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薄壁圆形吸能管的碰撞波形复现特性研究

组合薄壁圆形吸能管的碰撞波形复现特性研究

论文摘要

台车碰撞试验具有成本低、拟合度高、重复性好等特点,常用于代替实车碰撞进行乘员约束系统的性能研究。碰撞缓冲吸能装置是台车碰撞试验的关键,其不仅要吸收碰撞过程中产生的能量,还要复现出实车的正面碰撞加速度波形。在拟合加速度曲线时,上升阶段的台车试验曲线走势要与实车基本一致,两条曲线各峰值的大小及发生时间也要对应相等,其相对误差一般控制在10%以内。在分析国内外各类台车碰撞缓冲吸能装置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采用多根薄壁圆形吸能管的组合结构来复现实车正面碰撞加速度波形的方法。通过大量文献阅读和台车仿真分析验证,总结了轴向载荷作用下薄壁圆形吸能管的破坏模式,并对影响变形模式的各种因素逐一进行了分析。以某量产紧凑车型的正面碰撞加速度波形为拟合目标,通过台车仿真分析,提出了初始的吸能管组合方案,并进行了台车试验研究。通过调整材料应变率参数C、P及失效塑性应变参数EPPF的取值,权衡材料破坏模式和应变率效应的综合作用,得到了拟合度较好的台车仿真加速度曲线。采用修正后的材料模型进行仿真分析,重新确定了吸能管的数目、长度、外径、壁厚取值以及诱导孔的开设情况,并利用台车试验验证了该参数方案的可行性。通过研究5根吸能管组合结构对等效双梯形波、类梯形波、双斜坡波等三类实车加速度波形的拟合效果,得出当吸能管外径为Φ114mm时,改变各管的长度和壁厚取值可以有效复现出各类实车加速度波形。为提高获取吸能管各参数的效率,可以采用人工神经网络预测研究与台车仿真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建立了一个基于BP神经网络系统的吸能管参数预测模型,训练后的神经网络系统可以根据实车的正面碰撞加速度波形,有效预测出各薄壁圆形吸能管的参数值,与期望输出的相对误差在10%以内。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国内外汽车碰撞试验方法研究
  • 1.1.1 实车碰撞试验
  • 1.1.2 零部件台架试验
  • 1.1.3 台车碰撞试验
  • 1.2 正碰台车试验系统简介
  • 1.2.1 台车及其牵引装置
  • 1.2.2 碰撞缓冲吸能装置
  • 1.2.3 电测量系统
  • 1.2.4 光学测量系统
  • 1.2.5 正碰试验假人
  • 1.3 缓冲吸能装置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冲撞式缓冲吸能装置
  • 1.3.2 发射式缓冲吸能装置
  • 1.3.3 反弹式缓冲吸能装置
  • 1.4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 第2章 轴向冲击下薄壁圆形吸能管的动态响应特性研究
  • 2.1 薄壁圆形吸能管的动态屈服类型
  • 2.1.1 动力塑性屈服
  • 2.1.2 动力渐进屈服
  • 2.2 薄壁圆形吸能管的破坏模式
  • 2.3 薄壁圆形吸能管动态响应的影响因素
  • 2.3.1 几何特性
  • 2.3.2 载荷特性
  • 2.3.3 材料特性
  • 2.3.4 初始缺陷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吸能管模拟实车正碰波形的仿真及试验研究
  • 3.1 初始方案的仿真及试验研究
  • 3.1.1 台车仿真模型的建立
  • 3.1.2 吸能管初始参数的确定
  • 3.1.3 台车试验研究
  • 3.2 最终方案的仿真及试验研究
  • 3.2.1 台车仿真模型的修正
  • 3.2.2 吸能管最终参数的确定
  • 3.2.3 台车试验研究
  • 3.2.4 仿真模型的验证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薄壁圆形吸能管对加速度曲线的拟合效果分析
  • 4.1 实车正碰加速度波形特性
  • 4.2 吸能管壁厚取值对加速度波形的影响
  • 4.2.1 2 根吸能管模型
  • 4.2.2 3 根吸能管模型
  • 4.3 各类实车加速度波形的拟合
  • 4.3.1 等效双梯形波的拟合
  • 4.3.2 类梯形波的拟合
  • 4.3.3 双斜坡波的拟合
  • 4.4 吸能管参数取值范围的确定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BP 神经网络在吸能管参数预测中的应用
  • 5.1 人工神经网络简介
  • 5.1.1 生物神经元
  • 5.1.2 人工神经元
  • 5.1.3 人工神经网络结构
  • 5.1.4 MATLAB 神经网络工具箱介绍
