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诗歌的唱和活动贯穿了苏轼整个创作生涯,并形成了几个高峰期。无论从思想价值、艺术成就,亦或从其在诗歌史上的地位来看,苏轼唱和诗都自有其存在的价值。以往论者大多囿于正统的诗论习见,对其颇多指责。备受争议的焦点就是传统诗论家认为唱和诗背离了诗“言志”、“缘情”的感发模式,一味追求和韵、次韵,逞才赓和,因难见巧,使诗歌沦为游戏自娱的工具,偏离了诗之本义。基于这样一种基本认识,长期以来苏轼唱和诗成为一个倍遭冷落的领域。实际上,苏轼唱和诗蕴涵的思想内容是相当丰富的,承载的功能也是多样化的,以至用任何一种标签式的断语来评判似乎都失之于偏颇。当我们今天站在更宽广的文学理论背景上,当我们不再将社会功用性作为衡量文学作品的唯一标准,当我们回归到对文本的关注时,唱和诗所蕴含的文学和文化价值就清晰体现出来。 本文拟从以下三部分对苏轼唱和诗进行研究。 第一章、二苏唱和诗研究。二苏唱和诗不同于一般性的社交酬唱,它主要表达的是思亲抒怀的主题,而二人的学识和身份使其文学价值得以彰显。二苏唱和诗具有以诗传情、以诗代笺的作用,某种意义上承担着类似家书的功能,由于二人所具有的相当的素养学识,因此选择了诗歌这种精致化的艺术形式作为信笺。二苏唱和诗中包含了许多私秘化、情感化的内容,在一般的情况下不便表露的东西,却尽可在兄弟间的诗信往来中倾吐。尤其是当晚年偏居岭海之时,二人在创作上几乎完全处于一种封闭的状态,何曾料到后人孜孜不倦的研究,因而诗中就保留了许多珍贵朴直的东西。对于研究者来讲,这种鲜活真纯的感情当然值得珍视,是我们深化苏轼研究时重要的一手资料。唱和诗除了具有交流认识、促进感情的作用外,也是二人切磋诗艺的不可缺少的方式。苏轼有不少名篇佳作就是次韵子由的诗作,而这些诗并无批评家所指责的“有失自然”、“害于天全”的种种流弊。而且我们也不能忽视唱和诗对诗人的创作心理所起到的正面的激励效应。在本章中我们首先拟对二苏唱和诗的全貌作以概括介绍,按照二人聚散离合的线索将唱和诗分为五个时期,对每一时期二人思想上的变化、唱和主题的转变以及诗风的变化加以分析整理,对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重点分析,从而进一步探讨二人唱和诗的类型、诗风的差异以及唱和诗的成就与价值等问题。 第二章、苏门唱和诗研究。从熙宁、元丰年间苏门初步形成阶段来看,张耒、晁补之、黄庭坚、秦观等人对苏轼的拜谒求学,其出发点无不是慕苏轼之道德文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名帖竞临——苏轼《获见帖》[J]. 书法 2020(03)
- [2].反叛与突变:苏轼黄州时期的书法[J]. 中国书法 2020(01)
- [3].书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J].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9(07)
- [4].《苏轼尺牍》[J]. 大众文艺 2019(12)
- [5].“人生识字忧患始”:试论苏轼的苦难观[J]. 文学教育(上) 2019(09)
- [6].苏轼次韵秦太虚见戏耳聋诗帖[J]. 书法 2018(01)
- [7].苏轼的谐趣[J]. 人才资源开发 2018(11)
- [8].好官苏轼[J]. 文史春秋 2018(02)
- [9].苏轼作品[J]. 文化艺术研究 2018(03)
- [10].苏轼的创造想象举隅[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7(02)
- [11].苏轼作品[J].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16(03)
- [12].自笑平生为口忙——苏轼的黄州贬谪生活[J]. 中国书法 2014(10)
- [13].我为什么喜欢苏轼[J]. 散文百家 2019(11)
- [14].浅论苏轼的亲民思想[J]. 散文百家 2019(12)
- [15].苏轼“吞并六菜”[J]. 小学生学习指导 2019(35)
- [16].论苏轼的理想与追求[J]. 中学语文 2019(36)
- [17].苏轼属于佛系吗[J]. 作文成功之路(作文交响乐) 2019(07)
- [18].走进诗词,品味经典——论苏轼婉约词的艺术特点[J]. 中华辞赋 2019(10)
- [19].书苏轼《远景楼记》[J]. 大众书法 2020(02)
- [20].草木苏轼[J]. 火花 2020(06)
- [21].李白与苏轼[J]. 作文新天地(初中版) 2020(05)
- [22].苏轼,别哭[J]. 语文世界(中学生之窗) 2019(11)
- [23].黄州鼓角亦多情[J]. 长江文艺 2020(15)
- [24].苏轼把自己宅成了神[J]. 视野 2020(16)
- [25].苏轼怀乡诗研究[J]. 中国苏轼研究 2019(02)
- [26].元代苏轼形象及其书写者心态[J]. 中国苏轼研究 2019(02)
- [27].苏轼哲学思想北宋接受简论[J]. 中国苏轼研究 2019(02)
- [28].苏轼的面纱[J]. 鸭绿江(上半月版) 2018(12)
- [29].《苏轼 题西林壁》[J]. 中华诗词 2019(01)
- [30].苏轼[J].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 201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