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口供可采性标准改革研究

中国口供可采性标准改革研究

论文摘要

口供可采性标准是证据规则中的核心问题,是实现程序正义、保障被告人人权、正确运用口供的关键。中国刑事诉讼中口供的可采性标准是存在严重问题的,并且也是长期以来在中国刑事诉讼领域刑讯逼供不能得到有效遏制的根本原因。中国长期以来所奉行的口供可采性的标准即口供真实性,只要口供真实可靠即被用作定案的根据,其理论根据即所谓的实事求是理论。反观西方法治国家,其口供可采性标准为口供自愿性,只有口供在符合自愿性的前提下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其理论基础为建立在维护被告人所具有的人的尊严基础上的主体性理论、人权理论以及宪政理论等。正因为如此,在西方法治国家,刑讯受到有效的遏制。西方法治国家为此还制定了一系列维护口供自愿性的规则,其典型表现即为美国的米兰达规则。有鉴于此,中国如果要使刑讯受到有效的遏制,就必须借鉴西方法治国家的成功经验,彻底改变中国口供可采性的真实性标准,而建立起以口供自愿性标准为核心的口供制度。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序论
  • 第一部分 口供概述
  • 一、口供的概念
  • (一) 口供的概念界定
  • (二) 口供的特点
  • 二、口供诉讼地位的历史演变
  • (一) 神示证据制度中口供的地位
  • (二) 法定证据制度中口供的地位
  • (三) 自由心证制度中口供的地位
  • (四) 中国刑事诉讼中口供的地位
  • 第二部分 当代法治国家口供可采性标准研究
  • 一、口供自愿性的概念
  • 二、口供自愿性规则的正式确立: Brown v.Mississippi(1936)案的裁决
  • 三、口供自愿性的价值观基础
  • (一) 反对强迫性自我归罪特免权的价值观
  • (二) 鼓励正当的警察行为
  • (三) 有利于在刑事诉讼中维持适当的平衡
  • (四) 保护陪审团不受那些不可靠供述的影响
  • 四、口供自愿性的检验标准
  • (一) 整体情况检验标准(totality-of-the-circumstances test)
  • (二) 告知与放弃权利制度:米兰达规则(Miranda rules)
  • 五、口供可采性的宪法约束:刑事被告人不得强迫自证其罪的宪法权利
  • (一) 不得强迫自证其罪权利的概念
  • (二) 不得强迫自证其罪权利的宪政价值
  • 第三部分 中国现行口供可采性标准分析
  • 一、中国现行口供可采性的基本内容
  • (一) 口供概念在中国的现状
  • (二) 口供的收集必须严格依法进行,严禁采用非法的方法
  • (三) 口供的审查要遵循“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的精神
  • (四) 强调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对讯问承担如实回答的义务
  • 二、中国现行口供可采性标准问题分析
  • (一) 基于口供自愿性标准的分析
  • (二) 基于不得强迫自证其罪特权的分析
  • (三) 基于其他程序性保障规则的分析
  • 三、中国现行口供可采性标准问题的实证考察
  • (一) 杜培武案
  • (二) 佘祥林案
  • (三) 陈国清案
  • 第四部分 中国口供可采性标准改革的基本构想
  • 一、口供自愿性标准在中国的确立
  • 二、不得强迫自证其罪权利在中国的入宪
  • 三、获得律师帮助权在中国的确立与完善
  • 四、庭外供述的非自愿性推定与刑讯逼供证明责任的倒置
  • 五、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口供领域的真正实施
  • (一) 明确非法口供排除的范围
  • (二) 建立可操作的诉讼程序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相关论文文献

    • [1].国际侦查合作背景下的境外取证与证据的可采性[J]. 江苏社会科学 2017(04)
    • [2].我国鉴定意见可采性标准研究[J]. 中国司法鉴定 2014(05)
    • [3].法务会计鉴定意见的可采性规则研究[J]. 会计之友 2012(03)
    • [4].科学证据可采性标准的认识论反思与重构[J]. 法学研究 2010(01)
    • [5].论科学证据的可采性和可靠性——以科学的特性为视角[J]. 海峡法学 2020(03)
    • [6].论英美两国专家意见可采性与反传闻规则的复合关系[J].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2019(05)
    • [7].事实与法律的博弈:美国证据有限可采性研究[J]. 武陵学刊 2013(03)
    • [8].美国科学证据可采性规则的分析与借鉴[J].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2)
    • [9].证据可采性在我国刑事审判中的适用限度[J].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10(06)
    • [10].美国科学证据可采性标准的变迁及对我国的启示[J]. 山东社会科学 2010(02)
    • [11].关于完善中国证据可采性规则的思考[J].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3)
    • [12].审前重复供述的可采性判断[J]. 中国检察官 2014(12)
    • [13].论刑事证据的“有限可采性”[J]. 西部法学评论 2012(06)
    • [14].品格证据及其有限可采性考量——基于刑事被告人的考察[J]. 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学报 2011(02)
    • [15].证据可采性认定的自由裁量及其限制——美国百年证据制度改革的启示[J]. 证据科学 2012(02)
    • [16].美国专家证据可采性标准在反垄断司法中的适用及其启示[J]. 中外法学 2011(03)
    • [17].基于生态环境补偿因素的残煤可采性分析[J]. 能源技术与管理 2013(05)
    • [18].浅论刑事诉讼中电子证据的可采性因素及其审查[J]. 法制与社会 2014(08)
    • [19].警讯笔录的可采性问题研究[J]. 社会科学研究 2009(06)
    • [20].职务犯罪侦查中电子证据的可采性[J]. 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5(02)
    • [21].澳大利亚专家证据可采性规则研究[J]. 证据科学 2008(02)
    • [22].科学证据可采性规则研究[J]. 证据科学 2012(01)
    • [23].民事诉讼视野下书面证言之可采性新论[J]. 海峡科学 2009(08)
    • [24].论非法证据之有限可采性[J].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 2019(01)
    • [25].美国专家证据可采性规则的进化论析——法律文本内外的多维解读[J]. 民事程序法研究 2017(01)
    • [26].电子数据证据的可采性与证明力[J]. 中国司法鉴定 2012(06)
    • [27].天湖山煤矿区童子岩组煤层稳定性与可采性分析——以曲斗煤矿为例[J]. 能源与环境 2013(03)
    • [28].论经济分析意见及其可采性规则--以反垄断诉讼为视域[J]. 法学论坛 2017(02)
    • [29].论电子数据的可采性和证明力认证规则[J].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8(01)
    • [30].论非法证据的可采性[J]. 法制与社会 2009(33)

    标签:;  ;  ;  ;  

    中国口供可采性标准改革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