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主体论文-俞华芳

言语主体论文-俞华芳

导读:本文包含了言语主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散文教学,贾平凹,《一棵小桃树》,言语

言语主体论文文献综述

俞华芳[1](2019)在《品“言”悟“意”,走进言语主体的内心世界——以《一棵小桃树》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散文教学需要把握情感和审美的主旋律,言语是作者表现情感和审美世界的途径。贾平凹的《一棵小桃树》的教学,可以从作者在文中的陌生化用词、独特的迭词和语气词、矛盾反常的表达、多次反复的词语等独特的言语中去品味,从而体悟作家丰富的情感世界和审美世界。(本文来源于《教学月刊·中学版(语文教学)》期刊2019年Z1期)

李晓奎[2](2018)在《在文本对话中培育言语主体的言语智慧》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文献梳理我们发现,言语智慧有以下几层意义:第一层意义是人在言语这一行为活动中流露出的对言语敏锐感;第二层意义是言语实践表现的技能,表达的智慧;第叁层意义是个性化语言、智性思维、人文元素等熔铸而成的言语品质、言语人格、生命智慧。在文本对话中培育言语主体的言语智慧是指:阅读教学中,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作者、编者和教师自我通过与文本(言语作品)丰富的主体间性言(本文来源于《语文教学与研究》期刊2018年17期)

闫勇[3](2016)在《关注言语主体,提升语言运用的实效》一文中研究指出2014年,"全国青年教师小学语文教学观摩活动"首次将课堂教学划分为阅读课和表达课两大系列。所谓阅读课系列是指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和语言运用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包括基于教科书的识字课、精读课、略读课、单元整组学习课、课外阅读指导课等;表达课系列是指以培养学生表达和交流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包括基于课文的读写结合课、作文指导与讲评课、口语交际课、综合性学习活动课等。(本文来源于《小学语文》期刊2016年11期)

许祖华[4](2015)在《鲁迅小说的言语主体与抒情的话语及语用修辞》一文中研究指出鲁迅小说的言语主体主要有叁类,一类是文外叙述者,一类是文内叙述者,一类是小说中的人物。这些言语主体的抒情的话语,虽然由于言语主体的身份不同,在小说中所担任的角色也不同,因此,这些抒情话语,不仅意味各不相同,而且,采用的修辞手段也各异,但无论是哪一类言语主体的抒情话语,从小说来看,都符合作为言语主体的身份及所扮演的角色,也都具有话语修辞与语用修辞的匠心,并包含了众多可资分析的内容。当然,在鲁迅的小说中,言语主体的设置,有时又是较为灵活和较为复杂的,而言语主体设置的这种状况,从一定意义上讲,是鲁迅小说的艺术匠心的一个方面。(本文来源于《重庆叁峡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4期)

闫勇[5](2015)在《关注言语主体,提升语言运用的实效》一文中研究指出2014年,"全国青年教师小学语文教学观摩活动"首次将课堂教学划分为阅读课和表达课两大系列。所谓阅读课系列是指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和语言运用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包括基于教科书的识字课、精读课、略读课、单元整组学习课、课外阅读指导课等;表达课系列是指以培养学生表达和交流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包括基于课文的读写结合课、作文指导与(本文来源于《小学语文》期刊2015年05期)

马志英[6](2014)在《构建言语主体的精神世界》一文中研究指出前段时间,一组对于语文课程性质再认识的文章接连发表,这些文章总的立场是不大认同语文新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性质的定位与描述。例如,郭金庭《回到语文那里去》(《中学语文教学》2013年第9期)认为工具性重于人文性,不应将二者并列起来:"不分轻重、主次地将‘工具性’与‘人文性’平起平坐地‘统一’起来,必然使语文学科的外延变大,必然削弱语文学科的本质内涵;而用‘人文性’压制‘工具性’甚至挤掉、剿灭‘工具性’,那简直是犯下了关于语文课程的灭门之罪。"杨澄宇《浅析两种语文概念及意义》(同上)用"科学"与"生活"的语文概念覆盖(本文来源于《语文建设》期刊2014年19期)

