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地球化学异常模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碳硅泥岩型铀矿,指示元素,地球化学,异常模式
地球化学异常模式论文文献综述
付锦,赵宁博,裴承凯,李新春[1](2014)在《中国碳硅泥岩型铀矿地球化学指示元素特征及异常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全国铀矿资源潜力评价项目研究成果,在大量研究我国碳硅泥岩型铀矿地球化学异常特征的基础上,总结了一套对碳硅泥岩型铀矿勘查稳定且行之有效的指示元素及其组合,确定了碳硅泥岩型铀矿地球化学异常模式,并以实例说明。(本文来源于《铀矿地质》期刊2014年05期)
席明杰,朱立新,马生明,胡树起,刘崇民[2](2014)在《内蒙古拜仁达坝西矿区锌多金属矿床原生地球化学异常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拜仁达坝西矿区锌多金属矿床为典型的热液脉型多金属矿床。通过对矿区内岩石中元素富集贫化规律、原生异常分带序列、地球化学参数垂向变化、硫与铁及成矿元素的协同平衡关系等的研究,发现矿床中发育成矿及伴生元素正异常和贫化元素Ba、Sr、Na2O的负异常,矿床整体产于贫化元素形成的亏损晕中;矿床直接指示元素为Zn、Ag、Pb、Cu、Cd、Sb、Hg,间接指示元素为Ba、Sr、Na、As、W、Rb;矿床原生异常轴向分带序列为Ag-Hg-Pb-As-Cd-Zn-Bi-AuCu-Sb-Na2O-Sr-Ba-W-Co-Mo-Rb,出现As、Sb等元素"反分带"现象;元素含量及地球化学参数垂向变化波动较大,反映迭加成矿作用强烈,成矿过程复杂;各类异常特征均显示成矿地球化学系统在矿床深部尚未终止,推测已知矿床深部可能存在隐伏盲矿体。初步构建了矿床原生地球化学异常模式,为矿区深部及外围找矿工作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物探与化探》期刊2014年02期)
张健,李孝红[3](2014)在《老挝爬奔金矿地球化学异常模式及找矿标志》一文中研究指出老挝琅勃拉邦省巴乌县爬奔矿区是重要的矽卡岩型、斑岩型及构造破碎蚀变岩型、热液型铁、铜、金矿集中区。爬奔金矿是该成矿带近几年新发现的热液型金矿床。以爬奔金矿床元素组合关系、轴向分带、横向分带等特征为例,探讨热液型金矿床地球化学异常模式,以期建立地质找矿标志,指导该区找矿工作。(本文来源于《大众科技》期刊2014年01期)
付锦,赵宁博,裴承凯,李新春[4](2013)在《中国花岗岩型铀矿区域地球化学指示元素特征及异常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铀矿床主要划分为四大类型,包括花岗岩型铀矿床、火山岩型铀矿床、砂岩型铀矿床和碳硅泥岩型铀矿床。花岗岩型铀矿约占我国已探明铀矿总资源储量的叁分之一以上,是我国重要的铀矿化类型。地球化学勘探方法对花岗岩型铀矿床勘查具有良好的效果。根据全国铀矿资源潜力评价项目研究成果,在大量研究中国花岗岩型铀矿化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基础上,总结了一套对花岗岩型铀矿化勘查稳定的、行之有效的指示元素及其组合,确定了花岗岩型铀矿化地球化学异常模式,并以实例说明典型花岗岩型铀矿化异常模式。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异常是进行铀矿产预测评价的有效手段,对铀矿资源的潜力评价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世界核地质科学》期刊2013年04期)
