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树炭疽菌基因组文库构建及致病性相关突变体的筛选分析

柿树炭疽菌基因组文库构建及致病性相关突变体的筛选分析

论文摘要

柿树炭疽病(Persimmon anthracnose)是由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gloeosporioides Penz.)侵染造成的,在全世界产柿国家均有发生。近年来,随着浙江省淳安地区无核柿(Diospyros kaki cv.Wuheshi)的大面积栽种,柿树炭疽病趋于严重。本实验室已对病原菌、发病规律、致病机理及与寄主互作机制进行了系统研究,然而,许多工作仅局限在细胞学水平上。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分离和鉴定柿树炭疽菌的致病相关基因,是了解柿树炭疽菌致病机理及互作机制的重要手段,不仅在植物病理学上有重要意义,而且也为生产上进一步探索新的防病途径提供线索。因此,本文采用SuperCos1载体构建了基因组文库,同时用(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mediated-transformation)ATMT技术进行了柿树炭疽菌的转化,并对致病性相关的基因进行了克隆。1基因组文库构建采用SuperCos1载体构建了胶孢炭疽菌基因组文库。建立了SDS及蛋白酶K提取高质量基因组DNA的方法,酶切可获得大小约40 kb DNA片段。片段被连接和包装后,转染XL1-Blue MR细菌,最终获得4.0×104个粘粒克隆(每微克基因组DNA约产生105个粘粒克隆)。它们混合在15%甘油中,保存于-70℃条件下。通过对50个随机重组子分析表明,98%的重组子克隆中含有外源DNA片段,平均大小为40.5 kb。按照胶孢炭疽菌基基因组DNA为50 Mb计算,库容量已高达31.75,理论上从该文库中筛选到任一DNA序列的精确概率高达99.9%。对扩增保存后文库菌液滴度测定显示,该文库滴度约为4.6×108cfu/ml。当进行3次反复冻融后,其滴度仍可达4.0×108cfu/ml。以上结果表明,构建的粘粒基因组文库质量比较高,符合筛选目的基因的要求。2农杆菌介导的柿树炭疽菌转化及突变体筛选本试验中,首先将构建的双元载体pATMT1通过电转化法导入农杆菌AGL-1中,然后AGL-1菌液与800μl的1×106/ml柿树炭疽菌TSG001分生孢子在乙酰丁香酮(AS)的培养基上共培养。经过两轮hyg抗性筛选后共获得787个转化子,转化效率高达900转化子/106个分生孢子。对随机挑选的14个转化子进行PCR验证表明,含有T-DNA的转化子比率达92.8%。通过表型分析,筛选出22个生长速度变异的转化子,30个菌落颜色变化的转化子,32个产孢能力减弱的转化子和18个孢子形态变异的转化子。通过致病性试验测定,获得5个弱致病性和6个无致病性转化子。3无致病性突变体分析生物学特性分析进一步对6个无致病性突变体进行分析,Cg-10、Cg-32、Cg-305、Cg-573、Cg-608和Cg-613与野生型TSG001生长速度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在菌落形态及颜色方面也存在较为明显的变异。6个转化子中,产孢量均显著低于TSG001菌株(187.5×106孢子/皿),其中,Cg-10、Cg-32、Cg-305和Cg-608产孢量均不到野生型产孢量的1/100;同时6个转化子分生孢子形态之间也存在较大差异。除Cg-608孢子萌发率(80%)及附着孢形成率(75%)与野生型TSG001无显著差异外,其余5个突变体均显著低于野生型。其中,Cg-32及Cg-613的分生孢子萌发率仅为2%,Cg-613附着孢形成率更是仅为1%,而突变体Cg-32在整个孢子萌发试验中未见任何附着孢产生。T-DNA插入拷贝数鉴定Southern杂交结果显示,突变体Cg-305为3拷贝突变体,Cg-608为双拷贝突变体,其它4个突变体Cg-10、Cg-32、Cg-573、Cg-613均为T-DNA单拷贝插入。单拷贝无致病性突变体侧翼序列分析根据T-DNA插入序列设计引物,采用反向PCR、TAIL-PCR及高效TAIL-PCR扩增出Cg-10和Cg-32的左右臂侧翼序列及Cg-613的右臂侧翼序列。通过序列编辑并进行Blastn搜索,结果表明,三个无致病性突变体Cg-10、Cg-32和Cg-613 T-DNA插入位点侧翼序列分别与24-C甲基转移酶、核糖体蛋白S11和真核翻译起始因子3三个致病性相关基因具有较高同源性。

