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援越学校论文-宋宏宜

广西援越学校论文-宋宏宜

导读:本文包含了广西援越学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广西援越学校,历史,现实作用

广西援越学校论文文献综述

宋宏宜[1](2008)在《广西援越学校的历史及其现实作用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广西援越学校是20世纪50-70年代在中国创办的援助越南的一系列学校的总称,包括南宁育才学校、桂林育才学校、中国语文专修学校、“九·二”学校等。这些学校为越南培养了数以万计的革命和建设的后备人才,在越南历史发展以及中越关系变迁上产生了重要影响。援越学校是中越两党两国人民传统友谊的集中体现,并结出了硕果。援越学校的创办说明中越关系是密切的,中国援助越南是多层面的,不仅是在经济上、军事上,还有文化上的援助。援越学校由于推行了正确的人才培养模式,成绩斐然,培育出“育才精神”、“桂林质素”,被称为越南现代教育的样板。本文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档案馆馆藏南宁育才学校、桂林育才学校、中国语文专修学校等的资料,桂林市档案馆馆藏“九·二”学校的资料,越南国家图书馆中越南抗法、抗美战争的历史资料,以及笔者采访援越学校中方工作人员、越南-中国友好协会、越南桂林股份有限公司、桂林育才学校部分毕业学生获得的口述资料、图片、书信等,对广西援越学校产生的背景、办学经过、办学特色及成就等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对援越学校学生的“桂林质素”“育才精神”等能力养成的原因进行分析,对中越关系复苏以来这批毕业生对中越两国关系发展的影响进行思考。论文结构主要包括前言、正文和结语。文章认为,越南在恶劣的战争环境下到大后方中国创办学校,培养革命和建设的骨干,这是史无前例的创举。广西援越学校在人才培养上目标明确,在办学思路、教学管理、课程开设、教学模式等方面在遵循越南教育部制定的教育方针前提下,在中国工作人员的协助下办出了自己的特色,对学生开展了全面教育,为越南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人才,越南今天的发展是与这些毕业生的贡献是分不开的。在这种独特的办学模式中培育出“育才精神”、“桂林质素”,这可以称之为援越学校的“名片”。这也是援越学校取得巨大成绩的最重要的原因,这一部分是文章的创新点。学校在办学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育才精神”、“桂林质素”也得以塑造。援越学校的毕业生带着“育才精神”、“桂林质素”回到国内在各条战线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在中越关系复苏以来,他们成立了“育才同学会”等社会团体,主动寻根,加强了与广西的交往和合作,援越学校学生努力增进中越友好关系,并在扩大桂越区域合作、泛北部湾地区发展、中国-东盟加深交往中发挥着重要的桥梁和平台作用。本文的研究方法是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聚焦于援越学校的历史及其现实作用,运用了纵向和横向研究方法,展开对广西援越学校的研究可以让我们更加了解当时的中越关系和两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国际格局的变化也影响到中越关系的发展,深入研究援越学校汲取历史智慧,并针对目前泛北部湾地区的发展态势提出科学的对策,为如何更大程度地发挥援越学校毕业生的现实作用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这对于中越友好关系的巩固和延续乃至泛北部湾地区的稳定与合作有着难以估量的意义。(本文来源于《广西师范大学》期刊2008-04-01)

杨清[2](2007)在《广西援建柬农技培训学校竣工移交仪式在金边举行》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金边讯 (/杨清)5月29日,广西援建柬埔寨农业技术培训学校竣工移交仪式在金边举行。柬埔寨副首相索安、中国驻柬埔寨大使张金凤、广西政府代表团全体成员以及当地2000多名群众参加移交仪式。自治区主席陆兵、柬埔寨副首相索安分别在移交仪式上(本文来源于《广西日报》期刊2007-05-30)

王苇[3](2006)在《广西援越学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越南经历了两次印度支那战争。在战争的条件下,越南政府选择广西桂林和南宁办学,培养越南的革命后代。从1951年的越南育才学校在南宁和桂林分别设立至1975年8月“九·二学校”全部迁回越南的二十几年时间里,广西援越学校有:育才学校、“中国语文专修学校”和“九·二学校”。这些学校为越南培养了革命精英、国际交往所需人材和建设事业的干部队伍,为未来的越南教育积累了经验,打下了基础。广西援越学校是中越教育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越关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国内学者大多集中在中越政治或是经济关系的研究,对广西援越学校的研究尚属空白。本文使用广西自治区档案局、桂林市档案局、广西援越学校原校址所搜集到的第一手资料,对原援越学校的中方工作人员采访的口碑资料,一些有价值的图片资料和相关的越文资料等的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运用历史学、现代教育学和国际关系学等基本理论与方法对广西援越学校进行研究。本文分析了援越学校开办的原因和中方对广西援越学校的协助,论述了两次印度支那战争广西援越学校办学的状况,并对两次印度支那战争广西援越学校办学的状况进行了比较,探讨了广西援越学校的办学特点,分析论证了它在中越关系中地位。研究广西的援越学校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在20世纪中后期中国对越南的援助问题,对继续发展中越友好关系有相当大的促进作用;还可以拓展广西与越南的关系,从而为广西更好发挥与东盟国家发展关系的桥头堡作用服务;可以帮助我们汲取历史经验,扬长避短,采取适当的形式和方式,进一步搞好对外教育交流。本文分八部分:前言部分对广西援越学校开设的历史背景、广西援越学校的研究现状、本文的写作意义和研究方法进行了分析及论述。第一章是中越双方为援越学校的开办所做的工作,分析了越南选定校址原因以及中方为兴建援越学校所做的工作。第二章是第一次印度支那战争期间广西援越学校办学状况。具体对育才学校和“中国语文专修学校”的开办原因、越方师生、教育任务、课程设置和学制方面的情况进行了研究和论证。第叁章是第二次印度支那战争期间广西援越学校办学状况。具体对“九·二学校”开办原因、越方师生、教育任务、课程设置和学制方面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对比了不同时期开设的援越学校在越方生员构成、教育任务、课程设置等方面存在的差异。第四章是广西援越学校的办学特点。广西援越学校有着如下特点:学校具有明显的国际性;育才学校和“九·二学校”的下属学校及其功能的多样化;学校重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第五章是广西援越学校的撤销或回迁。由于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和教育的需要,育才学校和“九·二学校”搬迁回国。育才学校回国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教育上的需要。“九·二学校”搬迁回国的主要原因是中越关系的变化。由于教育任务完成,“中国语文专修学校”被撤销。第六章是广西援越学校在中越关系史上的地位及其在两国之间的经济和文化交流等方面作出的贡献。结语部分对广西援越学校的开办和中国对广西援越学校的援助进行了综合论述,并强调这一课题继续研究的意义。(本文来源于《广西师范大学》期刊2006-04-01)

广西援越学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报金边讯 (/杨清)5月29日,广西援建柬埔寨农业技术培训学校竣工移交仪式在金边举行。柬埔寨副首相索安、中国驻柬埔寨大使张金凤、广西政府代表团全体成员以及当地2000多名群众参加移交仪式。自治区主席陆兵、柬埔寨副首相索安分别在移交仪式上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广西援越学校论文参考文献

[1].宋宏宜.广西援越学校的历史及其现实作用探析[D].广西师范大学.2008

[2].杨清.广西援建柬农技培训学校竣工移交仪式在金边举行[N].广西日报.2007

[3].王苇.广西援越学校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6

标签:;  ;  ;  

广西援越学校论文-宋宏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