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化学诱变剂对水稻的诱变效应及机理研究

不同化学诱变剂对水稻的诱变效应及机理研究

论文摘要

本研究采用EMS、NaN3和MNU等3种不同化学诱变剂,分别对湘早籼33号、R402、To974等3个不同早稻品种和明恢63、R259、湘晚籼13号等3个不同晚稻水稻品种进行了不同浓度的浸种诱变处理,分析测定了不同水稻品种诱变后代与稳定株系的发芽率、发芽势、出苗率、成苗率、秧苗素质、株高、分蘖数、生理生化指标、产量性状以及米质性状等。研究结果表明:1.根据各水稻品种诱变后代的成苗率,确定了各化学诱变剂处理早、晚稻品种种子的最佳处理浓度:1.0%EMS、2.0×10-3mol/LNaN3和0.1%MNU分别为该3种不同化学诱变剂处理不同早稻种子的最适剂量浓度。1.0%EMS、2.0×10-3mol/LNaN3和0.05%MNU分别为该3种不同化学诱变剂处理不同晚稻种子的最适剂量浓度。2.不同化学诱变剂对不同水稻品种的M1各性状均存在普遍的抑制作用,这种抑制作用随化学诱变剂处理浓度的提高而加强;明恢63、To974和R402等水稻品种在株高性状上对化学诱变剂表现较强的抗胁迫能力;根据对各水稻品种化学诱变M1代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以及电导率的测定结果,表明各化学诱变剂处理各水稻品种后,使其遭受的化学诱变剂损害程度较大,各诱变处理后代植株的抗逆性比各自对照的减弱。3.通过对不同化学诱变M2-M3代株系的田间农艺性状进行观察,发现大量突变株系,突变性状主要表现为白化苗、矮化苗、多分蘖、叶脉变色、早熟等。4.对不同早稻化学诱变M2-M3代株系的产量性状进行分析,发现少量大粒突变体和小粒突变体,大多数株系的产量低于对照品种,少数株系产量得到提高并且提高幅度明显。5.对各化学诱变剂处理水稻M2-M3代的米质进行分析,表明少数水稻诱变株系的米质性状变化明显,主要表现在米粒形状的改变、糊化温度类型以及胶稠度类型的转变、直链淀粉以及蛋白质含量的大幅度上升或降低等。6.结果各化学诱变剂诱变处理水稻稳定株系的产量和米质分析结果,对各早稻品种M2~M3各株系以及M4株系进行比较田间农艺性状筛选,筛选得到了27早PA5、27早PA18、27早PA199、27早PA297和27早PA302等一批优良早稻株系,其一些主要性状上相对于各自对照品种得到明显改良,可能为各自对照品种的有益突变体。7.对To974的化学诱变稳定株系配制的多个杂交早稻组合进行产量分析,发现大部分组合配合力低,个别组合表现高配合力。8.通过对三种化学诱变剂的诱变效应进行分析,发现NaN3和能够有效的诱发水稻叶色突变,EMS对控制株高、分蘖以及早熟性的相关基因具有较强的诱变作用,MNU对供试水稻品种的早熟性状具有较强的诱变作用。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2 作物化学诱变育种概述
  • 2.1 作物化学诱变育种的发展历史
  • 2.2 化学诱变的原理与特点
  • 2.3 化学诱变剂的种类及主要诱变剂的特点
  • 3 水稻化学诱变育种的研究
  • 3.1 化学诱变处理的方法
  • 3.2 化学诱变剂对水稻性状的影响
  • 4 化学诱变育种的展望
  • 4.1 加强化学诱变的生物学作用研究
  • 4.2 开发新的化学诱变剂与新的诱变方法
  • 4.3 使用新的突变体筛选技术
  • 材料和方法
  • 1 供试材料
  • 2 试验方法
  • 2.1 化学诱变剂诱变处理方法
  • 2.2 诱变后代大田种植方法
  • 2.3 农艺性状测定指标与测定方法
  • 1水稻种子萌发状况的测定'>2.3.1 M1水稻种子萌发状况的测定
  • 1秧苗素质的测定'>2.3.2 M1秧苗素质的测定
  • 1出苗率与成苗率的测定'>2.3.3 M1出苗率与成苗率的测定
  • 2.3.4 田间农艺性状的观察与测定
  • 2.3.5 产量及产量性状的测定
  • 2.4 水稻生理生化性状的测定
  • 2.4.1 叶片叶绿素含量
  • 2.4.2 秧苗丙二醛(MDA)含量
  • 2.4.3 秧苗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
  • 2.4.4 秧苗电导率
  • 2.4.5 秧苗根系活力
  • 2.5 稻米品质性状的测定
  • 2.6 数据处理与资料分析方法
  • 结果与分析
  • 1的生物学效应研究'>1 不同化学诱变剂对水稻M1的生物学效应研究
  • 1.1 不同化学诱变剂对不同水稻品种发芽率与发芽势的影响
  • 1.2 不同化学诱变剂对不同水稻品种出苗率及成苗率的影响
  • 1.3 不同化学诱变剂对不同水稻品种秧苗根系性状的影响
  • 1.4 不同化学诱变剂对不同水稻品种秧苗鲜重的影响
