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一体化过程中的区域行政体制与创新——以长江三角洲为对象的研究

经济一体化过程中的区域行政体制与创新——以长江三角洲为对象的研究

论文题目: 经济一体化过程中的区域行政体制与创新——以长江三角洲为对象的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行政管理

作者: 王川兰

导师: 竺乾威

关键词: 经济一体化,区域行政体制,政府间关系,长江三角洲

文献来源: 复旦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国内以长江三角洲为代表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日渐显现,是21世纪中国缩小地区差异,实现均衡发展的主要战略发展方向。与此同时,客观存在着的行政壁垒、政区恶性竞争等消极因素都是影响地方政府间合作联动,制约区域经济整合发展的障碍。基于此,本文通过对区域行政的一般理论分析结合以长三角为例的实证研究,探讨如何通过地方政府间机构、制度、政策、利益等方面的合理安排,最终建构起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区域行政体制。 本文以长三角经济区的共同开发建设为分析对象,旨在探究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如何打破行政区划的限制,消除政策环境、制度环境中存在的各种负面因素,建立地方政府间的有效沟通与合作机制。在政府管理市场的层面上,研究怎样有别于原来行政体系的管辖,创造出一个跨区域、同时又是完全融合的无缝隙的市场管理及社会综合发展的制度设计,为形成一个更为合理高效的社会管理与资源配置的网络体系,实现地区间利益的平衡,保证区域整体协调发展提供一种有效的制度安排与创新,即区域行政。实现长三角各城市间生产要素和资源的有效配置与整合,促进该区域内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共同发展与繁荣。 本文突破传统的静态的、制度上的“内向型行政”的方法论,着重从动态的突破行政区划、一体化空间上的角度探讨区域公共行政的问题。从公共行政学、区域经济学、制度经济学、新经济地理学等多学科视角出发,考量地理、地域范围内空间相互作用关系导致的府际关系变迁,探析当代中国地方政区间的横向关系及区域行政体制的形成与发展。在经验研究及定性研究的基础上,参照对比美国、英国,法国和德国等国区域行政的发展状况,展开实证研究与量化分析。在比较借鉴国外区域行政管理模式经验的基础上,结合长三角地方政府间合作交流的历史传承与现实基础,提出了多元复合的区域行政管理体制的创新设想。在此构想的前提下,提出专题项目式合作、区域/流域治理、区域行政专门区、经济协作区、城市联盟(联合体)、区域性中心城市、区域联合政府等七种具体的实现形态。

论文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研究综述

第二节:中心概念的界定与梳理

第三节:研究方法与理论架构

第二章: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过程

一、集聚与扩散

二、区域产业结构变化与调整

三、城市化、都市圈与大城市群

第二节: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特征

一、区域非均衡—联动式发展

二、区位优势与内生交易费用

三、轴线、圈层和网络式空间结构演化

第三节: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地方行政的重塑与再造

第三章:竞争与依赖:从地方行政到区域行政

第一节:经济区与行政区的矛盾

一、经济区与依赖中的竞争

二、行政区与竞争中的依赖

三、行政区与经济区的矛盾统一

第二节:地方行政的局限

一、地方保护主义

二、制度性壁垒

三、地方利益冲突

第三节:区域行政的兴起

一、地方行政与区域行政

二、国别比较与分析

三、区域行政的变量分析

第四章:一体化区域内的行政区划

第一节:行政区划的基石——府际关系

一、中央—地方间关系

二、地方政府间关系

第二节:区划改革与府际关系变迁

一、行政区划的历史沿革

二、区划改革与府际关系动态均衡

第三节:构建整体意义上的区域规划

第五章:区域行政的整合与分散

第一节:区域行政整合的结构—功能分析

一、区域行政的制度安排与创新

二、地方行政组织间的互动与合作

三、中央政府的宏观协调机构与机制

第二节:利益的多重博弈

一、中央—地方博弈

二、中央—区域博弈

三、地方—地方博弈

第三节:地方分散主义与反一体化倾向

第六章:多元复合体制——实现区域行政的构想

第一节:多元复合意义上的区域行政体制

第二节:区域行政的实现形态

一、专题项目式合作

二、区域/流域治理

三、区域行政专门区

四、经济协作区

五、城市联盟

六、区域性中心城市

七、区域联合政府

参考文献

后记

论文独创性声明

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发布时间: 2005-09-19

标签:;  ;  ;  ;  

经济一体化过程中的区域行政体制与创新——以长江三角洲为对象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