球能有效地循环利用。废水中重金属离子一般是多种离子同时存在的,固定化小球同时吸附Pb2+和Cd2+以及Zn2+的结果显示其他离子的存在可能影响其对另一种金属离子的吸附。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海藻酸钠改性材料的研究进展[J]. 现代化工 2018(07)
- [2].海藻酸钠的提取研究进展[J]. 山东化工 2018(19)
- [3].海藻酸钠凝胶球对铬(Ⅵ)的去除效果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 2015(10)
- [4].海藻酸钠作为药用辅料的研究进展[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5(25)
- [5].海藻酸钠对海绵蛋糕品质的影响研究[J]. 食品安全导刊 2015(24)
- [6].印花废水中海藻酸钠的回收[J]. 针织工业 2019(07)
- [7].海藻酸钠对面团特性及面包品质的影响[J]. 粮油食品科技 2018(01)
- [8].基于海藻酸钠的生物医用微球材料研究进展[J]. 新型工业化 2018(06)
- [9].海藻酸钠寡糖对菜心类囊体膜组成及特性的影响[J]. 西北农业学报 2016(01)
- [10].海藻酸钠寡糖的生物活性及其衍生产物研究进展[J]. 食品工业科技 2016(16)
- [11].海藻酸钠寡糖抗氧化活性的研究[J]. 大连大学学报 2015(03)
- [12].复合凝胶型海藻酸钠 理想的脂肪替代品[J]. 中国食品 2011(17)
- [13].海藻酸钠及其提取方法的研究现状[J]. 山东食品发酵 2014(02)
- [14].海藻酸钠寡糖采前处理对猕猴桃贮藏品质的影响[J]. 辽宁农业科学 2017(06)
- [15].不同理化因素对海藻酸钠凝胶特性的影响[J]. 粮油食品科技 2018(02)
- [16].新型粘结剂海藻酸钠在锂硫电池中的应用研究[J]. 电源技术 2018(03)
- [17].茶多酚与海藻酸钠涂膜对香肠储藏期品质的影响[J]. 食品工业 2018(05)
- [18].海藻酸钠提取工艺的研究现状[J]. 饮食科学 2018(04)
- [19].多糖类高分子材料海藻酸钠的辐照降解[J]. 原子能科学技术 2013(05)
- [20].海藻酸钠的添加方式对肉丸品质的影响[J]. 肉类工业 2013(09)
- [21].海藻酸钠的含量及分子量测定[J]. 微循环学杂志 2012(04)
- [22].海藻酸钠功能特性应用研究进展[J]. 河南科技 2011(17)
- [23].在海藻酸钠凝胶上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的研究[J]. 重庆医学 2010(16)
- [24].化学交联改性海藻酸钠/磷虾蛋白复合纤维的制备[J]. 纺织学报 2019(02)
- [25].海藻酸钠复合凝胶剂对脂肪替代品质构的影响[J]. 肉类研究 2011(09)
- [26].海藻酸钠裂解酶产生菌的筛选及酶活性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0(03)
- [27].海藻酸钠小球制备及吸附性能测试综合实验设计[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9(05)
- [28].海藻肥中海藻酸钠的提取及分子量检测[J]. 浙江农业科学 2019(08)
- [29].海藻酸钠寡糖对小鼠免疫及抗氧化功能的影响[J].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18(05)
- [30].酶法改性海藻酸钠糊料的印花性能[J]. 印染 20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