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欧盟:一种集体身份动态系统的建构主义分析

中国与欧盟:一种集体身份动态系统的建构主义分析

论文摘要

本文旨在用一种社会学的视角发掘中国与欧洲联盟合作的动力,揭示观念、身份等社会性要素在中欧30年(主要时间跨度为1975-2005年)互动历史中的功能。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本文作者构思了一个建构主义的分析路径,并将其概念化为“国家互动的双向度路径”,以此重新解读中欧关系的深层属性。所谓“双向度”,实际指的是国家在互动过程中所涉及的两个向度上的互动事实,即行为体一方面与处于转型之中的国际体系发生互动关系,另一方面与对方行为体进行互动。作者主要使用两个概念来诠释上述两个向度的问题:在体系向度上,国家与国际体系进行互动的方式是“国家社会化”,即,中国或者欧盟各自以内化国际体系规范的方式来适应变动中的国际体系;而在单元互动向度上,国家互动的方式则体现为“身份互构”,即,中国或者欧盟分别通过持续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国际身份并同时建构与对方的关系来适应这一组双边关系。本文的分析路径主要来源于两方面:理论方面,灵感主要来自于国际关系理论中的社会理论,尤其是建构主义与英国学派的启发,它们为本路径的构思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源泉;实践方面,中欧30年互动的历史也为文本的研究议程提供了丰富的史料资源。本文作者希望通过这样一种社会学的视角对甲欧关系进行重新解读,以实现两个目的:一是反映目前还较少为学者所涉足的国际关系的社会属性,二是揭示国际关系的动态性特征。从本文所做的中欧关系案例中基本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国家间互动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观念互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论是互动双方所进行的“国家社会化”抑或是“身份互构”,都是动态的而非静止与先验的。唯有始终将这些概念置于不断变化着的国际背景之下,方能更加理性地讨论中欧集体身份形成的可能性,也才能更加客观地认识与理解中欧关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言
  • 1.1 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
  • 1.2 相关研究状况
  • 1.2.1 国别研究中的中欧关系
  • 1.2.1.1 以中国为例
  • 1.2.1.2 以欧盟为例
  • 1.2.2 案例研究中的中欧关系
  • 1.2.3 互动进程中的中欧关系
  • 1.2.4 小结
  • 1.3 研究对象说明
  • 1.3.1 研究对象界定
  • 1.3.2 研究对象概况
  • 1.3.2.1 中国概况
  • 1.3.2.2 欧盟概况
  • 1.4 基本框架及主要内容
  • 第2章 理解中欧关系的主要理论视角
  • 2.1 新现实主义的国际合作观
  • 2.1.1 国际合作的可能性
  • 2.1.2 国际合作的限制因素
  • 2.1.3 国际合作的实现路径
  • 2.1.4 对中欧关系的适用性评估
  • 2.2 新自由制度主义的国际合作观
  • 2.2.1 权力与复合相互依赖
  • 2.2.2 国际合作的限制因素
  • 2.2.3 国际制度与合作路径
  • 2.2.4 对中欧关系的适用性评估
  • 2.3 国际关系的社会理论(一):建构主义的国际合作观
  • 2.3.1 国际关系理论中的建构主义
  • 2.3.1.1 崛起于"新-新"辩论的建构主义
  • 2.3.1.2 常规建构主义及其代表人物
  • 2.3.1.3 国际关系的理念主义路径
  • 2.3.2 建构主义的国际合作路径
  • 2.3.2.1 国际合作的可能性
  • 2.3.2.2 国际合作的实现路径
  • 2.3.3 对中欧关系的适用性评估
  • 2.4 国际关系的社会理论(二):英国学派的国际合作观
  • 2.4.1 国际关系理论中的英国学派
  • 2.4.1.1 一个"非美国"学派的前途
  • 2.4.1.2 作为社会形态的国际关系
  • 2.4.1.3 区别于美国学派的属性
  • 2.4.2 英国学派的国际合作路径
  • 2.4.2.1 国际合作的可能性
  • 2.4.2.2 国际社会里的合作动力
  • 2.4.2.3 国际合作的实现路径
  • 2.4.3 对中欧关系的适用性评估
  • 第3章 另一种解读视角:社会化、身份建构与中欧关系
  • 3.1 主流理论的启发与解释困境
  • 3.2 一种社会学取向的分析路径
  • 3.3 重要概念界定
  • 3.3.1 国际体系:作为社会系统的结构
  • 3.3.2 国际体系单元:作为社会人的国家
  • 3.3.3 单元互动的双向度路径:社会化过程与身份互构
  • 第4章 中欧合作的起步与磨合期:1975-1989
  • 4.1 1975年前的交往简史
  • 4.1.1 在两极国际格局下
  • 4.1.2 启航中的缓慢进展
  • 4.1.3 文化大革命的影响
  • 4.2 "第16号北约成员"?
  • 4.2.1 尼克松访华的铺垫意义
  • 4.2.2 重塑"三个世界"理论
  • 4.2.3 反苏统一战线下的合作
  • 4.3 独立的外交政策
  • 4.3.1 成为禁忌的"三个世界"理论
  • 4.3.2 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 4.3.3 改革开放与中欧合作
  • 第5章 中欧合作的挫折与新动力:1989-1995
  • 5.1 天安门事件及其后果
  • 5.1.1 突如其来的打击
  • 5.1.2 缓慢复苏与新动力
