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绿洲是存在于荒漠之中,能够为植物生长、人类生存提供可靠水源的一种生态区域。由此可见水是干旱区的主要制约因素,是绿洲的命脉。绿洲地区的许多生态环境问题都是由于人类的直接或间接活动引起的水量和水分平衡关系改变而产生的,例如耕地盐渍化或绿洲内部就地沙化;而合理的水资源利用可以改良土壤结构,增加粮食产量,改善绿洲内外生态环境,扩大绿洲面积,防治沙漠化。本文以察汗乌苏绿洲为对象,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对水资源现状、水资源供需平衡、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以及综合防沙治沙技术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在对水资源总量进行计算的基础上,对水资源评价、规划、开发、利用、管理等活动进行统筹安排,确保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在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允许范畴之内。然后根据本课题所做的试验,结合前人在绿洲防沙治沙领域内的研究成果,提出绿洲综合防沙治沙技术体系,并采用NDVI对防沙治沙效果进行评价。初步研究结论如下:(1)以2005年为现状水平年,规划水平年为2015年和2030年对察汗乌苏河流域进行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结合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结果,计划在2030年前改善灌溉面积为10600hm2,达到流域区内耕地灌溉条件基本全部得到改善的目标;2015年前完成哇沿水库的建设,基本能满足流域区的各种用水;2030年前完成夏日哈水库建设,作为抗旱调节水库;修建三座小水电站。(2)都兰绿洲综合防沙治沙技术体系主要包括工程防治技术体系和植被建设体系。化学材料固沙技术和机械沙障固沙技术二者构成了工程防治技术体系;绿洲防护林技术体系、固沙造林技术及围栏封育技术三者组成了植被建设技术体系。(3)利用NDVI方法对察汗乌苏绿洲防沙治沙效果进行评价,评价结果显示,十余年来该区域内植被覆盖度呈现出增长趋势。面积增加的包括3级(30%~60%覆盖度)和4级(60%~100%覆盖度),面积明显减少的是1级(0~10覆盖度)。表明该地区荒漠化土地得到了有效的治理,植被覆盖度的等级由低转变为较高。经过十余年来的综合治理,该地区内的荒漠化土地面积已经明显减少。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1 引言1.1 研究背景1.1.1 柴达木盆地生态环境问题1.1.2 都兰土地沙漠化现状1.2 研究目的和意义1.3 研究进展1.3.1 绿洲水资源利用1.3.2 绿洲荒漠化防治1.3.3 绿洲植被遥感2 研究区概况2.1 都兰自然概况2.1.1 地理位置2.1.2 地形地貌2.1.3 气候2.1.4 水文2.1.5 土壤植被2.2 社会经济概况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3.1 研究方法3.1.1 河流水资源现状调查方法3.1.2 国民经济需水总量计算3.1.3 水资源利用规划及供需平衡分析3.1.4 样方调查3.1.5 生物多样性测度3.1.6 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计算及转换3.2 技术路线4 察汗乌苏绿洲水资源现状调查4.1 察汗乌苏绿洲水系4.2 降水情况4.2.1 降水量及时空分布4.2.2 降水量的丰枯变化4.3 蒸发情况4.4 干旱指数4.5 地表水资源量4.5.1 流域年径流量及年内、年际变化4.5.2 年径流量序列近似周期分析4.5.3 年径流量丰枯变化分析4.6 地下水资源量4.7 水资源总量4.8 小结5 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及供需平衡分析5.1 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5.1.1 规划背景5.1.2 规划水平年与目标5.1.3 节水规划5.2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5.2.1 国民经济需水总量5.2.2 可供水量5.2.3 供需平衡分析5.3 水资源配置思路5.4 水源工程及枯水年份供水应急措施5.4.1 当地水源工程5.4.2 枯水年份水资源配置应急措施5.5 水电开发规划5.6 水资源保护规划5.7 水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5.8 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的措施5.9 小结6 绿洲综合防沙治沙技术体系6.1 植被建设技术体系6.1.1 封育技术6.1.2 围栏封育技术效果研究6.1.3 固沙造林技术6.1.4 绿洲防护林技术6.2 工程防治技术体系6.2.1 机械沙障固沙技术6.2.2 化学材料喷剂固沙技术6.2.3 工程防治成本与推广应用分析7 基于NDVI方法的防沙治沙效果评价7.1 植被覆盖度等级7.2 不同覆盖等级的面积变化7.3 绿洲植被覆盖度变化影响因子7.3.1 生态恢复治理措施7.3.2 气候因素7.3.3 水资源利用因素7.4 小结8 结论与建议8.1 结论8.2 建议参考文献个人简介导师简介获得成果致谢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绿洲论文; 水资源论文; 沙漠化论文; 防沙治沙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