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苹果蠹蛾是一种危害严重的世界检疫性害虫,上世纪50年代传入新疆,至今已经扩散到甘肃张掖地区,给张掖乃至全国的水果生产安全造成很大的威胁,张掖地区作为我国苹果蠹蛾地理分布的最前沿,该地区苹果蠹蛾的有效防治迫在眉睫。苹果蠹蛾有效防治的关键在于对其区域性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性的准确掌握,并据此制定出科学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所以本文对甘肃张掖地区苹果蠹蛾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性做了系统的调查研究,并根据2007年甘肃张掖地区苹果蠹蛾发生发展规律和综合防治经验,构建了张掖地区苹果蠹蛾综合防治的模式。1张掖地区苹果蠹蛾的生物学特性研究苹果蠹蛾生物学特性的研究采用室内饲养观察和田间观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发现甘肃张掖地区苹果蠹蛾一年可以发生两个完整世代和一个不完整世代,世代重叠严重;越冬成虫始于4月下旬,结束于6月中旬;第一代苹果蠹蛾始于5月上旬,止于8月中旬;第二代始于7月上旬,止于10月上旬;第三代始于8月中旬,9月中下旬逐渐进入老熟幼虫阶段,并停止发育开始越冬。苹果蠹蛾第二代部分老熟幼虫不化蛹,越冬虫态为老熟幼虫和蛹。苹果蠹蛾的发育历程根据虫态变化可以划分成9个阶段,分别为卵期、幼虫期(5龄幼虫)、老熟幼虫期、蛹期和成虫期。幼虫期以幼虫蜕皮次数和体长分布可以化分成5个龄期,分别为1龄,体长分布在1.443±0.084mm~3.352±0.518mm之间; 2龄,体长分布在3.352±0.518mm~5.196±0.617mm之间; 3龄, 5.196±0.617mm~7.369±1.025mm之间; 4龄,7.369±1.025mm~10.913±0.948mm之间;5龄约为10.913±0.948mm。苹果蠹蛾的室内饲养研究发现,苹果蠹蛾幼虫死亡率随着龄期的增加逐渐减小,不同的饲料对其生长发育有一定的影响。2张掖地区苹果蠹蛾生态学特性的研究对苹果蠹蛾卵、幼虫、和蛹在果树树冠和树干空间分布的研究发现,在调查密度条件下,卵(叶片卵和果实卵)在树冠上的空间分布均为聚集分布,主要分布在树冠的东南方位,树冠参差分布无显著差异;幼虫在低密度条件下(m<0.15)呈聚集分布,在m>0.2时呈均匀分布;在调查密度条件下,第一二代蛹在树干上呈聚集分布,主要分布在东面离地面25cm-50cm的树干区段内;越冬蛹主要分布在离地面0cm-25cm的树干区段内,方位分布无显著差异。成虫动态变化研究表明,越冬代成虫盛发期为5月上旬(5月10日),第一代成虫的盛发期为7月中旬(7月13日),第二代成虫的盛发期为8月中下旬(8月22日),9月底10月初成虫逐渐消失。3张掖地区苹果蠹蛾的综合防治苹果蠹蛾成虫的动态变化监测对于苹果蠹蛾的综合防治有着重要的意义,经过对板式,盆式和瓶式三种成虫性诱捕器诱捕效果的比较,发现板式性诱捕器具有更好的诱捕效果和成虫的监测效果。2007年张掖地区,苹果蠹蛾的综合防治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本文经过对该地区综合防治措施的总结,并结合张掖地区苹果蠹蛾的发生特性,建立了张掖地区苹果蠹蛾的化学防治指标和综合防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