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史观视域中曼海姆知识社会学思想研究

唯物史观视域中曼海姆知识社会学思想研究

论文摘要

本文旨在从唯物史观的视域出发来分析、评价和研究曼海姆知识社会学的相关思想及其所涉及的各种理论问题。曼海姆知识社会学是在已有的思想基础和社会背景下产生的。马克思、涂尔干和舍勒三位思想前驱对知识社会学都做出了重要的探索和贡献。马克思唯物史观和意识形态理论中蕴藏着丰富的知识社会学思想,唯物史观的核心命题“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也是知识社会学的核心命题;涂尔干的知识社会学思想则是在他的宗教理论中得到隐约阐述的,他认为宗教是人类的“集体表象”,知识源于宗教和社会;舍勒在其已有的现象学分析框架内,对诸如知识的类型及其社会起源、知识的运动形式、知识与政治、贸易、阶级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颇有创见的分析。西方现代性危机和魏玛共和国危机分别是曼海姆知识社会学出场的大、小背景。曼海姆知识社会学是以意识形态分析为逻辑起点的。他对意识形态的特殊概念和总体概念、意识形态概念的特殊阐述与一般阐述、评价性的意识形态和非评价性的意识形态、意识形态与虚假意识、意识形态与乌托邦等范畴作了详细辨析,并讨论了集体无意识问题。曼海姆主张对各种具有视角性的知识进行综合,并试图让“知识分子”这一特殊社会群体去完成这一历史任务。曼海姆基本建立起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社会学的科学范式。他分析了知识社会学的出场“位系”,对知识社会学的性质、范围、前提、特征以及分析程序等做了较为明晰的界定。他认为,“思想的存在决定”是知识社会学的核心思想,诸如竞争、代等“超理论因素”不论对知识的形式还是对知识的内容都具有根本性的决定作用。具有代表性概念的含义、反概念、思维模式、抽象层次以及本体论预设等诸思想要素都会反映出特定的社会过程的影响和渗透。曼海姆知识社会学存在诸多的理论问题和逻辑矛盾。其中,“反身性问题”、“相对主义问题”以及“两种知识的划分问题”是针对曼海姆知识社会学批评和争论的焦点所在。为了化解这些问题和矛盾,曼海姆本人和其他知识社会学家作了种种探索。文章在总结和分析前人理论的基础上,从不同方面对曼海姆知识社会学中的理论问题进行重新理解和定位。曼海姆知识社会学具有重要的认识论意义。曼海姆在其知识社会学视域中对传统理性主义的认识论展开深入的反思和批判。文章借鉴曼海姆的批判视角,从实践观、主体观、客体观和真理观四个向度对传统马克思主义教科书的认识论进行了全方位的反思。文章认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本质上是实践认识论,其认识主体是具有多方面属性的从事实践活动的现实的人,认识客体本质上属于社会存在的范畴,作为认识结果的真理是融合了“以我观之”、“以物观之”和“以人观之”三维向度的产物。在唯物史观视域中,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是统一的。经验、理论与真理属于不同的范畴,经验只具有“特殊有效性”、理论具有“一般有效性”,而真理才具有“普遍有效性”。视角主义是分工的产物,但其又会在分工基础上所形成的交往实践中得到克服。文章认为,我们应该挖掘唯物史观的认识论意义,特别是要充分挖掘“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一唯物史观核心命题的认识论意蕴。文章比较了曼海姆知识社会学与马克思唯物史观之间的异同。就相同之处而言,两者都坚持历史主义的分析方法、都坚持从基础性的社会结构去理解思想观念、都将思想的主体理解为集体和社会而非个人。就相异之处而言,两者对现代思想困境的诊断与施救方式不同、两者对意识形态基本性质的理解不同、两者所假托的履行社会历史任务的社会主体不同、两者关于思想与存在之关系的联系机制不同、两者对客观的社会科学知识何以可能的回答不尽相同。两者间的差异本质上属于自由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对立。曼海姆知识社会学核心命题的逻辑归宿应是“实践基础知识与社会的相互建构”。不论是传统知识社会学所主张的“社会决定论”,还是其他一些思想流派所强调的“知识决定论”,都具有片面化的倾向。即使是伯格和卢克曼等人所提出的知识与社会的相互建构理论,由于他们囿于现象学社会学的理论立场,也未能把握住知识与社会之关系的本质。我们应立足“实践”这一核心范畴理解知识与社会间的关系。曼海姆知识社会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就理论意义而言,它可以为我们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提供重要“参照系”和思想资源;就实践意义而言,它既可以为我们构建一个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健康和谐的思想文化生态提供重要引导和启发,也可以为我们抵制西方自由主义的普世话语提供学理支撑。曼海姆晚期的计划重建理论与其中期的知识社会学都是寄望知识精英这一社会阶层去化解西方自由主义所引发的社会危机,本质上都属于自由主义的改良主义,但对化解自由资本主义的紧张与混乱也具有积极意义。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问题的提出及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三、论文的研究思路、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
  • 四、主要创新及不足
  • 第一章 曼海姆知识社会学的思想前驱和出场背景
