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摘要
天人关系经历了从原始协调、基本平衡、严重紧张直至追求人天和谐的四种形态的演变。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危机给人类敲响了警钟,人类开始呼唤一种新的文明——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是指人们在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同时,不断克服改造过程中的负面效应,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具有可持续性、和谐性、整体性的特点。生态文明形成了自己的价值形态、实践形态、理论形态和政治形态。生态文明是现时代人类文明转型的必然产物,是我国消除资源环境威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是我们党在新时期一项刻不容缓的历史责任。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有:有限与无限、局部与整体、反作用与决定作用、主体与客体等;我们应当从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出发,坚持尊重自然规律与坚持以人为本相结合的原则,从技术、政策、法律等各方面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系统工程。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中文文摘第1章 引言第2章 人类文明形态演变概述2.1 采猎文明:原始和谐2.2 农业文明:基本平衡2.3 工业文明:严重紧张2.4 生态文明:人天和谐第3章 生态文明的涵义、特点和结构3.1 生态文明的涵义3.2 生态文明的特点3.2.1 可持续性3.2.2 和谐性3.2.3 整体性3.3 生态文明的结构3.3.1 生态文明的价值形态3.3.2 生态文明的实践形态3.3.3 生态文明的理论形态3.3.4 生态文明的政治形态3.4 生态文明是一种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并列的文明形式3.4.1 生态文明对物质文明的影响和制约3.4.2 生态文明对政治文明的影响和制约3.4.3 生态文明对精神文明的影响和制约第4章 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与紧迫性4.1 生态文明是现时代人类文明转型的必然产物4.2 生态文明是我国消除资源环境威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4.3 生态文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4.4 建设生态文明是我们党在新时期一项刻不容缓的历史责任第5章 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5.1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思想5.1.1 马克思强调自然的优先地位5.1.2 强调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辩证关系5.2 人和自然的辩证关系5.2.1 从时间空间关系来看,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有限与无限、局部与整体的关系5.2.2 从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来看,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反作用与决定作用的关系5.2.3 从马克思主义实践论来看,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主体与客体的关系5.2.4 从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发展来看,人不可能征服自然5.2.5 从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原理来看,人与人的关系不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质5.3 坚持“以人为本“与尊重自然规律相结合第6章 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建设生态文明6.1 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坚持以人为本6.2 具体对策6.2.1 意识和道德6.2.2 技术6.2.3 政策和法律6.2.4 绿色消费6.2.5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6.2.6 经济增长方式6.2.7 发展生态经济结论注释参考文献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致谢个人简历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人与自然论文; 辩证关系论文; 生态文明论文; 具体对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