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江湖”与“庙堂”对举,是独立于宗法体制、政治体制之外的存在。江湖文化是江湖群体的价值选择、道德规范,与以儒家为代表的庙堂文化构成对立统一关系。“江湖”与“庙堂”的贯通,使它具有被改造利用的合理内核。而它的背离,它巨大的威力又使“江湖”成为不可小觑的力量。“水浒”起自江湖草莽,却可以上达“庙堂”,既有文人士大夫赞其“忠义”,皇亲国戚刊刻《水浒传》,撰写水浒戏剧;也因为“诲盗”而被统治者列禁,甚至作为工具被推到政治斗争的前沿。“水浒”的兴起、流变是“江湖”与“庙堂”共同作用的结果。论文以“江湖”和“庙堂”互动为中心,也就是要勾勒出水浒在“江湖”与“庙堂”共同作用的张力场中变化演进的轨迹。第一章成书研究。水浒故事从江湖本事,发展到极具忠义色彩的文人小说,历经南宋、元代。“盗”与“贼”的区别,为后世敷衍水浒“忠义”奠定了基础。第二章水浒故事的明清传播。这一时期经历汉人政权从重建到覆灭的过程,也是阳明“心学”从兴起到衰落时期。“遗民”不仅是一种社会现象,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现象。高扬的“自我”从发现到失落,对士人心理也造成影响。这一时期水浒传播方式包括评点、续书、戏曲说唱等。明末农民战争,“复活”的“水浒英雄”将朱明王朝席卷而去,见证了“江湖”的威力。第三章水浒故事的近现代传播。动荡变乱是这一时期的总特征,侠义精神再次得到推崇。小说作为启蒙民智的重要工具受到重视。小说政治化解读是这一时期主流。水浒续书为抗日战争作舆论宣传。新编革命京剧突出“官逼民反”主题,直接为革命斗争服务。第四章水浒故事的当代传播。在全民批水浒的热潮中,水浒作为工具被推到政治斗争前沿。当代影视传播,彰显人文关怀,进一步扩大了水浒影响。第五章“水浒气”与江湖遗风。探讨水浒广泛流传与“勇为达德”的国民心理之间的关系,探寻江湖文化在当代的表现形式,及其对今日社会的影响。
论文目录
内容提要ABSTRACT绪论第一节 水浒研究综述第二节 “江湖”与“庙堂”若干问题一、概念与演变二、庙堂文化:儒家“仁”、“孝”内核三、“江湖”与“庙堂”的文化贯通:兄弟、孝亲、尊尊四、“江湖”与“庙堂”的文化背离:“盗亦有道”第一章 从史实到《水浒传》第一节 水浒故事成书的四个阶段一、史实阶段二、南宋时期,宋江故事进入文人视野三、元代“侠义”观念的确立四、《水浒传》“忠义”思想的继承发展第二节 文化“塑型”与水浒之招安一、文学作品中侠的回归二、招安的文化解读第三节 《水浒传》关键词与“乱自上作”一、《水浒传》关键词二、“乱自上作”与哀己悼世第二章 明清时期水浒故事之流变和传播第一节 时代文化精神:主观思潮与“遗民”心态第二节 两种评点:两种“忠义”观一、李贽“发愤说”与《忠义水浒传序》——儒家诗教的接受视野二、金圣叹:腰斩水浒与“乱自上作”第三节 三种续书:“遗民”心态及其终结一、《水浒后传》:海外立国的“寓言”释解二、《后水浒传》:草泽聚义的再思考三、《荡寇志》:“遗民”心态的终结第四节 戏曲说唱:从表现“自我”到去政治一、明代:表现“自我”与忠奸斗争二、清代:世俗化与去政治第五节 “诲盗”与明末农民战争第三章 近现代水浒故事之流变和传播第一节 “乱世思草泽”与文化“层级性”第二节“小说革命”与“新文化运动”一、“小说革命”与水浒新阐释二、“新文化运动”与水浒研究第三节 水浒与“国防文学”一、“两个口号”论争二、《水浒新传》与抗日斗争第四节 从“官逼官反”到“官逼民反”一、茅盾:用阶级斗争理论阐释水浒二、新编平剧:文艺为革命斗争服务第四章 当代水浒故事之流变和传播第一节 水浒与政治运动一、水浒与建国初期的文艺批判运动二、水浒批判与政治斗争第二节 水浒影视传播一、早期水浒题材影视作品二、电视连续剧《水浒传》:人文关怀与理性思考第五章 “水浒气”与江湖遗风第一节 “水浒气”与国民心理一、“水浒气”与“勇为达德”二、水浒民间流传三、“该出手时就出手”与竞争意识四、文人礼赞:咏侠第二节 江湖遗风与“游心”一、江湖:社会的隐喻二、影视江湖:暴力与狂欢三、体育江湖:文字“游心”第三节 “ 江湖”的负面影响结语主要参考文献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后记详细摘要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水浒传论文; 江湖论文; 庙堂论文; 文化论文; 流变论文; 传播论文;
水浒故事之流变与传播研究 ——以“江湖”与“庙堂”的互动为中心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