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摘要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但在现实中,对大学生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大学生逆反心理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常常遭遇并直接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的难题之一。如何正确认识大学生逆反心理成因,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防止和消除这一心理现象,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是需要我们共同研究的重要课题。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带有鲜明指向性的教育活动,就其本质而言,就是要把一定社会的思想观念、政治意识、道德规范转化为大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教育、引导、帮助大学生形成一定社会所期望的思想道德品质。而有些大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不仅不接受外界的引导,更严重的是不接受应该接受的外界引导,甚至故意对着干。如:对正面宣传作反面思考、对不良倾向产生情感认同等等。这种现象的存在,不仅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而且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所要达到的效果。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也存在效果不佳的现实,尤其是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这种逆反心理严重制约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实际效果。本文针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出现的大学生逆反心理现象,从教育过程中的教育者、受教育者、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社会环境及其所提供的教育支撑条件四要素着手,分析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逆反心理现象的成因,并就如何克服和消除大学生逆反心理现象进行了探讨。提出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工作,是夯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基础的重要保证。而保证教育宣传内容的真实性,不断改进和创新教育方法、教育手段,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综合素质,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深入人心,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的根源所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堡垒。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引言第1章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逆反心理1.1 思想政治教育中逆反心理的内涵1.1.1 逆反心理的涵义1.1.2 思想政治教育中逆反心理的内涵1.2 思想政治教育中逆反心理的特征1.2.1 突出自我性1.2.2 情绪化1.2.3 反向性1.2.4 盲目性第2章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逆反心理的表现形式2.1 对思想政治教育者持敏感与对立的情绪2.2 对思想政治教育采取冷漠、怀疑与排斥的态度2.3 对先进人物和事迹否定和曲解2.4 对不良倾向产生情感认同第3章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逆反心理的原因分析3.1 大学生自身因素3.1.1 从年龄上看,大学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3.1.2 从情绪发展上看,大学生的情绪具有很大的波动性3.1.3 从思维方法上看,大学生思维发展较快,对前途和生活的追求有极大的热情3.2 思想政治教育因素3.2.1 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些内容陈旧、失实、序列不当3.2.2 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和方法单调、呆板3.2.3 部分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缺乏应有的素质3.3 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3.3.1 社会因素3.3.2 家庭因素3.3.3 学校因素第4章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逆反心理的应对措施4.1 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工作,是夯实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基础的重要保证4.1.1 提高大学生的思想素质、知识水平与自我教育能力4.1.2 对大学生的逆反心理进行积极的引导4.1.3 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和外部事物4.1.4 重视心理疏导,促进个体人格的发展和完善4.2 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互动性4.2.1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系统化、科学化4.2.2 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力求多样性4.2.3 增强教育过程的情感性、互动性4.3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素质,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工作队伍4.3.1 提高教育者的自身素质,重视示范效应4.3.2 完善教育者的素质结构,培养专家型的传播者4.3.3 加强工作队伍的自身建设,实现教育主体高素质化、专业化4.4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4.4.1 净化社会环境,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和正确的舆论导向4.4.2 完善家庭环境,营造和睦、平等、积极向上的家庭氛围4.4.3 优化学校环境,努力营造优良的教育氛围结论参考文献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致谢研究生履历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大学生论文; 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逆反心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