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分解炉内物理化学过程模拟和优化设计研究

水泥分解炉内物理化学过程模拟和优化设计研究

论文摘要

工业生产中的水泥预分解炉是整个水泥生产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热力反应容器。其作用是承担水泥生料的吸热分解,减轻回转窑的热负荷并降低水泥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量。目前对水泥分解炉的设计过程仍旧是采用冷态模型试验和中试试验,然后再经过工业放大进行设计。由于其内部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经过放大后的实际运行分解炉很难达到设计要求。对于分解炉的研究国内外趋向于采用成熟的数值理论技术并结合实验进行研究。理论研究方法多采用一维、二维简化模化,其模化结果只具有半定性的意义。三维全尺度模化大多集中在气固两相流动和独立的燃烧、分解过程上,模化结果具有一定的定性意义,但是对于分解炉内的物理化学过程揭示尚不够全面。因此在力求更加精细模化,以揭示分解炉内流动、燃烧、分解及其耦合关系的要求下,对于分解炉的全尺度模化进而进行分解炉的优化设计已成为国际上化工领域研究的重点。本文应工业界的需求,提出分解炉内物理化学过程的三维全尺度模化理论模型和优化设计方法,建立相应的数值求解方法和优化设计方案,对水泥预分解炉进行了如下研究:在推导三维圆柱坐标下流场输运方程的基础上,针对三维圆柱坐标下流场模化中存在的极点问题,通过推导极点处特殊网格的输运方程,提出了解决极点问题的新方法,并将其作为边界条件同时结合RNG k-ε湍流模型对双喷腾型分解炉进行了流场模拟,并和实验测试结果进行了比较,验证了极点问题处理的合理性。同时还推导了三维直角坐标下复杂结构造型的方法,对直角坐标下的旋喷结合分解炉进行了模化,预测了旋喷结合分解炉内的流场。在描述分解炉内气固两相流动输运方程的基础上,针对直角坐标下结构化网格处理颗粒轨迹时存在的堆积问题,提出了新的颗粒—壁面边界条件处理方法,解决了模化时颗粒堆积问题。创新性地提出了分解炉内燃烧、分解的“四混合分数”耦合模型,同时将焦炭燃烧的均相和非均相反应融入了化学反应过程。在全面建立描述分解炉内复杂物理化学过程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对工业生产中的双喷腾分解炉和旋喷结合分解炉进行了三维模化,模拟结果分析了分解炉内气体组分分布、温度分布、颗粒分布,并和现场测试结果进行了比较,验证了理论模型的准确性和合理性。通过对分解炉内氮氧化物生成过程的分析,在机理分析的基础上对分解炉内的NO生成和转化过程进行了模拟研究。在模拟结果得到验证的基础上,对现行主体2500t/d水泥生产线的双喷腾分解炉进行了参数优化研究,在以不影响生产为前提的条件下,考察了分级燃烧对分解炉内NO生成的影响,为实际生产中降低分解炉出口NO浓度提供了理论参考。提出了针对分解炉系统的优化设计研究思路,并且详细地介绍了分解炉虚拟样机的构造、正交设计合理安排实验方案、神经网络分析输入与输出之间强烈非线性关系、方差分析方法推断分解炉结构参数对结果的影响显著性以及利用遗传算法进行反推优化结构参数。通过将现代数学工具和分析方法以及机理模型进行有效地融合,将现场经验和理论方法相结合,建立起了一套较为完备的分解炉优化设计思路,并且得到了双喷腾分解炉优化后的结构参数。该论文成果已应用于实际工业实践,并在所承担的国家高技术发展863项目“水泥预分解窑低氮氧化物控制的技术研究”中作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手段得到了应用。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分解炉技术在水泥工业中的发展和本课题的任务
  • 1.1 水泥工业的发展概况
  • 1.2 预分解窑技术的发展
  • 1.3 分解炉技术的发展
  • 1.4 分解炉研究的国内、外状况
  • 1.5 本课题的研究任务与研究内容
  • 1.6 本章小结
  • 2 分解炉内湍流流场的模拟研究
  • 2.1 湍流流动模型分析
  • 2.2 K-Ε方程的修正
  • 2.3 湍流重正化群理论
  • 2.4 RNG K-Ε模型
  • 2.5 三维圆柱坐标系下极点问题研究
  • 2.6 直角坐标下旋喷结合分解炉的造型
  • 2.7 双喷腾分解炉内冷态单相流场的模拟研究
  • 2.8 旋喷结合分解炉内的流场模拟
  • 2.9 本章小结
  • 3 分解炉内物理、化学模型研究
  • 3.1 分解炉内气-固两相流动模拟
  • 3.2 燃烧、分解过程的耦合研究
  • 3.3 煤粉燃烧模型和生料分解模型
  • 3.4 CO 模型研究
  • 3.5 本章小结
  • 4 分解炉数值模拟研究
  • 4.1 双喷腾分解炉模拟研究
  • 4.2 旋喷结合分解炉模拟研究
  • 4.3 本章小结
  • 5 分解炉中NO 生成的模拟与优化研究
  • 5.1 研究背景
  • 5.2 水泥生产中NO 生成的描述
  • 5.3 分解炉中NO 生成机理分析
  • 5.4 分解炉中NO 生成的机理模型
  • 5.5 HCN 和 NO 的输运方程及计算模型
  • 5.6 模拟及结果分析
  • 5.7 分解炉分级燃烧技术的模拟优化
  • 5.8 本章小结
  • 6 分解炉优化设计研究
  • 6.1 分解炉优化设计分析
  • 6.2 分解炉虚拟样机的搭建
  • 6.3 正交设计
  • 6.4 神经网络
  • 6.5 方差分析
  • 6.6 遗传算法
  • 6.7 分解炉优化设计整体思路
  • 6.8 本章小结
  • 7 结论与建议
  • 7.1 全文总结
  • 7.2 对后续研究的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附录2 博士期间参与的项目
  • 相关论文文献

