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立与守望:哈克与霍尔顿形象比较研究

确立与守望:哈克与霍尔顿形象比较研究

论文摘要

“成长”一直是文学的一个恒久主题,成长小说的创作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在美国文学史中,成长小说同样拥有大量经典作品,《哈克贝利·芬历险记》、《麦田里的守望者》可谓是其中较为典型的代表作品。马克·吐温(Mark Twain,1835-1910)是十九世纪后期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被称为“美国文学中的林肯”。《哈克贝利·芬历险记》作为他的代表作,用第一人称叙事,从儿童的视角来讲述主人公在历险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杰罗姆·大卫·塞林格(Jerome David Salinger,1919—2010),美国文坛上享誉盛名的当代小说家之一,以一部《麦田里的守望者》风靡世界。小说的出版在五十年代的美国,尤其是在青少年中畅销一时。小说同样是通过第一人称叙事的方式,深入少年的内心世界,倾诉青春期成长过程中的苦闷,通过青少年的“眼睛”来抨击成人世界的虚伪。近年来,青少年的成长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而这两部小说作为成长小说的“经典之作”,就必然更多地涉及到青少年的成长问题。小说的主人公都处于一个重要的年龄关卡,并且在这样一个阶段选择离家出走。在离家流浪过程中如何面对他们所经历的这些险境,怎样跨越危机重重的青春期,并顺利地步入人生的另一个阶段是小说的重点。本文试图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之上,结合作家的叙事方式,人物形象的塑造,及主人公所处的历史语境,以此来挖掘两位主人公成长历程中的异同点。从哈克自我意识的确立到霍尔顿的孤独守望,我们也可以从中透视出美国文化精神的演变过程。而今天,随着社会的发展,美国精神仍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在这里,我们将两部小说重新拿出来比较,在对美国成长小说发展历程的梳理过程中,发掘青少年青春期成长过程中曲折的心路历程,以期更好地剖析美国文化精神的传承与发展。全文共分为三个部分,引文部分梳理了两部小说研究的国内外现状,对其进行系统的归纳分析,同时提出笔者对两部小说研究的理论框架。第一部分将重点放在主人公的“出走”上,通过对哈克和霍尔顿出走的分析比较,来透析他们生活的社会的时代特征。本文认为,社会环境、主流社会价值、家庭以及学校教育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共同塑造着他们的身心,而小说中主人公的出走都与这些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哈克和霍尔顿的出走实则是他们步入人生另一个阶段的开始。第二部分从记述哈克与霍尔顿的流浪历程开始,对两位主人公流浪的场所以及各自遇到的引路人进行对比分析,将这一阶段看成是主人公自我意识确立的过程。本文将这一部分分为两节,第一节从文学空间的角度进行论述,哈克和霍尔顿的流浪是在大河之上和纽约街头展开的,一个是自然的田园风光,一个是都市文化的典型代表,两种不同的文学空间,决定着两位主人公在流浪的过程中必然有着不同的经历和感受。青少年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出现引领他们走向下一阶段的“引路人”,第二节就是从这一点上展开论述的,两位主人公流浪路上的“引路人”成为他们成长的关键,对他们能否顺利过渡到下一人生阶段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论文的第三部分是通过两个人物的最终结局,进而透视呈现在不同时代的美国文化精神,以及不同时代间美国精神是如何继承和发展的。在对小说两位主人公结局进行对比后,总结对青少年成长起着影响作用的因素,并且挖掘在这两部作品中美国精神是如何呈现的,展望美国精神的发展趋势。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哈克与霍尔顿的出走
  • (一) 哈克的出走:主动选择
  • (二) 霍尔顿的出走:无奈逃离
  • 二、哈克与霍尔顿的流浪
  • (一) 大河与都市:洗礼与迷失
  • (二) 流浪路上的引路人:庇护与缺失
  • 三、回归与美国精神的折射
  • (一) 结局:喜剧与悲剧
  • (二) 美国精神的折射:确立与守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班主任的自我意识刍议[J]. 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03)
    • [2].论自我意识在艺术生成和发展中的作用——以自我创作历程为例[J]. 美术 2020(06)
    • [3].自我意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J]. 人力资源 2020(09)
    • [4].大学生积极自我意识现状及培养途径探索[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12)
    • [5].高校教师自我意识特征研究[J]. 劳动保障世界 2019(02)
    • [6].青少年的共情与自我意识:归属需要的中介作用[J]. 教育研究与实验 2019(05)
    • [7].增强自我意识 提高适应能力[J]. 职业教育(下旬刊) 2017(11)
    • [8].论《丛林中的艰苦岁月》的女性生存困境与身份构建[J].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2)
    • [9].大学生的自我意识矛盾探究[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8(11)
    • [10].一日生活中幼儿自我意识的培养[J]. 山西教育(幼教) 2020(07)
    • [11].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J]. 新校园(阅读) 2018(12)
    • [12].自我意识情绪研究综述[J]. 长江丛刊 2019(04)
    • [13].改良“对话”关系:幼儿园自然角创设的应然之道[J]. 好家长 2019(62)
    • [14].好教师与教师自我意识[J]. 西藏教育 2015(05)
    • [15].我省青少年自我意识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J]. 青海教育 2015(03)
    • [16].论培养青少年健康的自我意识[J]. 基础教育参考 2016(11)
    • [17].我有一片叶——初中生心理辅导活动课教学设计[J]. 江苏教育 2016(56)
    • [18].最美的太阳[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7(06)
    • [19].老师,为什么我总觉得你在利用我——关于青春期自我意识的辅导案例[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7(03)
    • [20].教师的责任是“唤醒”[J]. 内蒙古教育 2017(09)
    • [21].做最好的自己[J]. 江苏教育 2017(64)
    • [22].自画像里的自我意识[J]. 文教资料 2017(11)
    • [23].如何在青年时期形成正确的发展意识[J]. 作文成功之路(上) 2018(03)
    • [24].高质量的陪玩怎么做[J]. 益寿宝典 2018(15)
    • [25].红色电话亭:完全的英国范儿[J]. 新东方英语(大学版) 2017(01)
    • [26].教导孩子有礼貌[J]. 妇女生活(现代家长) 2016(11)
    • [27].“我”是机器人[J]. 大自然探索 2016(12)
    • [28].3个叛逆期,一定得这样管[J]. 37°女人 2017(01)
    • [29].孤儿心理健康和社会支持、自我意识的研究[J]. 商业故事 2016(26)
    • [30].叛逆的2岁[J]. 父母必读 2017(02)

    标签:;  ;  ;  ;  

    确立与守望:哈克与霍尔顿形象比较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