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能支撑论文-王亚勇

消能支撑论文-王亚勇

导读:本文包含了消能支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低屈服点钢消能梁,可替换D型偏心支撑,ABAQUS,滞回性能

消能支撑论文文献综述

王亚勇[1](2019)在《可替换式低屈服点钢消能梁D型偏心支撑钢框架抗震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偏心支撑结构体系设计要点在于消能梁段,传统的偏心支撑结构消能梁与横梁是一个整体,在地震作用下破坏后,给消能梁段的修复和替换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从而提出了可替换式消能梁偏心支撑结构的概念。可替换式消能梁偏心支撑为了让消能梁率先屈服耗能,达到塑性铰外移的目的,防止其他构件破坏,需要将消能梁段尺寸相对于横梁缩小,使得结构整体刚度减小,承载力下降,并且横梁与消能梁段尺寸不一样,不利于施工。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可替换式低屈服点钢消能梁段的概念,就是将消能梁段改用低屈服点钢材,这样可以保证消能梁段尺寸与横梁一致,并且在地震作用下,低屈服消能梁能够率先屈服耗能,实现塑性铰外移。D型偏心支撑作为常用的偏心支撑结构形式,文本将对可替换式低屈服点钢消能梁D型偏心支撑结构作系统的研究。本文采用盈建科和ABAQUS有限元非线性分析软件对提出的新型D型偏心支撑结构做了如下分析和研究:(1)采用盈建科软件根据实际工况建立一个14层D型偏心支撑钢框架模型,并且验算了钢框架在中大震作用下承载力,确定了传统D型偏心支撑构件尺寸,为运用ABAQUS软件建立新型D型偏心支撑结构有限元模型做准备。(2)通过ABAQUS软件建立了新型D型偏心支撑结构,对新型结构进行了在小震、中震、大震作用下可行性研究,确定新型D型偏心支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是否可行。通过非线性分析得出新型结构满足规范“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抗震设防目标。(3)对新型D型偏心支撑结构抗震性能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通过ABAQUS建立4组共12个剪切型新型偏心支撑,每组模型对应一个影响因素。影响因素包括消能梁段相对长度、消能梁段加劲肋间距、消能梁段腹板厚度以及采用不同屈服点钢消能梁段。通过模拟得出如下结论:消能梁段越长,结构耗能能力逐渐降低,结构刚度、极限承载力、延性系数、塑性转角逐渐降低。消能梁段上加劲肋间距越大,结构刚度和滞回能力基本不变,但是结构延性系数、塑性转角逐渐增大,结构转动能力略有增加。消能梁段腹板厚度的增加,耗能能力逐渐增加,结构刚度、极限承载力、延性系数,以及塑性转角逐渐增大。消能梁段钢材的屈服应力在一定范围内(100MPa~225MPa)增加时,结构刚度基本不变,滞回性能、极限承载力、延性、塑性转角逐渐增大,结构耗能能力逐渐增加。(4)最后研究了新型偏心支撑结构增加组合楼板(混凝土与压型钢板)后,组合楼板裂缝开展过程分析,以及组合楼板对新型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通过分析研究得出如下结论:混凝土组合楼板裂缝首先产生在左侧消能梁段与横梁段相接处,位于端板附近,随后,右侧消能梁段与横梁段相接处,混凝土也产生了裂缝,形成两条完整裂缝带,确定了新型偏心支撑结构楼板裂缝的位置,这样为以后楼板修复和加固工作打下理论基础。增加组合楼板后,新型偏心支撑结构刚度、极限承载力增加,结构粘滞阻尼系数降低4.99%,滞回性能、延性有所降低,塑性转角降低5.03%,转动能力有所下降,但是下降幅度均不大,对新型D型偏心支撑结构抗震性能影响不大。(本文来源于《北京建筑大学》期刊2019-06-01)

兰香,潘文,白羽,张龙飞,余文正[2](2018)在《基于支撑刚度的消能减震结构最优阻尼参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传统消能减震体系力学模型的研究,提出考虑支撑等连接件刚度的实用减震体系力学模型。结合数学方法中的拉普拉斯变换和傅里叶变换,推导实用减震体系的传递函数及其频率特性。再利用频率响应曲线中的定点理论对频率特性进行深入研究,发现频率响应曲线的定点是曲线峰值能够达到的理论最低点,进一步推出实用减震体系的最优阻尼比和频响曲线最低峰值等参数的计算公式。最后通过单自由度体系验证了最优阻尼比的存在性,给出支撑刚度系数的建议取值范围,并通过工程实例说明支撑刚度系数在消能减震结构设计中的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工程力学》期刊2018年08期)

