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蟹科论文-蒋维,陈惠莲,刘瑞玉

豆蟹科论文-蒋维,陈惠莲,刘瑞玉

导读:本文包含了豆蟹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倒颚蟹属,豆蟹科,新记录,中国海

豆蟹科论文文献综述

蒋维,陈惠莲,刘瑞玉[1](2007)在《中国海倒颚蟹属(甲壳动物亚门:十足目:豆蟹科)两新记录种》一文中研究指出长期以来,中国海倒颚蟹属仅记录一种,即渤、黄、东海底栖动物常见种异足倒颚蟹AsthenognathusinaequipesStimpson,1858。作者对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标本馆收藏的采自中国海的全部倒颚蟹属标本进行系统研究后共发现除该种外还有以下2种,为中国海的新记录:宽身倒颚蟹AsthenognathusgallardoiSer埁neandSoh,1976和六角倒颚蟹AsthenognathushexagonumRath-bun,1909,均采自南海北部。异足倒颚蟹为中国北方和东部海域常见种,但未见于南海。六角倒颚蟹与异足倒颚蟹形态上较相似。两者差异在于六角倒颚蟹头胸甲六角形,后缘约与额-眼眶缘等宽,背面有2对凹陷,后侧缘有2条颗粒脊,而异足倒颚蟹头胸甲后缘约为额-眼眶缘宽的1.5倍,背面仅有浅横沟。宽身倒颚蟹与其他两种形态差异较大,头胸甲宽约为长的1.9倍。(本文来源于《海洋与湖沼》期刊2007年01期)

蒋维[2](2006)在《中国海豆蟹科Family Pinnotheridae分类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根据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收藏的豆蟹科标本和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了中国海域豆蟹科的分类学研究。作者克服了豆蟹科分类难度大,研究积累较少,种的界限不清等困难,在短期内初步查清了中国海域豆蟹科种类及分布情况,共记述5亚科12属40种。发现4新记录属,9新记录种,和豆蟹属1未定种Pinnotheres sp.,丰富了中国海豆蟹科区系内容,列出了共栖种中国海域全部记录过的宿主。 作者对鉴定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中型叁强蟹Tritodynamia intermedia Shen,1935是否为霍氏叁强蟹Tritodynamia horvathi Nobili,1905的同物异名”进行了细致比较、研究,否定了通行多年的Sakai(1976)的“T.intermedia Shen为T.horvathi Nobili的次异名”的结论,肯定了二者均为有效种。 对中国海域豆蟹科种类地理分布初步研究表明其分布与日本海域和东南亚海域都有相似之处,但有显着不同:仅发现于中国海域而未见于日本海域的豆蟹属Pinnotheres多达8种:涨腹豆蟹Pinnotheres excussus Dai et al.,1980,球豆蟹Pinnotheres pilulus Dai et al.,1980,锯颚豆蟹Pinnotheres serrignathus Shen,1932,宽豆蟹Pinnotheres dilatatus Shen,1932,青岛豆蟹Pinnotheres tsingtaoensis Shen,1932,海阳豆蟹Pinnotheres haiyangensis Shen,1932,钝颚豆蟹Pinnotheres obtusidentata(Dai et al.,1980),光豆蟹Pinnotheres luminatus Dai et al.,1980);仅发现于中国海域的叁强蟹属Tritodynamia有4种:福建叁强蟹Tritodynamia fujianensis Chen,1979,长腿叁强蟹Tritodynamia longipropodum Dai et al.,1980,宽身叁强蟹Tritodynamia dilatatum Yang et Sun,1996和海南叁强蟹Tritodynamia hainanensis Dai et al.g,1980;而未发现于中国海域的日本特有种多达13种。结果表明这一类群由于共栖和地域分化程度较高乃至地区性特有种数显着较多。 论文通过对豆蟹科系统分类和初步的动物地理学研究,搞清了中国海豆蟹科的种和分布、多样性及其宿主等基本情况。为今后研究豆蟹科种类生物学、生态学特性提供了基础资料。(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期刊2006-05-01)

戴爱云,冯钟琪,宋玉枝,陈国孝[3](1980)在《海南岛豆蟹科的新种与新纪录》一文中研究指出豆蟹科Pinnotheridae是一个包括许多小形蟹类的大科,其中绝大部分的种类与某些无脊椎动物,如腔肠动物、软体动物、棘皮动物以及环节动物等共栖或共生,不少种类则演变成半寄生性,因而在整个蟹类的系统发育中,这一类群的蟹类已演化成另一种特殊而有趣的区系类型。 其中以豆蟹亚科Pinnotherinae包括的种类最多,至目前为止,世界上已发现170余种(本文来源于《动物分类学报》期刊1980年02期)

豆蟹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根据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收藏的豆蟹科标本和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了中国海域豆蟹科的分类学研究。作者克服了豆蟹科分类难度大,研究积累较少,种的界限不清等困难,在短期内初步查清了中国海域豆蟹科种类及分布情况,共记述5亚科12属40种。发现4新记录属,9新记录种,和豆蟹属1未定种Pinnotheres sp.,丰富了中国海豆蟹科区系内容,列出了共栖种中国海域全部记录过的宿主。 作者对鉴定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中型叁强蟹Tritodynamia intermedia Shen,1935是否为霍氏叁强蟹Tritodynamia horvathi Nobili,1905的同物异名”进行了细致比较、研究,否定了通行多年的Sakai(1976)的“T.intermedia Shen为T.horvathi Nobili的次异名”的结论,肯定了二者均为有效种。 对中国海域豆蟹科种类地理分布初步研究表明其分布与日本海域和东南亚海域都有相似之处,但有显着不同:仅发现于中国海域而未见于日本海域的豆蟹属Pinnotheres多达8种:涨腹豆蟹Pinnotheres excussus Dai et al.,1980,球豆蟹Pinnotheres pilulus Dai et al.,1980,锯颚豆蟹Pinnotheres serrignathus Shen,1932,宽豆蟹Pinnotheres dilatatus Shen,1932,青岛豆蟹Pinnotheres tsingtaoensis Shen,1932,海阳豆蟹Pinnotheres haiyangensis Shen,1932,钝颚豆蟹Pinnotheres obtusidentata(Dai et al.,1980),光豆蟹Pinnotheres luminatus Dai et al.,1980);仅发现于中国海域的叁强蟹属Tritodynamia有4种:福建叁强蟹Tritodynamia fujianensis Chen,1979,长腿叁强蟹Tritodynamia longipropodum Dai et al.,1980,宽身叁强蟹Tritodynamia dilatatum Yang et Sun,1996和海南叁强蟹Tritodynamia hainanensis Dai et al.g,1980;而未发现于中国海域的日本特有种多达13种。结果表明这一类群由于共栖和地域分化程度较高乃至地区性特有种数显着较多。 论文通过对豆蟹科系统分类和初步的动物地理学研究,搞清了中国海豆蟹科的种和分布、多样性及其宿主等基本情况。为今后研究豆蟹科种类生物学、生态学特性提供了基础资料。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豆蟹科论文参考文献

[1].蒋维,陈惠莲,刘瑞玉.中国海倒颚蟹属(甲壳动物亚门:十足目:豆蟹科)两新记录种[J].海洋与湖沼.2007

[2].蒋维.中国海豆蟹科FamilyPinnotheridae分类学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6

[3].戴爱云,冯钟琪,宋玉枝,陈国孝.海南岛豆蟹科的新种与新纪录[J].动物分类学报.1980

标签:;  ;  ;  ;  

豆蟹科论文-蒋维,陈惠莲,刘瑞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