赵波[5](2012)在《拜仁达坝矿床区域地球化学异常模式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2003年在1:20万水系沉积物异常的示踪下,发现了拜仁达坝-维拉斯托超大型银铅锌矿床,本文以1:20万化探数据为基础,在总结前人基础地质、成矿机理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该矿床的地球化学特征,拜仁达坝矿区异常以Ag为主,Pb、Zn异常较弱,伴生元素以Cd、Cr、Co、Ni、Mn、Cu为主,最终以地质特征为基础、以地球化学异常为特征建立该矿床的区域地球化学异常模式。(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科技信息》期刊2012年18期)
雷恩,王丹,杨洪永,秦林[6](2012)在《重庆东北城口地区黑色岩系地球化学异常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重庆东北城口地区黑色岩系广泛发育,主要岩性有上震旦统到下武寒统的黑色碳质粉砂岩、含碳粉砂质板岩、含碳硅质岩等,在区内进行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找矿效果。以区内的黑色岩系为重点研究对象,通过对样品分析数据的综合研究,指出了区内的主要成矿元素有Mn、V、Ag、Ba等,其中Mn主要富集在灯影组和陡山沱组中,V、Ag主要富集在鲁家坪组中,Ba则富集在巴山组中,初步确定了黑色岩系的地球化学异常模式,指明了区内黑色岩系的找矿方向。(本文来源于《地质科技情报》期刊2012年02期)
李强,韩润生,黄应才,李德[7](2011)在《易门狮子山铜矿床构造岩微量元素特征及构造地球化学异常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易门狮子山铜矿床位于昆阳裂谷易门裂陷盆地内,属沉积-改造型中型铜矿床。矿体主要赋存于落雪组白云岩中,并严格受狮子山背斜及北东向压扭性断裂控制。应用构造地球化学方法,重点研究了断裂构造岩微量元素分布特征及其异常分带规律,结果表明:断裂破碎带矿化蚀变强烈,构造岩中Cu、Bi、Mo、Co、Mn、Ag、Pb等成矿元素富集;矿床具有自上而下的轴向分带序列Ba-Mn-Ag-Zn-Cu-Pb-Co-Bi-Mo;横向上Cu-Bi-Mo-Co-Mn为矿体的近矿指示元素,Ag-Pb为远程指示元素;纵向上从矿床东部至西部,矿化强度及异常规模明显减弱,反映了该类型矿床分带明显的特征。根据地球化学找矿标志,3~8号勘探线间近矿晕规模大,是深部隐伏矿的主要靶区。(本文来源于《大地构造与成矿学》期刊2011年01期)
郭继伟[8](2010)在《某层控铅锌矿带的矿田地球化学异常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综合研究了某层控铅锌矿带上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成果以及地层、矿石中微量元素分配的资料后,依据区域水系沉积物异常、含矿地层中的铅锌丰度及矿石组分等地球化学特征,初步建立了一套不同地球化学背景条件下经历了不同强度改造作用后形成的各类矿田的异常模式。根据这种模式进行的异常评价取得了较好的找矿效果,证实了该模式对指导找矿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现代矿业》期刊2010年10期)
胡剑辉,吉蕴生,曾志钢[9](2010)在《新疆乌拉根铅锌矿床地球化学异常模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乌拉根矿床为近年来发现的大-特大型热卤水成因的层控砂砾岩型铅锌矿床。根据该区区域和矿区地质、地球化学资料,对矿床地球化学异常模式进行了研究。应用数理统计确定了矿床的元素组合、分带特征。通过钻孔原生晕的研究,确定了元素轴向分带系列及前缘元素和近矿元素的比值关系,对预测盲矿、判断矿床的剥蚀程度具有较大意义。初步总结了矿床地球化异常成晕模式,为寻找该类型铅锌矿床提供了地球化学依据。(本文来源于《矿产勘查》期刊2010年03期)
