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分析(附23例报告)

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分析(附23例报告)

范海丽靳宜勤(新疆福海县人民医院妇产科836400)

【摘要】目的:对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诊治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3例的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为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临床诊断和治疗。结果:患者经过治疗,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激素(E)以及孕酮(P)均明显下降,子宫内膜厚度减少,治疗前后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医师需要合理掌握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诊断方法,并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改善患者的预后。

【关键词】围绝经期功能失调子宫出血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711.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25-0171-02

在临床上,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主要因围绝经期机体卵巢功能减弱,导致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异常,从而导致雌激素与孕激素的比例失衡而引发的一种出血性疾病。本院对收治的23例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进行诊治,旨在为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诊治提供更多参考和依据。详细临床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2年8月份到2013年8月份收治的23例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年龄范围为40岁到56岁,平均年龄为(47.4±6.4)岁。病程为1个月到1年,平均病程为(5.4±1.2)个月。

1.2临床表现

患者临床表现为月经周期不规则性,且月经持续时间长,月经量增加,出血间隔时间与出血时间不一致,同时合并贫血症状,包括脸色苍白、乏力、四肢水肿以及头晕等。

1.3诊断方法

对患者进行刮宫,观察宫腔,判断宫壁是否平滑,并观察刮出物的性质。在月经前或者月经来潮6小时内对患者进行刮宫,从而确定患者黄体或者排卵的功能,对于存在不规则出血的患者,可以随时进行刮宫。对子宫内膜进行病理检查,显示23例患者均出现子宫内膜增生过长或者增生期子宫内膜,不存在分泌期。血常规检测显示,红细胞数明显下降,肝肾功能无异常。患者6个月内不存在激素治疗史,B超检查以及常规妇科检查显示排除子宫器质性病变。

1.4治疗方法

23例患者均实施米非司酮治疗,剂量为每天10毫克,睡前顿服,连续服用45天。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4.0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处理,采用卡方检验对计数资料进行处理,采用t检验对计量资料进行处理,统计学意义以P<0.05表示。

2结果

2.1临床疗效

23例患者在治疗后均出现暂时性闭经,停药后实施1年随访。结果显示有18例患者在停药后绝经,有3例患者在停药后4周到6周经期正常,有2例患者停药后出现再次出现阴道不规则出血。2例再出血患者经诊断均为单纯性子宫内膜增长过长,继续实施米非司酮治疗,症状明显改善。

2.2.血清内分泌水平变化

如下表所示:

表1服药前后血清内分泌水平变化

指标治疗前治疗后15天治疗后30天治疗后45天

FSH(U/L)14.5±3.112.0±2.09.5±2.28.8±1.1

LH(U/L)8.7±1.27.3±1.35.6±1.75.2±1.0

E2(pmol/L)97.9±4.567.1±5.559.5±6.751.1±4.2

P(pmol/L)8.9±1.65.5±1.12.9±4.21.0±0.2

可见,治疗后,患者内分泌指标均明显下降,治疗前后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子宫内膜厚度变化

患者治疗前B超检查显示子宫内膜厚度为(1.0±0.2)厘米,治疗15天显示厚度为(0.8±0.1)厘米,治疗30天显示厚度为(0.7±0.1)厘米,治疗45天显示厚度为(0.5±0.1)厘米。可见,治疗后,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明显减小,治疗前后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对于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诊断,周移民[1]在研究中指出,初步的诊断主要依靠患者的病史、病程、发病时间、目前出血情况、出血前是否存在停经史以及既往治疗情况。而辅助诊断则主要包括了诊断学刮宫、子宫镜检查、超声、基础体温检测、宫颈黏液结晶检查、阴道脱落细胞涂片检查以及激素检测等几种。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表现主要以经期延长或缩短、经量增加、出血不规律等为主。正常情况下,月经的周期为21天到25天,经期持续时间一般为2天到7天,经血量一般为30毫升到80毫升,而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的经血量则在80毫升以上,经期在7天以上,周期在21天以下或者在35天以上。

对于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治疗,米非司酮是一种常用药物。周移民[2]在研究中指出,米非司酮能够与孕酮受体以及糖皮质激素受体结合,且对子宫内膜的亲合力相比黄体酮更强。能够对孕酮进行拮抗,本身也无孕酮活性,通过体内竞争实现与孕激素受体的结合,并对下丘脑-垂体系统进行作用,从而减少促性腺激素的分泌。在卵泡发育早期,米非司酮能够对卵泡发育进行抑制,在中期则能够促进卵巢颗粒细胞的凋亡,从而提高闭锁卵泡的数量,并对FSH以及LH水平进行抑制,因此药物治疗后患者会出现卵巢残存卵泡衰萎,引发闭经,从而抑制子宫内膜的增生。

本院对收治的23例患者进行临床诊治,效果明显。可见,对于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临床上需要加大诊治力度,及时进行治疗。

参考文献

[1]李丽,程丽村.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63例临床观察[J].上海医药,2012,33(21):131-132.

[2]周移民.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特征与治疗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1,8(9):234-235.

标签:;  ;  ;  

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分析(附23例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