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转轨经济中证券市场的成长与制度变迁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统计学
作者: 陈梦根
导师: 邱东
关键词: 成长路径,强外生性,市场效率,制度变迁,市场化
文献来源: 东北财经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自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早期的一批企业发行股票以来,中国证券市场已经走过了萌芽、诞生和初步成长的二十余年历程,沪深两所成立也已有十余年的历史。中国证券市场在这段历程中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市场规模甚至可与发达国家的成熟证券市场相媲美。但是到现在,从现实情况来看,中国证券市场虽已初具规模,但市场效率还有待于提高。由于中国正处于经济转轨时期,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尚处于一个不断变迁的动态演进过程中,还存在着各种制约证券市场走向成熟的因素,而且随着市场的成长,一些潜在的制度性缺陷和深层次矛盾逐渐暴露和尖锐化,导致中国证券市场的实际运行与理论功能之间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如何迅速提高市场效率,推动证券市场的下一步发展和迅速走向成熟,这是一个极为紧迫而又重要的研究课题。 已有的文献对证券市场成长的系统性理论研究还比较少,大多数的研究都集中在“问题——对策”这样一个较浅的层次上,而国外的有关理论大都是建立在发达国家成熟证券市场之上,对象中国这样的新兴证券市场成长的解释能力较差,对实践的指导能力就更为有限。本文深入考察了中国证券市场的成长路径与制度演进,旨在发现转轨经济条件下证券市场成长的一般规律,为下一步发展与完善中国证券市场的政策选择提供理论支持。 作为转轨时期中国社会经济体系中发生的一项重大变革,证券市场的演进变迁具有深刻的社会经济根源。本文将证券市场成长看作是一个制度变迁的过程,认为中国证券市场是一个不完全市场,非市场因素对市场的成长与运行具有显著影响。基于特殊的社会经济背景,在沪深两所成立后的几年中,政府强力介入了证券市场的成长,中国证券市场从此走上了强外生性的成长道路,演变为一个不完全的证券市场,市场功能发生体制性变异,市场效率受到严重制约。中国证券市场的下一步发展必须启动和激发微观经济主体的经济努力效应,全面推进以效率为核心的市场整体创新,使之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发展服务。 全文共分9章,从内容上看,主要研究了以下六个问题:①关于转轨经济条件下新兴证券市场成长的一般理论;②经济转轨进程与证券市场的成长;③中国不完全证券市场的生成与化解;④中国证券市场效率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论文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选题说明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起点
1.3 主要内容与研究思路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的难点、不足及主要创新
1.6 全文结构安排
2 证券市场成长的一般理论
2.1 引言
2.2 证券市场的成长机制
2.2.1 证券市场的成长机制:系统观点
2.2.2 内生因素与外生因素
2.2.3 内生机制与外生机制
2.2.4 证券市场的成长状态
2.3 证券市场的成长路径
2.3.1 证券市场成长路径
2.3.2 证券市场的成长:自增强与路径依赖
2.3.3 促进证券市场成长的政策选择:机制协调与路径变迁
3 经济转轨与证券市场的成长
3.1 证券市场的基本功能
3.1.1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文献综述
3.1.2 金融体系中的证券市场
3.1.3 证券市场的基本功能
3.2 转轨经济中证券市场的特殊功能
3.2.1 经济转轨的特征描述
3.2.2 转轨经济条件下中国证券市场的派生功能
3.3 经济转轨与证券市场的发展:契合分析
3.3.1 引言
3.3.2 理论框架:经济主体归位论的基本内涵
3.3.3 经济主体归位与秩序重构
3.3.4 从经济主体归位视角看中国证券市场的演进
3.4 经济转轨与证券市场的发展:背离分析
3.4.1 经济约束
3.4.2 政治约束
3.4.3 制度环境约束
4 中国不完全证券市场的生成
4.1 中国证券市场的总体考察
4.1.1 中国证券市场的成长历程
4.1.2 中国证券市场的现状描述
4.2 中国不完全证券市场:经验判断
4.2.1 中国不完全证券市场:一个经验性判断
4.2.2 中国不完全证券市场的形成原因:直观分析
4.3 渐进民营化与中国证券市场
4.3.1 中国经济转轨过程中的渐进民营化
4.3.2 关于渐进民营化的理论解释
4.3.3 渐进民营化:一个博弈模型
4.4 中国不完全证券市场的内生根源:市场强外生性
4.4.1 中国证券市场的强外生性
