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因为社会的进步,人们逐渐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在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在联合国召开的国际气候变化谈判会议中通过。其后,京都议定书也得以签署,明确了世界各国在温室气体减排上的责任。但是因为已经实现工业化的国家在其发展过程中,一直排放着大量的温室气体,这些国家也有义务积极进行温室气体减排相关法律的制定,这也与全人类的共同利益相吻合。然而欧盟美国等发达国家为了避免本国相关产业受到冲击,保持相应产品的国际竞争力,采取种种手段逃避其应当承担的责任。在2009年,因为国际社会间的巨大舆论压力,美国政府改变其在温室气体减排方面一贯的消极姿态,草拟并通过美国清洁能源与安全法案。西方发达国家经过了金融危机,各个国家都在思索着摆脱金融危机影响的方法,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出台该法案使得西方发达国家“受到启发”,通过碳关税等绿色壁垒的设置实现对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贸易限制。同时欧盟也通过相关预案,在2012年起将碳排放交易体系扩展到国际航空业中,即对进入欧盟上空的全部航班加收碳关税。在当今全球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提出碳关税的征收,具有着一种新型绿色贸易壁垒性质,发达国家通过碳关税的征收,借助保护环境的名义保护本国的相关产品贸易。本文的选题目的及意义在于正确认识碳关税的本质,明确我国经济将受到碳关税的具体影响,进而使我国能够有针对的对消极影响进行削减,对积极影响进行扩大。本文首先介绍了碳关税的概念及类型,说明碳关税的性质及本质,为后文分析碳关税对我国贸易影响因素提供基础;同时明确欧盟等发达国家大力主张碳关税征收的原因,便于后文提出碳关税的应对措施。然后对国内外学者对碳关税的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与总结,得出碳关税本质上是发达国家针对欠发达国家的一种新型的绿色贸易壁垒的结论。此外,本部分还总结梳理了国内外碳关税相关领域的研究结果,理清国际上对碳关税本质、其合法有效性、对贸易及福利作用以及在国际贸易中具体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计算的相关内容,以便于后续研究的展开。继而以此为基础,以欧盟内部经济因素、中国对欧盟出口特点以及中国企业特点为视角,阐述了欧盟对我国采取碳关税等贸易保护措施的原因。通过分析欧盟对我国采取碳关税等贸易保护措施的原因,我们可以更有针对性的为政策的制定及相关改革提供意见。然后通过对欧盟碳关税相关议题的主要内容,欧盟的碳排放权交易制度,欧盟碳排放体系现状、特征与绩效分析的讨论,总结欧盟碳排放贸易制度对我国可能产生的影响,并形成简要的应对策略。碳关税对我国的出口贸易具有绿色贸易壁垒作用。碳关税的征收将使我国高碳排放的产业产生离岸发展的情况,使我国经济发展承受更大的压力;将导致我国某些企业有可能将无法达到出口要求的产品投放到国内的市场,将国内原本平衡的供求关系打破;将使全球自由贸易的发展恶化,国内广大消费者共同的社会福利也会受到损伤。最为严重的是,将使我国制造业企业逐渐丧失其原本具有优势的国际竞争力。另外,碳关税的征收对于我国企业将产生很大影响。首先碳关税将会使我国大部分企业对国外先进低碳技术过于依赖,冲击原本处于平衡状态的低碳技术市场,造成低碳技术的引进价格虚高,影响我国低碳产品市场的平衡发展。其次,因为我国对欧盟等发达国家的出口市场过于依赖,一旦碳关税开始征收,我国相关产品的出口企业原本具有的国际市场将被封闭,企业长期的规划将无法实施,最终阻碍其发展。最后,我国民营企业将在碳关税的影响下陷入生存危机。当然碳关税对我国的影响也有积极的方面:第一,其将引发我国低碳相关技术的创新。第二,推动我国相关产业进行产业结构升级。第三,形成比较优势回归效应。第四,扩大对外投资。继而通过构建CGE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预测欧盟实施碳关税制度对我国的对外贸易,生产行业以及具体的福利的影响,得到的模拟结果同第三章中理论分析得出的结果大致相同,使理论分析得出的结果得到进一步的验证,为后文中对我国的建议提供基础。最后以上述分析为基础,就碳关税征收在国际和国内两层面对我国提出相关建议。