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化与归化——论延安时期解放区的“民间文学”

涵化与归化——论延安时期解放区的“民间文学”

论文题目: 涵化与归化——论延安时期解放区的“民间文学”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文艺学

作者: 毛巧晖

导师: 陈勤建

关键词: 涵化,归化,延安时期,解放区,民间文学,民间

文献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延安时期解放区的“民间文学”是在承继晚清至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民间文学学术积淀的基础上,再加上中国共产党重视民间文学的传统以及当时中共领导的核心地区延安的文化生态环境诸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上一个特殊阶段。这一时期的民间文学在中国共产党政治体制影响下发生了涵化,同时民间文学本身固有规律产生地张力,使得这种偏移向本位归属,在这种合力作用下,形成了特殊的“民间文学”,它被当作单纯的文学来对待,与民俗学研究完全隔离,同时知识分子从自己的立场出发构建了一个想象的“民间”,与真正的民间产生隔阂,这一理念在当时特殊的历史语境中起到过积极的作用,而且从客观上也促进了当时民间文学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研究经验。后来的民间文学学术研究承继了这一研究理念,那就是对民间文学的研究落入单纯的文学巢臼,而且研究者不能真正站在民间的立场,而是陷入自己构想的“民间”中,但没有将科学的研究经验继续深化和发扬。这样随着特殊历史语境的消失,这种理念就成为当今民间文学学术研究取得实质性进展的瓶颈,因此当今民间文学学术界必须转变观念与立场,才能使得民间文学的研究发生质的飞跃。 本文本论部分分为五章:第一章论述了清朝中后期,中国特殊的社会形势,使得知识分子积极地寻找拯救民族之路,在向外国学习中,他们发现了民众,将目光定格在了“民间”,因此这一时期就形成了“民间”思潮的先声,在这样的情形下,知识分子中间形成了对民间文学零星、片断的看法和理解,也就出现了前学科的民间文学理念,而这就为延安时期民间文学的出现作了学术积淀;第二章主要论述了民俗学伴随着新文化运动诞生,与文学革命有着密切的联系,研究者涉及民间文学研究的目的是文学革命,因此它只是文学革命的一种工具,也就形成了民间文学研究的文学性倾向,这一传统在延安时期得到了极至发挥:而文学革命的终极目的是为了建立新的文化价值体系,进而形成新的民族国家,文学革命的提倡者当时处于启蒙者的立场,这样他们就从民间文学中寻找与启蒙一致的思想,因此他们构建了一个想象的“民间”,这一理念在延安时期得以延续;第三章论述了影响延安时期民间文学的发展和兴盛的另外两个因素,即中国共产党重视民间文学传统和陕北生态环境中丰富的民间文化蕴涵,前者使得延安时期中共在民间文学领域形成一套较成熟的政策,将民间文学纳入到了文学的体系,而且将其作为结合群众的一种表现,成为更好地领导群众,让群众了解中国共产党政策的一种方式;后者则为延安时期解放区民间文学的兴盛提供了环境境遇。第四章通过对这一时期民间文学的理论研究、对民间文学的改造、作家的民间文学创作以及民间艺人的民间文学这四个层面的论述,可以看出“民间文学”的涵

论文目录:

导论

第一章 清朝中后期前学科的民间文学

第一节 清代的社会思想

第二节 民间思潮的先声

第三节 晚清学者的民间文学理念

第二章 二十世纪十年代至三十年代中期的民间文学

第一节 民间文学的出现

第二节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至三十年代的民间文学理念

第三节 胡适的民间文学理念

第三章 延安时期民间文学兴盛的其他因素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的民间文学见解

第二节 陕西生态环境的外在影响

第四章 延安时期解放区“民间文学”的建构

第一节 民间文学理论的研究

第二节 对民间文学的改造

第三节 作家的民间文学创作

第四节 民间艺人的民间文学

第五章 延安时期民间文学的影响

结语 民俗学之民间

参考文献

后记

发布时间: 2005-07-18

相关论文

  • [1].从纷繁多元到一元整一[D]. 江震龙.福建师范大学2003
  • [2].何其芳的延安之路[D]. 王雪伟.山东师范大学2005
  • [3].现代中国“人民话语”考论[D]. 李建军.华中师范大学2006
  • [4].“历史”的规约与文学的建构[D]. 胡玉伟.东北师范大学2006
  • [5].解放区文艺转折的历史见证[D]. 李军.河南大学2006
  • [6].延安时期党领导思想文化战线的历史经验初探[D]. 张希贤.中共中央党校1994
  • [7].20世纪上半叶中国民间文艺学基本话语的嬗变[D]. 刘波.复旦大学2007
  • [8].延安文学与农民文化[D]. 沈文慧.华中师范大学2008

标签:;  ;  ;  ;  ;  ;  

涵化与归化——论延安时期解放区的“民间文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