  • 5.2 BP 网络建模
  • 5.2.1 网络算法的实现
  • 5.2.2 网络结构参数的确定
  • 5.3 BP 网络训练
  • 5.3.1 训练数据的确定
  • 5.3.2 网络训练及调整
  • 5.4 BP 网络测试
  • 5.5 本章小结
  • 总结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城际动车组车辆防爬吸能装置性能研究[J]. 轨道交通装备与技术 2019(06)
    • [2].列车碰撞冲击吸能计算与试验方法研究[J]. 铁道车辆 2020(02)
    • [3].城轨车辆司机室端部主吸能结构优化设计[J]. 机车电传动 2020(01)
    • [4].吸能型防冲立柱液体冲击问题研究[J]. 振动与冲击 2020(08)
    • [5].铁路车辆吸能结构的研究进展及应用(英文)[J].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2020(04)
    • [6].吸能缓冲防护服装的研究进展[J]. 纺织学报 2020(05)
    • [7].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模块化吸能结构设计[J].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20(06)
    • [8].吸能盒仿真应力-应变曲线反求优化设计[J]. 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 2020(07)
    • [9].某款全铝车身前端碰撞吸能结构分析及优化设计[J]. 汽车零部件 2020(08)
    • [10].矿用缓冲吸能装置的优化与实验[J]. 煤炭学报 2020(09)
    • [11].应变速率影响下汽车吸能盒的研究与优化[J]. 龙岩学院学报 2020(05)
    • [12].基于ABAQUS的汽车吸能盒碰撞研究[J]. 智能计算机与应用 2020(05)
    • [13].汽车转向管柱吸能带变形研究和仿真优化[J]. 汽车零部件 2020(10)
    • [14].基于磁流变技术的汽车吸能盒研究[J]. 汽车实用技术 2019(04)
    • [15].汽车吸能盒的结构改进与仿真分析[J].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19(07)
    • [16].标矩形吸能盒碰撞性能自动化分析系统设计[J]. 黑龙江冶金 2017(02)
    • [17].汽车保险杠系统吸能盒结构参数对低速碰撞下吸能特性的影响[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2017(10)
    • [18].吸能盒盒体内部结构的改进[J].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15(12)
    • [19].轨道车辆端部吸能结构设计方法探讨[J]. 铁道技术监督 2016(07)
    • [20].高速列车多边形多胞吸能管耐撞性分析与优化[J].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2016(07)
    • [21].钢球摩擦吸能器作用机理的力学分析[J]. 矿冶工程 2015(04)
    • [22].浅析地铁车辆吸能结构[J]. 时代汽车 2020(21)
    • [23].导向式防爬吸能结构耐撞性能研究及优化[J].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2020(11)
    • [24].蒙皮蜂窝式整体吸能装置压缩性能研究[J]. 内燃机与配件 2020(06)
    • [25].车辆碰撞吸能元件的有限元分析与设计[J].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5)
    • [26].基于内翻复合材料管的冲击吸能器特性研究[J]. 振动与冲击 2018(24)
    • [27].列车分布式吸能系统的波传播特性和参数分析[J]. 爆炸与冲击 2019(03)
    • [28].客车碰撞缓冲吸能装置研究[J]. 汽车实用技术 2019(17)
    • [29].基于低速正碰的吸能盒式防撞梁吸能特性研究[J]. 现代制造工程 2018(03)
    • [30].X型结构航空座椅吸能参数确定方法[J]. 装备制造技术 2018(06)

    标签:;  ;  ;  ;  ;  

    组合薄壁圆形吸能管的碰撞波形复现特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