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夏季风建立的季节进程及机理研究

亚洲夏季风建立的季节进程及机理研究

论文摘要

本文讨论了亚洲夏季风建立的季节进程及机制。结果如下: 1.印度洋夏季风最早爆发于热带东印度洋,其建立进程具有逐步推进的阶段性特征,并与80°-90°E越赤道气流的发展联系紧密。越赤道气流不断加强并向北推进,是促使热带东印度洋夏季风爆发和北推的一个先决条件,与印度半岛及其以南洋面由于强烈的地表热通量的加热作用所形成的气旋性环流的形成与发展有关。在3月底到5月下旬使得热带东印度洋西南风不断加强并阻碍了热带西印度洋地区西南风增长,导致越赤道气流首先出现在热带东印度洋。 2.气候学意义下孟加拉湾夏季风的建立进程表现为三个阶段和两次突然北跳:(1)西风及对流活动于第23候在孟加拉湾南端开始建立。(2)当中南半岛强对流发生之后,受凝结潜热强烈释放所造成的垂直不均匀加热作用影响,孟加拉湾气旋性环流迅速增强并导致湾内水汽强烈辐合,使强对流活动在湾内大部分区域爆发,从而在第28候发生第一次北跳。(3)受印度夏季风爆发影响第二次北跳在第31候发生。 3.中南半岛及其邻近区域强对流活动的爆发对印度夏季风爆发具有重要作用。中南半岛强对流活动爆发使中南半岛-南海区域高层辐散运动增强及范围扩大,导致阿拉伯海-阿拉伯半岛区域高层辐合中心西移中东和北非,从而使阿拉伯海区域对流层下沉运动减弱,下层反气旋性环流也快速减弱,北风减弱,有利于索马里急流越过赤道之后快速北移。急流左侧强烈的涡度增长有利于阿拉伯半岛热低压迅速增强,同时也有利于其北侧的阿拉伯海对流层低层位势高度降低。同时,阿拉伯海区域对流层出现高层增温、低层降温的加热场配置,也有利于对流层低层位势高度降低。在以上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阿拉伯海对流层低层位势高度降低,负的经向位势梯度增大,导致西风增长,同时增强了的阿拉伯半岛热低压也引导西风向东加速,导致印度夏季风在第31候爆发。 4.1979-2001各年亚洲夏季风的阶段性爆发时间的推进顺序与上述气候学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表明热带东印度洋夏季风的建立确实在整个亚洲夏季风建立进程中处于重要的地位。同时夏季风在亚洲各区域的爆发时间存在较大的年际变化,同一地区各年的爆发形态也不相同。 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亚洲夏季风各子系统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2. 关于亚洲夏季风阶段性建立的研究现状
  • 2.1 亚洲夏季风爆发进程
  • 2.2 南亚夏季风的爆发及机制
  • 2.3 东亚夏季风爆发特征及机制
  • 2.4 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 3 本文研究内容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热带东印度洋夏季风的建立进程及机制
  • 1 引言
  • 2 资料与方法
  • 2.1 资料
  • 2.2 夏季风爆发定义方法
  • 3 热带印度洋夏季风爆发进程的气候学研究
  • 3.1 热带印度洋夏季风爆发进程的基本特征
  • 3.2 热带印度洋夏季风建立的气候学时间
  • 4 热带印度洋夏季风建立过程与越赤道气流及双涡旋发展的关系
  • 5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附图
  • 第三章 孟加拉湾夏季风爆发进程及机制
  • 1 引言
  • 2 资料与方法
  • 3 孟加拉湾夏季风的建立进程
  • 4 孟加拉湾夏季风的建立机制
  • 4.1 气旋性环流增长机制
  • 4.2 水汽输送
  • 4.3 孟加拉湾夏季风形势的全面建立
  • 5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附图
  • 第四章 中南半岛及南海夏季风爆发
  • 1 中南半岛夏季风
  • 1.1 爆发时间
  • 1.2 爆发机制
  • 2 南海夏季风
  • 2.1 南海夏季风爆发的气候学特征
  • 2.2 南海夏季风爆发机制
  • 3 中南半岛和南海夏季风爆发进程
  • 参考文献
  • 附图
  • 第五章 印度夏季风爆发机制
  • 1 引言
  • 2 资料与方法
  • 3 印度夏季风的爆发日期
  • 4 高空辐散环流变化
  • 5 阿拉伯海海平面气压场变化
  • 6 阿拉伯海低空环流变化
  • 6.1 反气旋环流的减弱
  • 6.2 阿拉伯半岛热低压的增强及其与索马里急流发展的关系
  • 7 阿拉伯海区域垂直加热场的发展
  • 8 阿拉伯海区域低空西风增长
  • 9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附图
  • 第六章 逐年亚洲夏季风爆发进程分析
