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目前,我国豆油和棕榈油分别占到植物油消费量的38%和20%,位列第一和第二市场份额。在消费领域,两者具有很强的相互替代性,市场供需关系差异很大,价差上提供很多套利机会。油脂套利交易是广大油脂企业和投资者的一种获利工具,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希望可以更加了解豆油和棕榈油的价差规律以便在交易中获利。本文对于中国期货市场的豆油棕榈油套利交易模型研究,目的在于利用程式化软件开发平台,研制出有效的计算机技术指标进行实验,找出豆油与棕榈油的价差运行规律,并通过统计学检验其规律的有效性,获得相关指标的成功率,确定套利的买卖信号,最后设计有效的套利交易模型。通过同一模型在不同类型数据和不同模型在相同类型数据上的测试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得到最适合豆油和棕榈油套利交易的交易周期和交易模型,为国内的油脂套利交易模型研究提供参考。本论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研究方法,理论逻辑分析方法,实验分析方法,统计分析方法,对比分析方法等。本论文的核心创新点以及结论如下:1、设计豆油棕榈油价差趋势套利模型,并对其进行日线、周线和月线数据效果检验。得出结论:(1)豆油和棕榈油由于价格差距大,因此价差波动幅度比较大,由于相互替代性比较强,价差长期围绕着历史均值上下波动,长期价差的震荡性表现非常明显,但短期价差走势的趋势性表现也比较明显。(2)有效的套利交易模型可以避开油脂的价格涨跌风险以及价差波动风险,长期获取稳定的收益。通过对各周期数据的检验结果对比分析得出结论:价差趋势套利模型在豆油与棕榈油套利的最优周期是周线,两种油脂的价差短期趋势性在周线上表现更加稳定。2、设计豆油棕榈油极限价差套利模型,并在日线数据检验上与价差趋势套利模型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结论:由于豆油与棕榈油价差上下极限不明显,极限套利模式潜在风险巨大。价差趋势套利模式更加适合价差波动幅度大,价差走势具备短期趋势性的豆油与棕榈油套利交易。这体现了商品价差波动特性和套利模式选择的相互适应性,根据价差特性来选择合适的套利模式才能有效规避风险获取稳定收益。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正确认识贸易融资套利交易[J]. 中国外汇 2015(20)
- [2].浅析套利交易风险[J]. 商 2015(21)
- [3].套利交易的优点与不足[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0(10)
- [4].美元套利交易情况、影响及对策[J]. 投资研究 2010(11)
- [5].流动性能提高套利交易的盈利吗?——基于中国股市的证据[J]. 运筹与管理 2019(05)
- [6].用三步技法做好套利交易[J]. 大众理财顾问 2014(04)
- [7].商品期货跨市套利交易探讨[J]. 现代商贸工业 2012(24)
- [8].套利交易策略[J]. 资本市场 2011(03)
- [9].套利交易“绑架”日元[J]. 中国外汇 2010(05)
- [10].日元套利交易:国际金融市场中的暗流[J]. 今日财富(金融版) 2008(01)
- [11].股指期货的套利交易[J]. 消费导刊 2009(20)
- [12].“套利交易”的三步技法[J]. 金融经济 2016(09)
- [13].套利交易不足以确立美元中期强势[J]. 西部论丛 2010(02)
- [14].日元套利交易的变化以及日元汇率的未来走势[J]. 中国货币市场 2008(02)
- [15].黄金期现套利交易指引[J]. 大众理财顾问 2008(07)
- [16].《套利交易》和哈瓦那海滩[J]. 食品与生活 2019(09)
- [17].企业债券回购放大套利交易可行性报告[J]. 经济师 2012(06)
- [18].如何进行ETF套利交易[J]. 资本市场 2009(12)
- [19].套利交易的SD模型构建与应用[J]. 财会月刊 2015(18)
- [20].如何利用期货工具实现铜贸易无风险套利[J]. 现代国企研究 2017(22)
- [21].牛市跨期套利交易分析[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2(24)
- [22].欧元区EU[J]. 上海经济 2015(10)
- [23].套利交易在创新型套保操作中的应用[J]. 饲料广角 2010(22)
- [24].探讨企业投资低风险金融市场途径[J]. 上海国资 2011(05)
- [25].LL套利交易的近期走势分析[J]. 塑料制造 2009(12)
- [26].从光大证券8.16事件解析ETF套利交易[J]. 时代金融 2013(32)
- [27].基于泛化的套利交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计算机科学 2017(S1)
- [28].记账式国债柜台套利交易可行性分析[J]. 债券 2012(03)
- [29].中国一季度进口了大约93万吨原铜及铜制品[J]. 功能材料信息 2009(03)
- [30].渡边太太新旋风[J]. 董事会 2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