  • 1.5 不同化学诱变剂对不同水稻品种株高与分蘖的影响
  • 1.6 不同化学诱变剂对不同水稻品种生理生化性状的影响
  • 1.7 不同化学诱变剂对不同水稻品种产量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 1.8 不同化学诱变剂对不同水稻品种米质性状的影响
  • 2~M3株系的诱变效应研究'>2 不同化学诱变剂对水稻M2~M3株系的诱变效应研究
  • 2~M3株系的诱变效应'>2.1 不同化学诱变剂对不同水稻品种M2~M3株系的诱变效应
  • 2~M3株系的叶绿体突变体'>2.1.1 不同化学诱变剂诱变不同水稻品种M2~M3株系的叶绿体突变体
  • 2~M3的矮化苗突变体'>2.1.2 不同化学诱变剂诱变不同水稻品种M2~M3的矮化苗突变体
  • 2~M3株系的高株突变体'>2.1.3 不同化学诱变剂诱变不同水稻品种M2~M3株系的高株突变体
  • 2~M3的多分蘖突变体'>2.1.4 不同化学诱变剂诱变不同水稻品种M2~M3的多分蘖突变体
  • 2~M3株系的早熟突变体'>2.1.5 不同化学诱变剂诱变不同水稻品种M2~M3株系的早熟突变体
  • 2~M3株系秧苗素质的影响'>2.2 不同化学诱变剂对不同水稻品种M2~M3株系秧苗素质的影响
  • 2~M3株系秧苗素质的影响'>2.2.1 对不同早稻品种M2~M3株系秧苗素质的影响
  • 2~M3株系秧苗素质的影响'>2.2.2 对不同晚稻品种M2~M3株系秧苗素质的影响
  • 2~M3株系株高分蘖的影响'>2.3 不同化学诱变剂对不同水稻品种M2~M3株系株高分蘖的影响
  • 2~M3株系株高和分蘖的影响'>2.3.1 对不同早稻品种M2~M3株系株高和分蘖的影响
  • 2~M3株系株高和分蘖的影响'>2.3.2 对不同晚稻品种M2~M3株系株高和分蘖的影响
  • 2~M3株系叶绿素含量的影响'>2.4 不同化学诱变剂对不同水稻品种M2~M3株系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2~M3株系叶绿素含量的影响'>2.4.1 对不同早稻品种M2~M3株系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2~M3株系叶绿素含量的影响'>2.4.2 对不同晚稻品种M2~M3株系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2~M3株系米质的影响'>2.5 不同化学诱变剂对不同水稻品种M2~M3株系米质的影响
  • 2.5.1 对碾米品质的影响
  • 2.5.2 对米粒外观品质的影响
  • 2.5.3 对蒸煮品质和营养品质的影响
  • 2~M3产量性状与产量的影响'>2.6 不同化学诱变剂对不同水稻品种M2~M3产量性状与产量的影响
  • 2~M3产量性状与产量的影响'>2.6.1 对不同早稻品种M2~M3产量性状与产量的影响
  • 2~M3产量性状与产量的影响'>2.6.2 对不同晚稻品种M2~M3产量性状与产量的影响
  • 4株系的诱变效应'>3 不同化学诱变剂对不同早稻品种M4株系的诱变效应
  • 4株系株高与分蘖变异'>3.1 不同早稻品种不同化学诱变剂诱变M4株系株高与分蘖变异
  • 4株系叶绿素含量变异'>3.2 不同早稻品种不同化学诱变剂诱变M4株系叶绿素含量变异
  • 4株系产量性状变异'>3.3 不同早稻品种不同化学诱变剂诱变M4株系产量性状变异
  • 4株系米质性状变异'>3.4 不同早稻品种不同化学诱变剂诱变M4株系米质性状变异
  • 3.4.1 碾米品质变异
  • 3.4.2 外观品质变异
  • 3.4.3 蒸煮品质和营养品质变异
  • 4 恢复系To974化学诱变稳定株系组配杂交早稻组合的产量分析与米质分析
  • 4.1 产量性状与产量分析
  • 4.2 恢复系To974化学诱变稳定株系组配杂交早稻组合的米质分析
  • 讨论
  • 1 不同化学诱变剂处理的最适宜浓度
  • 1代的诱变效应机理'>2 水稻化学诱变处理M1代的诱变效应机理
  • 3和MNU等3种不同化学诱变剂的诱变效应差异'>3 EMS、NaN3和MNU等3种不同化学诱变剂的诱变效应差异
  • 4 水稻化学诱变育种的优缺点
  • 主要结论
  • 1的影响'>1 不同化学诱变剂对不同水稻品种M1的影响
  • 2~M3株系的诱变效应'>2 不同化学诱变剂对不同水稻品种M2~M3株系的诱变效应
  • 4株系的诱变效应'>3 不同化学诱变剂对不同水稻品种M4株系的诱变效应
  • 4 恢复系To974化学诱变稳定株系组配杂交种早稻的产量和品质性状分析
  • 创新点
  • 进一步工作设想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在读期间科研学术成果
  • 附图
  • 相关论文文献