在国内层面,提出以下三点建议:第一,在产业贸易层面,我国应着力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及出口结构的改善;第二,在科技开发层面,我国应注重自主知识产权低碳技术的加强研发,积极寻求能源替代;第三,在政策法规方面,我国应注意到对公民的消费观念进行积极引导,更好的向低碳市场转型,并对国外发达国家高碳产业向我国国内转移进行限制,同时鼓励企业学习国外控制温室气体的先进经验,在我国建立并推行碳税相关制度。在国际层面,提出建议如下:第一,积极参与国际间的谈判,自愿承担合理的温室气体减排任务,塑造我国环保形象;第二,在世贸组织框架内对欧盟碳关税采取应对措施;第三,减少我国对欧盟的出口依赖;第四,通过国际法律手段,寻求欧盟碳关税征收的豁免,并且对碳关税采取一定的反制措施。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部分国家长期温室气体低排放发展战略比较分析[J].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9(06)
- [2].市县级农业温室气体清单编制的研究与探讨[J].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20(01)
- [3].温室气体的控制策略分析[J]. 西部皮革 2020(02)
- [4].河北省温室气体减排政策环境经济影响分析[J]. 营销界 2019(51)
- [5].中国水库温室气体研究(2009—2019):回顾与展望[J]. 水利学报 2020(03)
- [6].海运温室气体减排背景下多国碳排放交易机制比较与我国的对策[J]. 世界海运 2020(05)
- [7].国际海运船舶温室气体减排审议进程[J]. 中国船检 2020(07)
- [8].我国农业温室气体减排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 新农业 2020(21)
- [9].论我国企业减排温室气体的制度促进[J].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6)
- [10].海运温室气体减排全球性问题研究[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9(03)
- [11].试论温室气体环境影响评价方法[J]. 节能与环保 2019(09)
- [12].第三届温室气体通量国际研讨会(10.22-25南京)[J]. 中国农业气象 2018(09)
- [13].项目层面温室气体减排量与节能量评估方法对比分析及思考[J]. 标准科学 2016(S1)
- [14].巴黎大会后的航运业温室气体减排[J]. 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学报 2017(01)
- [15].打造国内首个地级市温室气体监测网[J].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17(07)
- [16].基于城市居民特性的温室气体减排支付意愿离散选择研究[J]. 水土保持研究 2016(05)
- [17].海运温室气体减排规制及中国的因应之策[J]. 学习与实践 2015(02)
- [18].船舶温室气体减排国际立法及我国对策研究[J]. 海大法律评论 2013(00)
- [19].论促进“黄三角”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的财产权路径——以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为视角[J]. 社会中的法理 2011(01)
- [20].发达国家温室气体减排对我国的影响和启示[J]. 环球人文地理 2014(14)
- [21].温室气体减排 化工产业的挑战与机遇[J]. 山东化工 2013(11)
- [22].城市温室气体核算工具首发布[J]. 地球 2013(10)
- [23].小鹿人[J]. 少年月刊 2010(Z4)
- [24].温室气体加速升高[J]. 科学大众(中学版) 2008(Z1)
- [25].京津冀地区一钢铁企业能耗和温室气体核查分析[J]. 能源与节能 2020(01)
- [26].慕尼黑工业大学:来自温室气体的碳纤维[J]. 国际纺织导报 2019(12)
- [27].用于温室气体反演的云检测算法[J]. 光学学报 2019(05)
- [28].土壤温室气体测定方法研究进展[J].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19(05)
- [29].船舶温室气体减排战略正式出台[J]. 船舶物资与市场 2018(03)
- [30].油气管道运营企业开发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初探[J].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