4.4.2 证券市场中的政府行为
4.4.3 证券市场的政府干预:一个隐性担保合约
4.5 中国不完全证券市场的特征分析
4.5.1 市场功能的体制性变异
4.5.2 制度安排的阶段性特征
4.5.3 非市场预期主导特征
4.5.4 市场运行的短周期特征
5 中国证券市场的价格联动效应
5.1 理论背景与文献回顾
5.2 研究方案
5.2.1 研究设计
5.2.2 研究方法
5.3 实证研究
5.3.1 样本与数据说明
5.3.2 实证分析
5.4 理论解释
5.5 简短的结论
6 中国证券市场效率的理论分析
6.1 证券市场效率分析的理论回顾
6.1.1 关于证券市场效率的内涵
6.1.2 证券市场效率分析的理论回顾
6.2 转轨经济中新兴证券市场的效率:渐进效率观
6.2.1 新兴证券市场的效率问题:渐进效率观
6.2.2 转轨经济中证券市场效率的分析框架
6.3 证券市场强外生性下的效率损失
6.3.1 不完全证券市场的配置效率
6.3.2 政府干预下的控制均衡与福利分析
6.3.3 不完全证券市场下的企业融资行为
7 中国证券市场效率的实证研究
7.1 基本分析框架
7.2 中国证券市场的内在效率
7.3 中国证券市场的外在效率
7.3.1 关于“效率市场假说”(EMH)
7.3.2 中国证券市场有效性的实证检验
7.4 中国证券市场的微观效率
7.5 中国证券市场的宏观效率
7.5.1 文献回顾与研究方法
7.5.2 变量选取与样本说明
7.5.3 实证分析
7.5.4 简短的结论
7.6 中国证券市场的长期记忆效应:非线性效率分析
7.6.1 引言
7.6.2 文献述评
7.6.3 长期记忆效应:数学表述与研究方法
7.6.4 实证研究
7.6.5 研究结论及进一步的讨论
7.7 中国证券市场强外生性下的效率损失:总体评价
8 证券市场的对策均衡:一个尝试性的解释
8.1 均衡的概念
8.2 从一般均衡到对策均衡:范式的转变
8.2.1 一般均衡理论
8.2.2 证券市场一般均衡分析框架的局限性
8.2.3 从一般均衡到对策均衡:范式的转变
8.3 云证券市场的多重均衡模型
8.3.1 引言
8.3.2 从条件理性出发的一个分析框架
8.3.3 证券市场多重均衡动态模型
8.3.4 政策含义
8.4 对策均衡与中国证券市场的格局演进
8.4.1 中国证券市场的主要矛盾
8.4.2 对策均衡与证券市场的成长
8.4.3 中国不完全证券市场的化解
9 中国证券市场下一步成长的路径选择
9.1 中国证券市场的制度变迁模式
9.1.1 新制度经济学中的制度变迁理论
9.1.2 制度变迁的演化分析
9.1.3 制度变迁的系统动力学模型
9.1.4 中国证券市场的制度变迁模式
9.2 中国证券市场成长的理论逻辑
9.2.1 关于“制度后发”的优势与劣势
9.2.2 证券市场成长中的机制协调与路径变迁
9.2.3 转轨经济中证券市场的成长轨迹:战略步骤
9.3 中国证券市场下一步成长的路径选择
9.3.1 以效率为核心的市场整体创新
9.3.2 中国证券市场加速市场化的策略选择
9.4 全文总结
9.4.1 主要观点与结论
9.4.2 政策含义
9.4.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东北财经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东北财经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
发布时间: 2006-12-26
参考文献
- [1].中国证券市场税收效应和制度分析[D]. 茆晓颖.苏州大学2006
- [2].境内外证券市场分割研究[D]. 刘培堂.上海交通大学2006
- [3].股权分置改革时期证券市场困境与对策研究[D]. 王岚.暨南大学2005
- [4].非对称信息条件下中国证券市场价格行为研究[D]. 厉斌.天津大学2005
- [5].机构投资者对证券市场效率影响的研究[D]. 毕子男.吉林大学2007
- [6].QFII在我国证券市场的实践与影响研究[D]. 许弘林.复旦大学2007
- [7].证券市场注册会计师行为规范研究[D]. 杨晨辉.天津财经大学2007
- [8].基于关联性视角的证券市场系统性风险研究[D]. 张骥.湖南大学2018
- [9].新兴证券市场开放风险及其防范制度研究[D]. 陈静.浙江大学2004
- [10].我国证券市场综合理论研究[D]. 赵强.天津大学2004
相关论文
- [1].中国证券市场演进的制度经济学分析[D]. 陈道江.浙江大学2004
- [2].强制性制度变迁背景下的中国资本市场经济效率[D]. 宗兆昌.河海大学2005
- [3].中国证券市场规制体系改革的理论与政策[D]. 赵小川.辽宁大学2006
- [4].中国证券业发展与创新研究[D]. 李洪尧.吉林大学2006
- [5].中国转型期的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D]. 康继军.重庆大学2006
- [6].境内外证券市场分割研究[D]. 刘培堂.上海交通大学2006
- [7].中国证券发行监管的制度变迁:理论模型与绩效检视[D]. 梁化军.吉林大学2006
- [8].中国证券市场监管的博弈研究[D]. 王家辉.厦门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