吴鹏,韩润生,李静,李瑞龙,李路乔[10](2008)在《云南六苴砂岩型铜矿床地球化学异常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云南六苴铜矿床是楚雄陆相红层盆地砂(页)岩型铜矿的典型代表。矿体(平均品位1.34%)赋存于K2ml1中紫色砂岩与浅色砂岩交互带,从紫色砂岩到浅色砂岩,依次呈现赤铁矿、辉铜矿、斑铜矿、黄铜矿、黄铁矿水平分带。采集9个钻孔岩芯样品,分析其主元素与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异常特征,指示成矿元素组合为Cu-Ag-As-Sb-Hg。K2ml1中铜矿体,从上至下具有V-Ni→Cu-Ag-Hg-(As-Sb)→Pb-(Zn)-V-(Ni)垂向分带;由西(全紫带)至东(全浅带)具有Sb→Hg→V→Cu-As-Sb→Ag-Co-Ni→Pb→Zn横向分带。通过不同剖面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对比,建立矿床的地球化学异常模式:Co-Ni-V组合异常位于矿体上方,Pb-Zn组合异常位于矿体下方,矿体处元素组合异常为Cu-Ag-As-Sb-Hg。出现Cu-Ag-As-Sb-Hg组合异常,Cu/Ag>315、Cu/(Pb+Zn)>320、Cu/(As+Sb+Hg)为1000~5800时,矿体较富,品位稳定;出现Pb-Zn-Co-(Ni)组合异常,Cu/Ag<105、Cu/(Pb+Zn)<7、Cu/(As+Sb+Hg)<36时无矿;出现Sb-Hg-V组合异常,Cu/(As+Sb+Hg)>5800时则无矿。Cu、Ag、As、Sb、Hg含量及元素对比值沿矿床走向从北向南降低,预示"矿化能力"减弱或矿体中心位置偏移。该地球化学异常模式为深部成矿预测提供了重要依据。(本文来源于《地球化学》期刊2008年05期)
地球化学异常模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拜仁达坝西矿区锌多金属矿床为典型的热液脉型多金属矿床。通过对矿区内岩石中元素富集贫化规律、原生异常分带序列、地球化学参数垂向变化、硫与铁及成矿元素的协同平衡关系等的研究,发现矿床中发育成矿及伴生元素正异常和贫化元素Ba、Sr、Na2O的负异常,矿床整体产于贫化元素形成的亏损晕中;矿床直接指示元素为Zn、Ag、Pb、Cu、Cd、Sb、Hg,间接指示元素为Ba、Sr、Na、As、W、Rb;矿床原生异常轴向分带序列为Ag-Hg-Pb-As-Cd-Zn-Bi-AuCu-Sb-Na2O-Sr-Ba-W-Co-Mo-Rb,出现As、Sb等元素"反分带"现象;元素含量及地球化学参数垂向变化波动较大,反映迭加成矿作用强烈,成矿过程复杂;各类异常特征均显示成矿地球化学系统在矿床深部尚未终止,推测已知矿床深部可能存在隐伏盲矿体。初步构建了矿床原生地球化学异常模式,为矿区深部及外围找矿工作提供了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地球化学异常模式论文参考文献
[1].付锦,赵宁博,裴承凯,李新春.中国碳硅泥岩型铀矿地球化学指示元素特征及异常模式[J].铀矿地质.2014
[2].席明杰,朱立新,马生明,胡树起,刘崇民.内蒙古拜仁达坝西矿区锌多金属矿床原生地球化学异常模式[J].物探与化探.2014
[3].张健,李孝红.老挝爬奔金矿地球化学异常模式及找矿标志[J].大众科技.2014
[4].付锦,赵宁博,裴承凯,李新春.中国花岗岩型铀矿区域地球化学指示元素特征及异常模式[J].世界核地质科学.2013
[5].赵波.拜仁达坝矿床区域地球化学异常模式的建立[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
[6].雷恩,王丹,杨洪永,秦林.重庆东北城口地区黑色岩系地球化学异常模式[J].地质科技情报.2012
[7].李强,韩润生,黄应才,李德.易门狮子山铜矿床构造岩微量元素特征及构造地球化学异常模式[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11
[8].郭继伟.某层控铅锌矿带的矿田地球化学异常模式[J].现代矿业.2010
[9].胡剑辉,吉蕴生,曾志钢.新疆乌拉根铅锌矿床地球化学异常模式研究[J].矿产勘查.2010
[10].吴鹏,韩润生,李静,李瑞龙,李路乔.云南六苴砂岩型铜矿床地球化学异常模式[J].地球化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