  • 5.1.3 "阿喀琉斯之踵"?
  • 5.2 直面后冷战时代
  • 5.2.1 找寻出路的中国
  • 5.2.2 加快统一的欧洲
  • 5.3 90年代中期的大跨越
  • 5.3.1 直线上升的交流互动
  • 5.3.2 第一份对华政策文件
  • 第6章 中欧合作的提升与强化:1995-2005
  • 6.1 与全球经济共生
  • 6.1.1 中国的入世梦想
  • 6.1.2 欧盟的"一点帮助"
  • 6.1.3 欧盟的中国崛起观
  • 6.2 中欧的政治接触
  • 6.2.1 欧盟对华政策文件
  • 6.2.2 中国-欧盟政治对话
  • 6.2.3 中国对欧政策文件
  • 6.3 合作的战略性路径
  • 6.3.1 中国:世界威胁还是好公民?
  • 6.3.2 欧洲经验与中国的和平发展
  • 6.3.3 伊拉克战争与大国关系
  • 第7章 社会化与中欧合作——从体系向度再释中欧关系
  • 7.1 适应新的国际体系
  • 7.1.1 国际体系变迁的显著特征
  • 7.1.2 中国:经济崛起与国际社会的责任意识
  • 7.1.3 欧盟:联合自强与国际社会的民事力量
  • 7.2 习得国际社会规范
  • 7.2.1 规范内化的三个进阶
  • 7.2.2 中国:从体系外到体系内
  • 7.2.3 欧盟:从内部化到国际化
  • 7.3 一个案例:从亚欧会议的制度化特征看中欧关系
  • 7.3.1 亚欧会议的制度特征
  • 7.3.2 亚欧会议机制对区域合作的意义
  • 7.3.3 亚欧会议机制对中欧关系的意义
  • 7.3.4 小结
  • 第8章 身份认同与中欧合作——从互动向度再释中欧关系
  • 8.1 中欧身份关系假设
  • 8.1.1 意识形态对手
  • 8.1.2 利益相关者
  • 8.1.3 竞争对手
  • 8.1.4 学习榜样
  • 8.1.5 战略伙伴
  • 8.2 影响中欧合作身份的因素
  • 8.2.1 客观性因素的影响
  • 8.2.2 中欧集体身份评估
  • 8.3 中欧合作的身份演变历程
  • 8.3.1 中欧身份关系的演变
  • 8.3.2 中欧身份认同的小结
  • 第9章 结束语
  • 9.1 观念与身份对于中欧关系的影响
  • 9.2 客观认识中欧关系的历史与现状
  • 9.3 未完成的使命与潜在的探究空间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中欧关系的三个“史无前例”[J]. 世界知识 2020(02)
    • [2].保持清醒头脑,推动中欧关系持续稳定向好发展[J]. 世界知识 2020(02)
    • [3].中欧关系“大年”要有“大考”意识[J]. 现代国际关系 2020(01)
    • [4].疫情下的中欧关系应怎样战略叙述?[J]. 中国品牌 2020(05)
    • [5].中欧关系“大年”要有“大考”意识(英文)[J]. Contemporary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2020(02)
    • [6].新时代的中欧相处之道[J]. 世界知识 2020(18)
    • [7].推动以疫后重建为主题的对欧话语建设[J]. 对外传播 2020(10)
    • [8].改革开放以来的中欧关系:竞争与合作[J].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18(23)
    • [9].中欧关系2018:相向而行,互利共赢[J]. 世界知识 2019(02)
    • [10].平衡性双边:“英国脱欧”对中欧关系的影响[J]. 江苏商论 2019(02)
    • [11].改革开放40年的中欧关系[J]. 国际论坛 2019(02)
    • [12].“一带一路”与中欧关系[J].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3)
    • [13].“多速欧洲”的发展及其对中欧关系的影响[J]. 和平与发展 2017(04)
    • [14].英国脱欧对中欧关系的影响[J]. 国外社会科学 2017(05)
    • [15].德国在中欧关系中的角色[J]. 学术交流 2015(12)
    • [16].全面升级的中欧关系已现雏形[J]. 当代世界 2016(01)
    • [17].城市外交:中欧关系发展的新引擎[J]. 重庆与世界 2016(11)
    • [18].“中欧关系中的误解”学术研讨会综述[J]. 欧洲研究 2014(01)
    • [19].迎接中欧关系更加美好的明天[J]. 时事报告 2020(01)
    • [20].中欧领导人会晤推动中欧关系新发展[J]. 党员干部之友 2020(10)
    • [21].中欧关系中的拉脱维亚[J]. 侨园 2020(08)
    • [22].合作共赢,中国给世界的机遇[J]. 新民周刊 2017(24)
    • [23].中欧关系能否迎来新契机(英文)[J]. China Today 2017(04)
    • [24].“英国与中国西部合作的空间非常大”——专访英国驻重庆总领事艾佩诗[J]. 一带一路报道 2017(05)
    • [25].中欧关系40年:与时俱进,未来可期[J]. 今日中国 2015(05)
    • [26].中欧关系四十年[J]. 晚霞 2015(12)
    • [27].稳定发展的中欧关系[J]. 时事报告 2015(08)
    • [28].升级版中欧关系已现雏形[J]. 今日中国 2015(08)
    • [29].打造更具全球影响力的中欧关系[J]. 时事报告 2014(08)
    • [30].中欧关系深层解读[J]. 祖国 2012(19)

    标签:;  ;  ;  ;  ;  

    中国与欧盟:一种集体身份动态系统的建构主义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