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研究以家蚕和甜菜夜蛾为试虫,测定了溴虫腈对两种试虫的选择毒性差异,并提取了家蚕和甜菜夜蛾的线粒体,研究溴虫腈对两种试虫线粒体内氧化磷酸化的阻断差异;比较了家蚕和甜菜夜蛾细胞色素P450的差异;探讨了各解毒酶代谢和穿透作用对溴虫腈选择作用的协同关系。主要结果如下:1.采用食下毒叶法在室内测定了溴虫腈对各龄期家蚕的毒性,48h结果表明,溴虫腈对各龄期家蚕的LC50值分别为122.06、85.25、103.78和243.14 mg·L-1,其中3龄家蚕最为敏感。采用浸叶法在室内测定了溴虫腈对甜菜夜蛾的毒力,对2至5龄期甜菜夜蛾的LC50值分别为0.1979、0.2774、0.4307和0.9643 mg·L-1。其中2龄甜菜夜蛾幼虫最为敏感。溴虫腈对相同龄期幼虫2龄和3龄的家蚕和甜菜夜蛾幼虫的毒力分别相差616.77倍和307.32倍,毒性选择性很高。2.采用点滴法测定了PBO(增效醚)、SV1(增效磷)、DEM(顺丁烯二酸二乙酯)、TPP(磷酸三苯酯)对溴虫腈的增效作用。结果表明,点滴TPP后,溴虫腈对两种试虫均增效显著,对家蚕的增效倍数为2.83倍,对甜菜夜蛾增效2.9倍。点滴DEM后,溴虫腈对甜菜夜蛾增效最为显著,增效3.61倍;对家蚕略有增效,增效倍数仅为1.06。点滴SV1后,对家蚕略有增效,对甜菜夜蛾增效不显著。点滴PBO后,对两种试虫的毒力增效均不显著,尤其对甜菜夜蛾,出现毒力降低现象。3.氧化磷酸化解偶联试验结果表明,甜菜夜蛾处理组和对照组粒体中氧化磷酸化过程无机磷变化(ΔPi)差异显著。随着浓度的增加,ΔPi有增大趋势。而家蚕处理组和对照组线粒体中氧化磷酸化过程无机磷变化(ΔPi)差异不显著。ΔPi变化大,说明对氧化磷酸化过程的影响大。溴虫腈在对家蚕线粒体解偶联过程中ΔPi没有明显变化,表明溴虫腈对家蚕毒性低。4.呼吸代谢加快是昆虫抵御外来侵入有毒物质的一种方式。结果表明,只有以溴虫腈50μg/g处理的家蚕有呼吸峰出现,且随着测试时间延长,呼吸量变化和对照组呼吸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甜菜夜蛾处理组呼吸变化量均有高峰出现,以25μg/g处理组大约在处理9 h后达到呼吸顶峰,此时呼吸量为对照组的1.5倍;以50μg/g处理组呼吸变化量在处理6h时达到呼吸最高峰,呼吸量为对照组的3.6倍。5.加入酶抑制剂前后对解毒酶的活性有不同的影响。抑制剂对家蚕体内羧酸酯酶、GST均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但对多功能氧化酶无影响。溴虫腈对家蚕和甜菜夜蛾的解毒酶均有不同程度的激活作用。加入增效剂剂量在一定范围内与酶抑制率呈正相关关系,当剂量超过一定范围时,酶抑制率保持在一定水平,不再随剂量增加而递增(如甜菜夜蛾PBO对MFO和DEM对GST的抑制作用)。家蚕体内的多功能氧化酶由于量少且活性极低,无法测出其活性及含量。6.溴虫腈对家蚕和甜菜夜蛾酚氧化酶均有激活作用。随着溴虫腈处理时间的增加,家蚕的酚氧化酶比活力和增长率与时间成正比递增;甜菜夜蛾酚氧化酶的活性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与时间成正比增长,增长比率是先增后减。