渠培娥[7](2012)在《从言语主体来看「させていただく」的运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言语主体"和语用学中"礼貌理论"的角度出发解释了「させていただく」这种表达在日常生活中频繁使用的理由,重新尝试定义了这种表达的含义,即指"言语主体从自身欲表达的意图出发,根据不同的语境‘场合’,传递对听话者或第叁方的敬意之情"。同时,选取报纸『中日新闻』的数据资料对「させていただく」表达的使用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统计的163处用例中体现了这种表达对词汇选取的倾向性和表达形式的多样化。笔者认为这在日语学习或日语教学中是不容忽视的。(本文来源于《日语学习与研究》期刊2012年06期)

吴迪[8](2011)在《大会发言的言语主体研究——以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稿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一、言语主体理论简介本文所使用的"言语主体"概念是胡范铸先生言语行为理论的基本范畴之一。根据胡先生的理论,任何言语行为都必定有一定的行为主体。言语主体是一个由"我""你""他"叁种人称共同构成、"叙述者""接受者""核查者""驱动者"彼此作用的结构。也就是说,言语主体这一结构由两组概念——"我""你""他"一组,"叙述者""接受者""核查者""驱动者"一组——以及这两组概念间的匹配关系构成。这里的叁种人称即为言语主体的构成。它们是由自然语言的人称代词系统——我(们)、你(们)、他(们)——所揭示的。它们在言语行为(本文来源于《应用写作》期刊2011年09期)

马晓婧[9](2010)在《外语习得过程中言语主体意识的重建》一文中研究指出言语主体意识在外语习得过程中的作用是最直接的和主要的。外语学习者首先要有强烈的主体学习愿望,从而产生学习动力,进而付诸行动。近年来,在外语教学领域,通过分析言语主体意识的动机、态度和性格等入手,探讨言语主体意识的重建问题已经备受人们关注。(本文来源于《中国科教创新导刊》期刊2010年07期)

胡范铸[10](2009)在《“言语主体”:语用学一个重要范畴的“日常语言”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汉语语用学一向缺乏对基本范畴之间逻辑关系的专门讨论,由此,也就很难发现新的语用范畴。语用学应该是一种基于某个核心概念而逻辑展开的一系列范畴和命题的理论假设,其核心概念应该就是"言语行为",任何言语行为都必有一定的"行为主体",由此,"言语主体"同样应该成为语用学分析的一个基本范畴,并由此推导出得以解释一系列语用问题的范畴和命题。而"言语主体"不仅仅意味着"我",也应包括"我"的对位"你",还应包括"他"的存在;"言语主体"不仅有显性的还有隐性的;任何言语行为都是"叙述者"、"接受者"、"核查者"、"驱动者"的同时作用,即使"叙述"的本身,也已经蕴含了四种行为:自驱、自言、自听、自查;言语主体的分析参数至少包括:角色是否虚拟、是否代言、是否单一、是否冲突;"核查者"意识是现代言语行为与前现代言语行为的根本性区别,是"言语行为的现代性"的基本标志之一。同时,言语主体范畴也为语法分析提供了"角色语法"分析的可能。(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09年06期)

言语主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文献梳理我们发现,言语智慧有以下几层意义:第一层意义是人在言语这一行为活动中流露出的对言语敏锐感;第二层意义是言语实践表现的技能,表达的智慧;第叁层意义是个性化语言、智性思维、人文元素等熔铸而成的言语品质、言语人格、生命智慧。在文本对话中培育言语主体的言语智慧是指:阅读教学中,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作者、编者和教师自我通过与文本(言语作品)丰富的主体间性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言语主体论文参考文献

[1].俞华芳.品“言”悟“意”,走进言语主体的内心世界——以《一棵小桃树》为例[J].教学月刊·中学版(语文教学).2019

[2].李晓奎.在文本对话中培育言语主体的言语智慧[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8

[3].闫勇.关注言语主体,提升语言运用的实效[J].小学语文.2016

[4].许祖华.鲁迅小说的言语主体与抒情的话语及语用修辞[J].重庆叁峡学院学报.2015

[5].闫勇.关注言语主体,提升语言运用的实效[J].小学语文.2015

[6].马志英.构建言语主体的精神世界[J].语文建设.2014

[7].渠培娥.从言语主体来看「させていただく」的运用[J].日语学习与研究.2012

[8].吴迪.大会发言的言语主体研究——以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稿为例[J].应用写作.2011

[9].马晓婧.外语习得过程中言语主体意识的重建[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

[10].胡范铸.“言语主体”:语用学一个重要范畴的“日常语言”分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

标签:;  ;  ;  ;  

言语主体论文-俞华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