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传统合作医疗制度研究

中国农村传统合作医疗制度研究

论文摘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政府一直力图为广大农村居民构建有效的医疗保障制度。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覆盖面最广、受益人群最多的就是农村传统合作医疗制度。作为中国农村卫生保健工作的一项大胆探索和有益尝试,这项制度大大缓解了广大农村缺医少药的局面,提高了农村居民对基本医疗保健服务的可及性和可得性,显著改善了农村人口的健康水平,并被国际社会公认为发展中国家农村卫生工作的宝贵经验。本文由绪论、正文(五章)和结束语三部分组成。绪论部分着重介绍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选题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主要研究方法和论文的基本框架等,使读者能够了解本文的学术价值、历史和现实意义。第一章主要介绍农村传统合作医疗制度的兴起。建国初期,整个国家卫生状况十分糟糕,缺医少药,农村更甚。中央人民政府面对农村地区十分落后的卫生状况,采取了积极的措施来应对。首先是提出了卫生工作“四大方针”,为新中国卫生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接着以危害人民健康最大的20种传染病作为防治目标,以天花、鼠疫、霍乱作为防治重点,大力开展防疫工作,为此后新中国的防疫工作打下了牢固的基础。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兴起,为农村基层卫生组织——“联合诊所”的产生提供了组织基础,在农业合作化高潮中“农业社保健站”应运而生。这标志着农村传统合作医疗制度的兴起。第二章主要阐述农村传统合作医疗制度的发展。毛泽东对农村卫生工作的重视,“二元结构”社会下的农民医疗保健的无奈选择,“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推动,使得推广和扩大合作医疗制度成为各地人民公社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此外,“三级预防保健网”在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快速发展,使广大农村缺医少药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善。“三级医疗保健网”与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关系密切,前者是后者的支持体系和实施平台,并为后者提供制度实施的组织保障,后者是其网底和基础。另外,60年代中期农村卫生人员培训力度的加快为合作医疗制度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源。第三章主要介绍农村传统合作医疗制度的高潮。组织卫生资源大力开展农村巡回医疗,对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完善和发展起了积极的推进作用;毛泽东“六·二六指示”激起了全国上下对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的极大重视,使得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切实向农村转移;毛泽东对“乐园公社”合作医疗的批示折射出其心中的“理想社会”模式;大众传媒与政治运动的交互作用使合作医疗制度在农村得到迅猛推广,遍地开花。最后,本部分对合作医疗制度的管理和特点作了介绍。第四章主要阐述农村传统合作医疗制度下的“赤脚医生”。本章首先对“赤脚医生”产生和发展的背景进行了分析,对“赤脚医生”现象演进的历史进行了阐述。接着,对“赤脚医生”的管理、待遇,合作医疗制度下的“医患关系”及其成因进行了探讨。最后,对合作医疗及“赤脚医生”的历史作用进行了深入地分析。第五章介绍农村传统合作医疗制度的衰落。本章对农村传统合作医疗制度走向衰落、“赤脚医生”现象的终结的过程进行了阐述,对合作医疗制度衰落的消极影响进行了分析。最后,对这一制度衰落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地探讨。结语部分首先客观评价了中国农村传统合作医疗制度的兴衰及绩效,接着对农村传统合作医疗制度和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进行了一番比较,最后总结了农村传统合作医疗制度的历史经验,以图对当下正进行的如火如荼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和完善有所启示和借鉴。

论文目录

  • 内容提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问题的缘起
  • 二、研究现状
  • 三、研究创新与方法原则
  • 四、基本框架和写作思路
  • 第一章 农村传统合作医疗制度的兴起
  • 第一节 建国初农村卫生状况及特点
  • 一、国民健康状况
  • 二、乡村卫生状况及特点
  • 三、卫生管理
  • 四、有益的尝试:“定县模式”
  • 第二节 建国初期中共解决农村医疗卫生落后状况的努力
  • 一、提出卫生工作“四大方针”
  • 二、积极开展防疫工作
  • 第三节 传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兴起
  • 一、农业合作化运动与“联合诊所”的组建
  • 二、在农业合作化高潮中“农业社保健站”应运而生
  • 三、农村社会结构的转变:合作化运动使得“合作医疗”成为可能
  • 第二章 农村传统合作医疗制度的发展
  • 第一节 农村传统合作医疗制度发展的社会背景
  • 一、毛泽东对农村卫生工作的重视
  • 二、“二元结构”社会下的农民医疗保健的无奈选择
  • 三、“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推动
  • 第二节 人民公社化运动与“三级预防保健网”的进一步完善
  • 一、“三级预防保健网”的提出及作用
  • 二、“三级预防保健网”在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快速发展
  • 三、“三级预防保健网”的组织形式及优越性
  • 第三节 农村传统合作医疗制度在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快速发展
  • 一、“合作医疗”悄然出现
  • 二、合作医疗制度在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快速发展
  • 三、波折中前行
  • 第四节 合作医疗普及前对农村卫生人员的选拔与培训
  • 一、50年代农村卫生人员培训开始起步
  • 二、60年代中期农村卫生人员培训力度加快
  • 第三章 农村传统合作医疗制度的高潮
  • 第一节 卫生政策的重大改变
  • 一、组织城市卫生资源大力支援农村
  • 二、毛泽东“六·二六指示”与医疗卫生工作重点的转变
  • 第二节 毛泽东与农村合作医疗的“大潮”
  • 一、覃祥官与“乐园公社”合作医疗的创办
  • 二、毛泽东的社会“理想模式”与合作医疗的发展
  • 第三节 大众传媒、政治运动与合作医疗
  • 一、大众传媒对合作医疗的宣传及其影响
  • 二、政治运动下的合作医疗
  • 第四节 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管理及特点
  • 一、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组织管理
  • 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基金管理
  • 三、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运行的特点
  • 第四章 农村传统合作医疗制度下的“赤脚医生”
  • 第一节 “赤脚医生”产生和发展的背景
  • 一、卫生国情与毛泽东培养基层卫生人员的构想
  • 二、适宜国情的“卫生保健模式”
  • 三、村落文化的影响
  • 第二节 “赤脚医生”社会群体的发展历程
  • 一、“赤脚医生”的产生和发展
  • 二、“赤脚医生”的崛起
  • 第三节 “赤脚医生”的管理与待遇
  • 一、“赤脚医生”的管理
  • 二、“赤脚医生”的待遇
  • 第四节 合作医疗体系中的医患关系
  • 一、医患关系的界定
  • 二、“赤脚医生”的医疗行为和医患关系
  • 三、良好医患关系的成因
  • 第五节 合作医疗及“赤脚医生”的历史作用
  • 一、初步缓解了广大农民缺医少药的困境
  • 二、完善了农村卫生防疫体系
  • 三、为发展中国家解决农村卫生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 四、保护了人力资源,促进了农村社会的发展
  • 第五章 农村传统合作医疗制度的衰落
  • 第一节 农村传统合作医疗制度的衰落
  • 一、农村合作医疗走向衰落
  • 二、“赤脚医生”现象的终结
  • 三、合作医疗衰落带来的消极影响
  • 第二节 合作医疗衰落的原因
  • 一、政府支持动力不足
  • 二、合作医疗制度自身的缺陷
  • 三、“赤脚医生”身份地位的变化
  • 四、合作医疗制度环境的变化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  

    中国农村传统合作医疗制度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