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1 引言1.1 溴虫腈的研究概况1.1.1 发展简史1.1.2 作用机理研究1.1.3 抗性研究1.2 家蚕、甜菜夜蛾的生物学特征1.2.1 家蚕的生物学特性1.2.2 甜菜夜蛾生物学特征1.3 研究意义2 材料与方法2.1 供试药剂、试剂和主要仪器2.1.1 供试药剂2.1.2 化学试剂2.1.3 生化测定主要化学试剂2.1.4 试验用主要仪器2.2 试虫及饲养2.2.1 家蚕及饲养2.2.1.1 家蚕品种2.2.1.2 桑树树龄2.2.1.3 饲养2.2.2 甜菜夜蛾饲养2.3 溴虫腈对家蚕和甜菜夜蛾的毒性测定2.3.1 溴虫腈对家蚕的毒性测定方法2.3.2 溴虫腈对甜菜夜蛾毒力测定方法2.4 增效剂的增效作用测定2.5 作用机理研究方法2.5.1 线粒体的提取制备及解偶联活性测定2.5.1.1 试剂配置2.5.1.2 线粒体的制备2.5.1.3 酶源蛋白质含量测定2.5.1.4 实验步骤2.5.2 表皮穿透差异性测定2.5.2.1 样品前处理2.5.2.2 测定2.5.3 呼吸活性测定2.5.4 细胞色素P450 含量及O-脱甲基酶活性测定2.5.4.1 细胞色素P450 含量测定2.5.4.2 O-脱甲基酶活性测定2.5.5 羧酸酯酶(CarE)比活力测定2.5.5.1 试剂的配制2.5.5.2 标准曲线的制备2.5.5.3 酶源的制备2.5.5.4 羧酸酯酶比活力测定2.5.6 羧酸酯酶米氏常数(Km)、最大反应速度(Vmax)测定2.5.6.1 测定方法2.5.6.2 测定步骤2.5.6.3 结果与计算2.5.7 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力测定2.5.7.1 试剂配制2.5.7.2 酶源的制备2.5.7.3 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力测定2.5.8 酚氧化酶活性测定2.5.8.1 PPO 的提取与分离2.5.8.2 酶活力测定方法3 结果与分析3.1 溴虫腈对家蚕、甜菜夜蛾的急性毒性3.2 酶抑制剂对溴虫腈的增效作用3.3 对线粒体氧化磷酸化过程解偶联活性测定3.4 溴虫腈对家蚕和甜菜夜蛾表皮穿透差异比较3.5 溴虫腈对家蚕和甜菜夜蛾的呼吸活性3.6 P450 含量及活性测定3.7 羧酸酯酶的比活力及其动力学常数3.7.1 羧酸酯酶的比活力3.7.2 家蚕和甜菜夜蛾羧酸酯酶的Km 值及Vmax 比较3.8 家蚕和甜菜夜蛾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活性3.9 溴虫腈对家蚕和甜菜夜蛾酚氧化酶的影响4 讨论4.1 溴虫腈在家蚕和甜菜夜蛾间的毒性选择性及其意义4.1.1 溴虫腈在家蚕和甜菜夜蛾间的毒性选择性4.1.2 对我国桑蚕业生产实践的意义4.1.3 对农药创新的启发4.2 溴虫腈在家蚕和甜菜夜蛾间选择性机理分析4.2.1 溴虫腈对氧化磷酸化的影响4.2.2 呼吸代谢的作用4.2.3 酶抑制剂的增效作用机制4.2.4 MFO 的作用4.2.5 表皮穿透作用的影响4.3 溴虫腈对昆虫酚氧化酶的作用5 主要结论及有待研究问题5.1 结论5.1.1 溴虫腈对家蚕和甜菜夜蛾的毒性5.1.2 MFO 对线粒体解偶联阻断调控的差异5.1.3 多种机制共同作用的协同效应5.2 有待继续研究的问题5.2.1 关于溴虫腈在桑园内的推广5.2.2 有关家蚕对药剂敏感的生化机制5.2.3 溴虫腈对家蚕的遗传影响本论文的创新之处6 参考文献7 致谢8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溴虫腈论文; 家蚕论文; 甜菜夜蛾论文; 选择毒性论文; 作用机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