  • 第一节 马克思: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 一、马克思知识社会学思想的理论基础:唯物史观
  • 二、马克思知识社会学思想的核心命题: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 三、马克思知识社会学思想的其他内容
  • 第二节 涂尔干:社会在宗教与知识形成中的决定作用
  • 一、实证主义:涂尔干知识社会学思想的方法论基础
  • 二、宗教是社会和集体生活的产物
  • 三、知识起源于宗教和社会
  • 第三节 舍勒的知识社会学思想
  • 一、舍勒知识社会学思想的社会历史观批判
  • 二、知识类型及其社会根源
  • 三、知识发展与政治发展的关系
  • 第四节 曼海姆知识社会学的出场背景
  • 一、曼海姆知识社会学出场的“大背景”:西方现代性危机
  • 二、曼海姆知识社会学出场的“小背景”:魏玛共和国危机
  • 第二章 曼海姆知识社会学的逻辑起点:意识形态分析
  • 第一节 多维视角下的意识形态概念
  • 一、意识形态的特殊概念和总体概念
  • 二、意识形态的特殊阐释与一般阐释
  • 三、“评价性”和“非评价性”的意识形态分析方法
  • 四、意识形态与虚假意识
  • 第二节 意识形态、乌托邦与社会现实
  • 一、意识形态与乌托邦:从超越走向辩护还是从超越走向革命?
  • 二、当代形势下的乌托邦
  • 三、“通过对意识形态和乌托邦的分析探寻现实”
  • 四、意识形态、乌托邦与集体无意识
  • 第三节 知识综合及其社会主体:自由漂浮的知识分子
  • 一、知识综合的必要性
  • 二、知识综合面临的两个问题
  • 三、知识综合的主体:自由漂浮的知识分子
  • 四、如何看待曼海姆的知识综合方案及其知识分子理论
  • 第三章 曼海姆知识社会学的主要内容
  • 第一节 知识社会学问题的“位系”
  • 一、“位系”的四重组合因素
  • 二、新的思想解释模式所引发的变化
  • 第二节 知识社会学的性质、前提、特征与分析进路
  • 一、知识社会学的性质和范围
  • 二、知识社会学的前提
  • 三、知识社会学的研究特征
  • 四、知识社会学的分析进路
  • 第三节 知识社会学的核心命题:“知识的存在决定”
  • 一、知识类型问题
  • 二、存在基础问题
  • 三、知识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 第四节 两种超理论因素—代与竞争
  • 一、“代”及其对思想文化的影响
  • 二、作为文化现象的竞争
  • 第五节 社会过程对思想“视角”的渗透
  • 一、概念的含义和反概念
  • 二、概念的缺乏和基本的思想范畴
  • 三、思维模式
  • 四、抽象层次
  • 五、思想中潜伏的本体论预设
  • 第四章 曼海姆知识社会学的几个主要理论问题
  • 第一节 曼海姆知识社会学的“反身性”问题
  • 一、“曼海姆悖论”的由来与内涵
  • 二、“曼海姆悖论”的诸种化解之道
  • 三、如何看待“曼海姆悖论”
  • 第二节 曼海姆知识社会学的“相对主义”问题
  • 一、两种语境中的相对主义
  • 二、曼海姆对相对主义的三种化解之道
  • 三、如何看待曼海姆知识社会学的相对主义问题
  • 第三节 曼海姆知识社会学中两种知识的划分问题
  • 一、曼海姆的自然科学知识观
  • 二、从知识社会学到科学知识社会学
  • 三、如何看待自然科学与社会的关系
  • 第五章 曼海姆知识社会学的认识论后果
  • 第一节 曼海姆对传统认识论的批评
  • 一、认识论与专门科学
  • 二、对传统真理观的批判
  • 三、对实证主义知识观的批判
  • 四、知识社会学与思想的真理效度之关系
  • 五、视角主义与客观性问题
  • 第二节 对传统教科书中认识论问题的反思—曼海姆的启发
  • 一、狭隘化和理性主义化的实践观
  • 二、抽象的认识主体观
  • 三、自然主义的认识客体观
  • 四、客观主义的真理观
  • 第三节 关于实践认识论的几点思考
  • 一、认识主体:从事实践活动的现实的人
  • 二、认识客体:社会存在,即人化自然与社会
  • 三、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统一
  • 四、真理问题
  • 五、分工、交往实践与视角主义
  • 六、“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认识论意蕴
  • 第六章 曼海姆知识社会学与马克思唯物史观的比较
  • 第一节 曼海姆知识社会学与马克思唯物史观的联系
  • 一、分析方法:黑格尔历史主义的影响
  • 二、社会结构:从“下层基础”理解思想之“上层建筑”
  • 三、思想主体:集体和社会而非个人
  • 第二节 曼海姆知识社会学与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区别
  • 一、两者对现代思想困境的诊断与施救方式不同
  • 二、两者对意识形态基本性质的理解不同
  • 三、两者所假托的履行历史任务的社会主体不同
  • 四、两者关于思想与存在之关系的联系机制不同
  • 五、两者对社会科学知识的评判标准不尽相同
  • 第七章 曼海姆知识社会学的逻辑归宿与现实意义
  • 第一节 曼海姆知识社会学核心命题的逻辑归宿
  • 一、“社会决定论”或“知识决定论”
  • 二、现象学社会学:知识与社会的相互建构
  • 三、逻辑归宿:实践基础上知识与社会的相互建构
  • 第二节 曼海姆知识社会学的现实意义
  • 一、曼海姆知识社会学可以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提供思想资源
  • 二、曼海姆知识社会学对我们构建和谐的思想文化生态有借鉴价值
  • 三、曼海姆知识社会学是抵制西方自由主义的普遍主义的有力武器
  • 余论:曼海姆晚期的计划重建理论及与其中期的知识社会学思想的比较