肖宁,杜津津,张堃,柳冰,杜永山[3](2018)在《某医院建筑屈曲约束支撑消能减震方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比对采用屈曲约束支撑减震方案在小震工况下结构的周期、位移角、基底剪力,结果表明:罕遇地震时程工况下,屈曲约束支撑进入屈服耗能,表现出良好的耗能性能。支撑的最大变形也小于支撑的极限变形,满足支撑的性能要求,达到大震不倒的设计要求。(本文来源于《粉煤灰综合利用》期刊2018年04期)

周颖,胡擎,吴日利[4](2018)在《复合消能支撑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克服传统防屈曲支撑在结构处于小震及微振情况下不耗能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防屈曲支撑及黏弹性阻尼器并联工作原理的复合消能支撑,并通过加载频率为0.3 Hz的高速往复加载试验,对该种新型复合消能支撑及传统防屈曲支撑进行抗震性能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复合消能支撑加载过程均未出现失稳现象,滞回曲线稳定饱满,拉压特性对称,并且其所具有的全阶段耗能、多重耗能、安全保障体系的优点得到了验证。(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7期)

王泽国,彭秀芳,吉春明[5](2018)在《X型消能支撑在单跨框架结构中的减震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某新建单跨框架结构采用X型消能支撑进行减震控制,通过支撑中间设置钢阻尼器耗能减轻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损伤。依据设计反应谱选取3条地震波分别对原结构和设置消能支撑结构进行小震、中震和大震弹塑性时程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采用X型消能支撑使结构变成耗能减震结构体系,具有良好的减震效果;小震作用下,X型消能支撑增大了结构的抗侧刚度,控制其层间位移角;中震和大震作用下,消能支撑中阻尼器滞回曲线饱满,通过阻尼器耗能可有效降低结构阵型阻尼耗能,从而作为抗震第一道防线保护主体结构。(本文来源于《《工业建筑》2018年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册)》期刊2018-06-20)

劳悦敏[6](2018)在《SMA螺旋弹簧消能支撑对框架结构的减震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消能减震技术是工程结构减震控制的有效途径之一,它通过在结构中设置特定的消能构件或装置可以在地震中消耗传入到结构中的地震能量,快速减小结构的地震反应,从而达到保护主体结构在强震中不被破坏的目的。形状记忆合金(SMA)是一类对形状有记忆功能的材料,它独特的形状记忆效应和超弹性效应使其可以很好地被运用到消能减震控制中。将形状记忆合金运用到工程结构减震控制中既能发挥SMA材料的特有性能扩大其在减震控制中的应用,又能为减震控制提供可供选择的新型材料。故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种SMA螺旋弹簧消能支撑,它由SMA螺旋弹簧和普通钢丝组成。这种新型消能支撑装置制作安装简单易实现,不仅可以提供耗能能力,而且具有自我恢复能力。本文首先采用热加工方法训练出用于消能支撑的SMA螺旋弹簧。由于SMA螺旋弹簧在受外力作用时其力学特性不同于SMA丝,不可以简单地套用SMA丝的本构模型,因此开展多组SMA螺旋弹簧的拉伸试验对其力学性能进行研究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建立SMA螺旋弹簧力位移关系的模型。通过对试验得到的滞回曲线进行拟合和计算,给出该模型的数学表达式,并将其与拉伸试验得到的力位移滞回曲线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所提出的SMA螺旋弹簧力位移关系模型能够很好地描述SMA螺旋弹簧的滞回特性,表明了所提出模型的有效性。为了研究SMA螺旋弹簧消能支撑的减震效果,建立了一个装配有消能支撑的二层钢框架数值仿真模型,模拟框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反应。为了验证数值模型的有效性,制作相应的试验模型并进行一系列的振动台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吻合较好。本文所提出的SMA螺旋弹簧消能支撑在不同的地震波作用下能够很好地耗散输入的地震能量,可以同时减小结构的位移和加速度响应,展现出优越的减震控制效果。与钢弹簧支撑相比,SMA螺旋弹簧消能支撑在不同地震作用下都能够稳定发挥减震作用,能够提供更好的减震效果。考虑到其耗能能力和自复位能力,SMA螺旋弹簧消能支撑在框架结构减振中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期刊2018-03-01)

