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1949年民国绘画史学史视野下的滕固史学

1912-1949年民国绘画史学史视野下的滕固史学

论文题目: 1912-1949年民国绘画史学史视野下的滕固史学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中国古典文献学

作者: 沈玉

导师: 陈振濂

关键词: 滕固,滕固史学,现代绘画史学,年民国绘画史学史,德国模式

文献来源: 浙江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史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悠久的历史,但具有现代学科意义上的“史学”以及史学史的研究,即从观念到方法等各个方面对史学加以系统的研究,则要等到近现代中西文化交流与冲突以后才出现。中国绘画史学史研究作为史学史研究的一个分支,在我国发展的历史还较短,有关绘画史学史研究较为系统的论著及论文至今尚不多见。其中对民国绘画史学史的研究,即从史学史的角度对民国时期的绘画史学发展过程及绘画史学理论的研究则更是少之又少。 滕固,作为民国时期一位学贯中西同时具有现代意义的著名学者和美术史家,曾留学日本、德国,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第一个引进并介绍西方现代美术史研究方法。在其短暂的一生中,致力于美术史研究与美术考古研究,成为中国现代文化转型时期一位不可忽视的中坚人物。然而在民国绘画史学史的研究中,对他的研究则近乎是一项空白。近几年来,一些美术史研究学者已经开始关注这一问题,并有一些零星的研究论文相继发表。但目前对滕固及其绘画史学思想的研究仅限于一般性的介绍,从史学理论与方法论方面进行深究的成果极少。本学位论文试图对民国时期绘画史学史视野下的滕固及其具有“德国模式”的绘画史学思想与方法进行一些探索,以期对民国绘画史学史的全貌作一较为客观、系统的介绍与提示。 本论文所讨论的滕固绘画史学思想与方法中的“德国模式”,是德国、瑞士、奥地利等德语国家所共通的一种文化与学术模式,在艺术史领域则表现为一种科学的、哲学的与思辨的、美学的艺术史研究观念与方法论。为了叙述的方便,并与文中所提到的艺术史研究中的“日本模式”相对应,特将这种德语国家的模式简称之为“德国模式”。 本论文以民国绘画史学史作为背景,以滕固及其绘画史学思想和方法为研究核心和切入口,即把民国绘画史学史视野下的滕固绘画史学融入到当时的社会、历史大背景中去,从时代的、文化的、学术的和学者个人的要素中揭橥滕固史学构成的理由——从横向上,把握这一时期的中外文化、学术及史学发展状况,特别是德语国家艺术史研究的思维与方法模式对滕固绘画史学的影响;从纵向上,从滕固本人的学术渊源、治学方法及史学成就等方面,把握这一时期滕固绘画史学的特点,即在概括民国时期绘画史学总体发展的基础上,对这一时期滕固绘画史学的思想、史学研究方法、史学理论成果的积累以及对当时绘画史学的影响进行较为客观、详尽的分析和阐述。以此为契机,对民国绘画史学史视野下的滕固绘画史学给予关照,并揭示出滕固绘画史学的成就对当代中国绘画史学的研究所具有的重要启示意义。

论文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二章 滕固史学与民国时期中国绘画史学的现代转型

一、民国时期中国绘画史研究的传统模式

(一) 对中国传统绘画史研究的简短回顾

(二) 古代画论在民国时期的中国绘画史研究中的地位以及影响

二、民国时期中国绘画史学中的“德国模式”与“日本模式”

(一) “德国模式”——西方现代艺术史学的典范

1、哲学思辨与理性思维

2、学科分类的现代意识

3、社会文化视角与大文化史观

4、风格史的研究方法及以作品为本位的绘画史观

(二) 渊源于“德国模式”的“日本模式”

1、日本模式

2、“日本模式”对中国绘画史研究的影响

三、德国学术思维与滕固史学

(一) 滕固史学的学术背景

1、客观背景

2、主观背景

(二) 滕固史学的社会宣介与组织活动概况

1、史学论著译介

2、中国艺术史学会的发起组织

3、主编《中国艺术论丛》

第三章 “德国模式”观照下的滕固史学要

一、滕固史学思想中的艺术哲学立场与艺术科学意识

(一) 艺术哲学立场

(二) 艺术科学意识

二、滕固史学思想中的文化史观

(一) 布克哈特、兰普勒希特文化史观对滕固史学之影响

(二) 梁启超、蔡元培文化史观对滕固史学之意义

(三) 滕固文化史观之内涵

三、滕固绘画史学方法探究

(一) 对两部绘画史著《中国美术小史》和《唐宋绘画史》的考察与比较

(二) 对其它绘画史论著的考察

四、滕固绘画史学中对美术考古方法的利用

第四章 滕固史学对当代中国绘画史学的启示

一、滕固史学对中国绘画史学发展的积极意义

二、滕固史学的局限

三、滕固史学在当代中国绘画史学中的影响力

第五章 结语

附录一、滕固主要著作及论文年表

附录二、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发布时间: 2005-09-14

参考文献

  • [1].民国时期中国绘画史叙述模式研究[D]. 段汉武.浙江大学2006
  • [2].转型与守护—郑午昌《中国画学全史》研究[D]. 褚庆立.南京艺术学院2013
  • [3].论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美学概念的“似”[D]. 过晓.南京艺术学院2011
  • [4].中国人物画笔线特质研究[D]. 方正.中国美术学院2012

相关论文

  • [1].转型与守护—郑午昌《中国画学全史》研究[D]. 褚庆立.南京艺术学院2013
  • [2].中国画现代转型两大途径的形成[D]. 惠蓝.中国美术学院2004
  • [3].20世纪中国书学疑古考辨之研究[D]. 徐清.浙江大学2005
  • [4].在20世纪中国美术教育情境中的吕斯百[D]. 关红实.南京师范大学2005
  • [5].20世纪中国绘画美学[D]. 孔新苗.山东大学2005
  • [6].清末民国海上书画家润例与生存状态研究[D]. 胡志平.浙江大学2007
  • [7].民国以来中国古书画鉴定方法与观念之转型研究[D]. 林如.浙江大学2008

标签:;  ;  ;  ;  ;  

1912-1949年民国绘画史学史视野下的滕固史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