  • 1 亚洲夏季风爆发的气候学进程
  • 2 1979-2001各年亚洲夏季风爆发进程
  • 3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附图
  • 第七章 结论
  • 1 关于亚洲热带夏季风建立标准的确定问题
  • 2 关于夏季风在热带东印度洋的建立进程
  • 3 关于夏季风在孟加拉湾的建立进程
  • 4 关于印度夏季风的爆发机制
  • 5 关于1979-2001逐年亚洲夏季风爆发进程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高原夏季风对中国夏季极端降水的影响研究[J]. 高原气象 2018(01)
    • [2].高原夏季风强弱和南亚高压的关系研究[J].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2016(05)
    • [3].基于可预测模态分析技术的亚澳夏季风统计—动力季节预测模型及其回报技巧评估[J]. 地球科学进展 2017(04)
    • [4].黄土高原地区1766—1950年雨季开始时间及其对夏季风的响应[J]. 地球环境学报 2014(06)
    • [5].立夏的本领[J]. 少儿科技 2017(05)
    • [6].永远的牧歌[J]. 泉州文学 2009(06)
    • [7].长江源区夏季径流量变化及其与高原夏季风和南亚夏季风的关系[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20(10)
    • [8].亚非夏季风的年代际变化:大西洋多年代际振荡与太平洋年代际振荡的协同作用[J]. 大气科学学报 2020(01)
    • [9].江淮梅雨与东亚副热带夏季风进程变异的关系[J]. 气象科学 2020(02)
    • [10].亚非夏季风系统的气候特征及其长期变率研究综述[J]. 热带气象学报 2016(06)
    • [11].“锦绣四川·好戏连台”——多彩四川夏季风演出季即将启动[J]. 四川戏剧 2017(07)
    • [12].高原热力作用对高原夏季风爆发的指示意义[J]. 高原气象 2016(02)
    • [13].没有学术支撑,难言商业成功——夏季风访谈[J]. 画刊 2016(06)
    • [14].青藏高原夏季风对长江中下游气候的影响及与南亚高压的联系[J].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14(02)
    • [15].1951—2009年东亚副热带夏季风北边缘位置的地域特征[J]. 中国沙漠 2013(05)
    • [16].东北地区夏季风强度的年际变化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 2011(18)
    • [17].东亚副热带夏季风研究进展及相关问题[J]. 高原气象 2008(S1)
    • [18].地表反照率与高原夏季风爆发关系分析[J].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19(06)
    • [19].夏季风:保持在场发声,拓展市场内循环[J]. 艺术市场 2020(09)
    • [20].别样的夏季风潮[J]. 中外鞋业 2019(08)
    • [21].一个新的东亚副热带夏季风指数的定义[J]. 气象学报 2017(02)
    • [22].高原夏季风对中东亚干旱半干旱区夏季降水的影响[J]. 高原气象 2015(06)
    • [23].孟加拉湾春季海温增暖对其夏季风爆发的影响[J]. 海洋科学进展 2013(04)
    • [24].亚洲——太平洋夏季风系统的基本模态特征分析[J]. 大气科学 2012(04)
    • [25].近几十年青藏高原夏季风变化趋势及其对中国东部降水的影响[J]. 大气科学 2012(04)
    • [26].东亚副热带夏季风建立与中国汛期开始时间[J].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1(08)
    • [27].东北地区夏季风强度的年代际变化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 2010(07)
    • [28].高原夏季风指数的定义及其特征分析[J].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09(04)
    • [29].南亚和东亚热带夏季风分界域变化[J]. 应用气象学报 2014(05)
    • [30].亚非夏季风及其降水的年代际变化[J]. 安徽农业科学 2011(07)

    标签:;  ;  ;  ;  ;  

    亚洲夏季风建立的季节进程及机理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