    • [1].高校物理化学过程考核初探与反思[J]. 广东化工 2013(18)
    • [2].新书架[J]. 气象 2014(12)
    • [3].硫燃烧呈色浅析[J]. 化学教育 2016(14)
    • [4].物理化学自主探究式学习初探[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6)
    • [5].物理化学过程性学业评价模式初探[J]. 化工管理 2016(29)
    • [6].锅炉结渣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 锅炉技术 2008(05)
    • [7].SCR反应物理化学过程模型及验证[J]. 车用发动机 2016(05)
    • [8].李峰[J]. 泰山学院学报 2018(03)
    • [9].锂离子电池界面物理化学过程的原位扫描探针显微研究(英文)[J]. Science Bulletin 2015(09)
    • [10].钢铁流程结构分析及能耗评价[J]. 金属世界 2015(01)
    • [11].用等离子化学合成法制取的陶瓷超细粉料的单位表面积[J]. 耐火与石灰 2008(03)
    • [12].知识问答[J]. 涟钢科技与管理 2016(03)
    • [13].沙尘颗粒物传输特征研究进展[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6(18)
    • [14].生物大分子结晶技术研究进展[J].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2011(07)
    • [15].青藏高原云的研究进展[J].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08(01)
    • [16].玻璃化转变对食品干燥贮藏的影响[J]. 粮食流通技术 2012(03)
    • [17].材料类专业物理化学课程教学思考[J]. 亚太教育 2016(17)
    • [18].花岗岩研究进展[J].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12(03)
    • [19].在焊接实训中应注意的事项[J]. 考试周刊 2014(38)
    • [20].生命诞生早期的物理与化学过程[J]. 科学 2013(05)
    • [21].柴油发动机尾气颗粒物研究进展[J]. 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学报 2010(01)
    • [22].集成电路油墨打印标记牢度探讨[J]. 电子与封装 2008(07)
    • [23].前言[J]. 中国科学:化学 2014(08)
    • [24].《雾物理化学研究》出版[J]. 气象科技进展 2014(05)
    • [25].化学工业出版社化学专业图书推荐[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15(03)
    • [26].钢氧化磨损的轻微-严重磨损转变[J]. 材料研究学报 2012(01)
    • [27].数值模拟在焊接中的应用分析[J]. 电焊机 2012(06)
    • [28].煤炭焦化过程及结焦机理分析[J]. 科技风 2011(02)
    • [29].以能量方法研究紫外辐射在大气中的传输[J]. 环境科学学报 2010(04)

    标签:;  ;  ;  ;  ;  ;  ;  ;  

    水泥分解炉内物理化学过程模拟和优化设计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