  • 附录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知识社会学视角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基本要素分析[J]. 文理导航(上旬) 2017(04)
    • [2].知识、意识形态、权力与政治——解读福柯知识社会学[J]. 湖北工业大学学报 2008(06)
    • [3].在知识、意识形态与政治之间——关于曼海姆知识社会学的深层次剖析[J].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9(01)
    • [4].知识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及启示[J]. 当代旅游(高尔夫旅行) 2018(10)
    • [5].犯罪学价值实现处遇的反思——知识社会学的立场与方法[J]. 青少年犯罪问题 2012(03)
    • [6].科学的知识社会学维度——兼论马克思与恩格斯的科学观差异[J].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 2019(02)
    • [7].从知识社会学的角度看社会思潮的形成途径及其现实意义[J].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3)
    • [8].基于知识社会学视角论外语教师的“知识人”角色[J]. 英语教师 2018(14)
    • [9].“知识—社会”关联的构建——曼海姆、默顿知识社会学的一种比较[J].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1)
    • [10].知识社会学对同代人群体价值观形成的研究及其启示[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19(07)
    • [11].文化资本与符号暴力——论布迪厄的知识社会学[J]. 理论探讨 2015(01)
    • [12].曼海姆知识社会学理论下舞蹈艺术的文化特性[J].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6)
    • [13].论数学知识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关联范畴与理论维度[J].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2016(03)
    • [14].知识社会学与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6)
    • [1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普法教育的历程回顾与对策展望——一种知识社会学的分析视角[J]. 学术论坛 2018(05)
    • [16].《曼海姆的知识社会学》一书出版[J].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2(02)
    • [17].当代中国法理学的变化与反思——一个局内人的知识社会学观察[J].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1)
    • [18].“新的社会阶层”概念辨析——一个知识社会学的考察[J]. 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8(02)
    • [19].理性大学·学术资本大学·民主大学——大学转型的知识社会学阐释[J]. 高等教育研究 2012(12)
    • [20].知识社会学视域中的社会学学科研究状况——基于1993~2012年国家社科基金社会学立项课题的统计分析[J]. 石家庄理工职业学院学术研究 2015(04)
    • [21].知识生产者:记者社会角色的另一种想象[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8(08)
    • [22].知识社会学视域中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J].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2018(06)
    • [23].中国大学知识生产方式演变的动力机制——知识社会学的阐释[J]. 江苏高教 2019(04)
    • [24].知识社会学视野下的课程表研究[J]. 基础教育研究 2017(23)
    • [25].社会科学的价值论困惑——基于知识社会学的分析[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14(01)
    • [26].一种新的互联网知识传播范式:“知识付费”的逻辑与反思[J]. 新闻与写作 2018(04)
    • [27].《曼海姆的知识社会学》一书出版[J].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2(03)
    • [28].重新审视近代西方图书馆史——以知识社会学为视角[J]. 图书馆论坛 2018(09)
    • [29].客观或团结:美国大众传播知识社会学的两种类型[J]. 国际新闻界 2018(07)
    • [30].论舍勒的知识生产观——以《知识社会学问题》为例[J].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9(04)

    标签:;  ;  ;  ;  ;  ;  

    唯物史观视域中曼海姆知识社会学思想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