徐吉民,高向宇,郭亚楠,王勇强,张凌伟[7](2017)在《火电厂钢框排架-消能支撑结构低周往复加载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钢框排架-消能支撑结构的抗震性能,以某钢结构火电厂主厂房为原型并采用防屈曲支撑作为消能装置,设计了1榀5层的钢框排架-消能支撑结构试件.通过低周往复加载试验,分析其破坏机制、滞回性能、刚度退化规律、层间变形及防屈曲支撑耗能能力.试验结果表明:钢框排架-消能支撑结构具有较高的抗侧刚度及承载能力.模型试件滞回曲线呈饱满的梭形,等效黏滞阻尼系数达0.262,位移延性系数超过3.53,表现出良好的耗能及延性性能.试验过程中,防屈曲支撑可在较小加载位移时先于主体梁柱进入屈服且塑性耗能特征明显,增加了结构阻尼且耗能稳定,有效提高了结构抗震性能.(本文来源于《北京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11期)

劳悦敏,黄斌,陈军明,蒲武川[8](2017)在《SMA螺旋弹簧消能支撑对框架结构的减震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形状记忆合金(SMA)的超弹性效应,提出了一种由SMA螺旋弹簧和普通钢杆组成的新型消能支撑。通过拉伸试验给出了SMA螺旋弹簧在往复荷载下的力位移关系模型。建立了一个基于新型消能支撑的二层钢框架模型,分析其在不同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并与无控和装有普通钢弹簧支撑的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表明,SMA螺旋弹簧消能支撑可以有效地减小结构的动力响应,与普通钢弹簧支撑相比,新型消能支撑能够提供更好的减震效果。(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08期)

徐艺哲,汪大洋,张永山,黄行政[9](2017)在《消能减震结构五种支撑方案优选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某高度为80m的框架-核心筒结构为对象,研究了五种不同的黏滞阻尼器支撑方案对消能减震结构地震响应及阻尼器耗能的影响。通过验算五种支撑方案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证明了支撑设计的合理性。使用动力时程分析方法,探讨了不同支撑方案对结构楼层剪力、层间位移角、阻尼器耗能状况、结构有效附加阻尼比以及结构框架内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使用斜杆支撑和人字支撑的结构相比,使用墙体支撑的结构具有更好的减震效果,框架内力更小,此外,墙体支撑布置灵活,有利于满足建筑使用功能要求,是一种既能满足建筑的功能需求又能满足结构设计要求的阻尼器支撑方案,对实际工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期刊2017年04期)

唐文卿,罗云龙,张树生,贺劲松,周明[10](2017)在《偏心支撑框架消能梁段允许长度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偏心支撑框架的非弹性变形形式由消能梁段长度决定,消能梁段长度应尽量接近在1.6Mp/Vp,过长或过短,都不利于结构抗震性能。但GB 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和GB 50191—2012《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关于消能梁段计算长度的公式并不相同,通过与美国标准、欧洲规范中相关计算公式对比,给出建议的规范公式和经验取值长度。(本文来源于《工程建设》期刊2017年07期)

消能支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传统消能减震体系力学模型的研究,提出考虑支撑等连接件刚度的实用减震体系力学模型。结合数学方法中的拉普拉斯变换和傅里叶变换,推导实用减震体系的传递函数及其频率特性。再利用频率响应曲线中的定点理论对频率特性进行深入研究,发现频率响应曲线的定点是曲线峰值能够达到的理论最低点,进一步推出实用减震体系的最优阻尼比和频响曲线最低峰值等参数的计算公式。最后通过单自由度体系验证了最优阻尼比的存在性,给出支撑刚度系数的建议取值范围,并通过工程实例说明支撑刚度系数在消能减震结构设计中的重要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消能支撑论文参考文献

[1].王亚勇.可替换式低屈服点钢消能梁D型偏心支撑钢框架抗震性能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9

[2].兰香,潘文,白羽,张龙飞,余文正.基于支撑刚度的消能减震结构最优阻尼参数研究[J].工程力学.2018

[3].肖宁,杜津津,张堃,柳冰,杜永山.某医院建筑屈曲约束支撑消能减震方案分析[J].粉煤灰综合利用.2018

[4].周颖,胡擎,吴日利.复合消能支撑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5].王泽国,彭秀芳,吉春明.X型消能支撑在单跨框架结构中的减震控制研究[C].《工业建筑》2018年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册).2018

[6].劳悦敏.SMA螺旋弹簧消能支撑对框架结构的减震控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8

[7].徐吉民,高向宇,郭亚楠,王勇强,张凌伟.火电厂钢框排架-消能支撑结构低周往复加载试验[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7

[8].劳悦敏,黄斌,陈军明,蒲武川.SMA螺旋弹簧消能支撑对框架结构的减震控制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7

[9].徐艺哲,汪大洋,张永山,黄行政.消能减震结构五种支撑方案优选研究[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17

[10].唐文卿,罗云龙,张树生,贺劲松,周明.偏心支撑框架消能梁段允许长度问题[J].工程建设.2017

标签:;  ;  ;  ;  

消能支撑论文-王亚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