论文目录

  •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柿树炭疽菌及其侵染策略
  • 1.1 柿树炭疽病及其病原菌
  • 1.2 炭疽菌侵染策略
  • 1.3 胶孢炭疽菌侵染策略
  • 1.4 炭疽菌致病相关基因的研究
  • 2 炭疽菌基因组文库研究
  • 2.1 基因组文库研究进展及应用
  • 2.2 Cosmid载体
  • 2.3 炭疽菌基因组文库
  • 3 农杆菌介导的T-DNA转化及插入突变
  • 3.1 丝状真菌遗传转化的研究进展
  • 3.2 农杆菌介导的T-DNA转化
  • 3.3 T-DNA插入突变的可行性分析
  • 4 侧翼序列克隆技术研究
  • 4.1 反向PCR(Inverse PCR,IPCR)
  • 4.2 热不对称交错PCR(Thermal Asmmetric Interlaced PCR)
  • 4.3 外源接头PCR
  • 5 研究背景及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柿树炭疽菌粘粒基因组文库的构建及鉴定
  • 引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高分子量基因组DNA的制备
  • 2.2 插入片断的制备
  • 2.3 SuperCos1粘粒载体的制备
  • 2.4 连接、包装及转染
  • 2.5 包装反应物的滴度测定
  • 2.6 文库的扩增与保存
  • 2.7 扩增后粘粒基因组文库滴度测定
  • 2.8 文库质量鉴定
  • 3 小结与讨论
  • 3.1 SuperCos1粘粒载体的优点
  • 3.2 提取柿树炭疽菌基因组DNA的方法优化
  • 3.3 柿树炭疽菌基因组DNA的部分消化
  • 3.4 库质量鉴定
  • 3.5 文库的保存
  • 第三章 柿树炭疽菌的农杆菌介导转化、鉴定及突变体初步筛选
  • 引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农杆菌AGL-1电转化产物的PCR鉴定
  • 2.2 柿树炭疽菌的T-DNA转化
  • 2.3 柿树炭疽菌转化子检测
  • 2.4 转化子生物学特性变异分析
  • 2.5 转化子致病性测定及致病性相关突变体筛选
  • 3 小结与讨论
  • 3.1 柿树炭疽菌共培养时间的比较
  • 3.2 双元载体的分析
  • 3.3 乙酰丁香酮(AS)对转化的影响
  • 3.4 转化条件的优化及结果
  • 第四章 柿树炭疽菌无致病性突变体生物学特性及SOUTHERN杂交分析
  • 引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柿树炭疽菌无致病性突变体生物学特性分析
  • 2.2 致病性测定
  • 2.3 无致病性突变体Southern杂交分析
  • 3 小结与讨论
  • 3.1 柿树炭疽菌无致病性突变体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性分析
  • 3.2 柿树炭疽菌无致病性突变体Southern杂交分析
  • 3.3 转化子拷贝数影响因素分析
  • 第五章 柿树炭疽菌无致病性突变体侧翼序列扩增及分析
  • 引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柿树炭疽菌无致病性突变体Cg-10的侧翼序列扩增及序列分析
  • 2.2 柿树炭疽菌无致病性突变体Cg-32的侧翼序列扩增及序列分析
  • 2.3 柿树炭疽菌无致病性突变体Cg-613的侧翼序列扩增及序列分析
  • 3 小结与讨论
  • 3.1 侧翼序列扩增方法比较
  • 3.2 T-DNA插入特点分析
  • 3.3 突变体功能预测分析
  • 全文小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  

    柿树炭疽菌基因组文库构建及致病性相关突变体的筛选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