    • [1].化学诱变及其在园艺植物育种中的应用探究[J]. 新农业 2019(05)
    • [2].化学诱变在种质资源改良上的应用[J]. 分子植物育种 2017(12)
    • [3].化学诱变技术在微生物育种研究中的应用[J].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2009(06)
    • [4].我国科学家通过化学诱变大规模创制猪的突变体[J]. 兽医导刊 2017(15)
    • [5].我国科学家通过化学诱变大规模创制猪的突变体[J]. 饲料广角 2017(08)
    • [6].科技[J]. 中国畜牧业 2017(15)
    • [7].化学诱变剂诱变植物的研究进展[J]. 现代农业 2019(02)
    • [8].近红外技术分析化学诱变对花生脂肪、蛋白质和蔗糖含量的影响[J]. 花生学报 2009(04)
    • [9].海绵共生真菌Emericella variecolor XSA-07-2化学诱变突变株中的新颖聚酮类化合物[J]. 中国药学杂志 2019(15)
    • [10].一种化学诱变方法对黑曲霉发酵的影响[J]. 化工管理 2017(16)
    • [11].维生素B_(12)生产菌的化学诱变和抗生素抗性筛选[J].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019(01)
    • [12].化学诱变在花卉育种中的应用分析[J]. 花卉 2016(10)
    • [13].耐酸酒精酵母的选育[J]. 酿酒 2010(01)
    • [14].广金钱草化学诱变植株产量和质量的研究[J]. 中药材 2018(05)
    • [15].化学诱变玉米自交系性状分析[J]. 山西农业科学 2010(07)
    • [16].化学诱变及其在园艺植物育种中的应用[J]. 花卉 2016(08)
    • [17].科学家通过化学诱变大规模创制猪的突变体[J]. 猪业科学 2017(07)
    • [18].远缘杂交与化学诱变相结合选育高产传统出口型大花生新品种花育9610[J]. 种子 2016(03)
    • [19].L-异亮氨酸高产菌选育及其培养基优化[J]. 生物技术通报 2019(01)
    • [20].化学诱变及其在蔬菜育种中的应用[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3)
    • [21].麦域黄金——保健麦[J]. 技术与市场 2010(02)
    • [22].麦域黄金——保健麦[J].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2009(10)
    • [23].化学诱变在寒地水稻育种中的应用[J]. 北方水稻 2018(05)
    • [24].甲基磺酸乙酯化学诱变川芎的方法研究[J].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03)
    • [25].玉米诱发突变技术育种研究综述[J]. 甘肃农业科技 2014(01)
    • [26].Parasporin-2基因的诱变[J]. 今日科苑 2010(04)
    • [27].硫酸二乙酯对纤维堆囊菌的诱变育种[J].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09(01)
    • [28].高产多糖姬松茸的诱变选育及其初步安全性评价[J]. 食品工业科技 2013(22)
    • [29].甲基磺酸乙酯对穿心莲种子成苗的影响[J]. 广东农业科学 2020(09)
    • [30].TILLING技术的发展及其在不同植物中的应用[J]. 核农学报 2014(02)

    标签:;  ;  ;  ;  ;  

    不同化学诱变剂对水稻的诱变效应及机理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