沸腾的灵魂—小说《八月之光》的对话性研究

沸腾的灵魂—小说《八月之光》的对话性研究

论文摘要

威廉·福克纳的《八月之光》是他的第一篇涉及种族问题的长篇小说。在这部小说中,作家描写了一系列的人物,他们从不同的方面都被困扰在某种强迫中,比如种族身份的归属,家庭历史以及祖先的荣耀。他们不幸地成为这些困扰的牺牲品,他们扭曲的心灵和沸腾的灵魂就是一个典型标志。在塑造人物过程中,福克纳广泛地使用了对话技巧,以此用一种全景的方式展现小说中人物的性格,斗争和可能的结果。对话理论首先由苏联批评家米哈伊·巴赫金提出。此理论认为文学作品不再仅仅是作者本人意识形态的体现,而是一种独立的存在形式。这种独立性也体现在作品中人物的身上,他们不再受作者意志的支配,而是有着独立意识形态的独立个体,作品中人物之间同样不再有支配和被支配的关系,因此他们的话语权都是独立并且平等的。巴赫金所指的对话并不等同于普通意义上的对话,而是指小说人物之间、作者和人物之间、人物自身以一种对话关系而存在,第二这种对话性还延伸到一个文本与其他文本的联系,也就是所谓的互文性。因此,一个文本不再是作者单一的声音,而是由多重声部构成的复调。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此小说的对话性。首先讨论对话性在小说主人公身上的体现,主人公的分裂人格通过对话的方式展现在读者中,在此过程中,作者没有加入自己的喜恶,而是客观的让人物尽情表达,已达到透彻的效果。第二,小说中对圣经的大量引用是福克纳作为南方作家的一个典型特征,这种与圣经之间的互文性成为了小说与西方文明之间的一种对话。第三,对话性还广泛的存在于本小说的结构层次上,诸多的倒叙,和对叙事线索的看似随意的调出和终止是对话性在结构方面的体现。本文通过讨论小说的复调特征,旨在尝试以一种新颖的方式解读此小说的文本。考虑到福克纳的南方性和他对家乡南方的既爱又恨的复杂心理,以复调方式理解小说其实是更加科学的方式。同时,小说的开放性也将得到论证。

论文目录

  • Abstract
  • 摘要
  • Introduction
  • 0.1 Faulkner as the Author
  • 0.2 Literature Review
  • 0.3 Dialogism: a Brief Review
  • 0.4 Intention of the Thesis
  • 0.5 Arrangement of Chapters
  • Chapter One Twisted Souls – Dualities of Characters
  • 1.1 The Split Halves of Joe Christmas
  • 1.1.1 Race and Rage
  • 1.1.2 Tormenting Religion
  • 1.1.3 Intricate Women
  • 1.2 Joanna’s Burden
  • 1.2.1 Joanna’s Family Burden
  • 1.2.2 Burden Bound and Burden Unbound
  • Chapter Two Christ Figures – the Novel’s Biblical Intertextuality
  • 2.1 Christ and Christ Distorted
  • 2.2 Gail Hightower, a Gale from a High Tower
  • 2.3 Visiting Goddess –Signs of Life in the Grove
  • 2.4 Christian Devils
  • Chapter Three Echoes in Time and Space –the Dialogic Structure
  • 3.1 Juxtaposition of Narratives
  • 3.2 An Open Ending
  • Conclusion
  • Bibliography
  • Acknowledgments
  • 相关论文文献

    • [1].《八月之光》中的权力空间与身份构建[J].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20(01)
    • [2].“物质无意识”:论福克纳《八月之光》中木材工业书写[J]. 大众文艺 2020(05)
    • [3].《八月之光》的空间批评解读[J].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6)
    • [4].从《八月之光》看福克纳——福克纳创作思想的集体无意识解读[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12)
    • [5].八月之光——《八月之光》莉娜人生的心理原型解读[J]. 文山学院学报 2017(02)
    • [6].论福克纳《八月之光》的时间艺术[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1)
    • [7].论《八月之光》中身份叙事的创伤维度[J]. 陕西教育(高教) 2017(07)
    • [8].八月之光(组诗)[J]. 扬子江诗刊 2020(01)
    • [9].我们为何还要阅读文学经典[J]. 初中生 2020(02)
    • [10].蒙太奇手法在《八月之光》里的运用[J]. 长城 2019(06)
    • [11].论《八月之光》中血的意象[J]. 科教文汇(下旬刊) 2008(08)
    • [12].国内外《八月之光》宗教研究之考察[J]. 语文学刊 2013(22)
    • [13].《八月之光》的叙事艺术[J]. 芒种 2017(02)
    • [14].《八月之光》中克里斯默斯自我身份的构建[J]. 青年文学家 2017(26)
    • [15].“八月之光”透射出的黑与白——析福克纳小说中的种族意识[J]. 短篇小说(原创版) 2015(14)
    • [16].《八月之光》主人翁克里斯默斯的悲剧人生[J]. 青春岁月 2014(15)
    • [17].《八月之光》中乔·克里斯默斯的悲剧[J]. 现代交际 2013(12)
    • [18].《八月之光》中的人道主义探索[J]. 长城 2012(02)
    • [19].浅谈《八月之光》中的南方悲剧意识[J]. 青年文学家 2012(16)
    • [20].从《八月之光》看福克纳现代主义的文学创作特色[J]. 参花(下) 2013(10)
    • [21].《八月之光》克里斯莫斯形象评析[J]. 山东文学 2009(11)
    • [22].福克纳《八月之光》主题意蕴浅析[J]. 作家 2011(02)
    • [23].《八月之光》写作手法浅析[J]. 作家 2011(22)
    • [24].莉娜·格雷夫的身孕在《八月之光》中的多义性[J].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2011(02)
    • [25].《八月之光》中的替罪羊形象[J].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9(06)
    • [26].《八月之光》中乔·克里斯默斯的原型分析[J]. 文学教育(下) 2014(11)
    • [27].浅析《八月之光》中乔·克里斯默斯的悲剧成因[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11)
    • [28].八月之光[J]. 当代外国文学 2015(02)
    • [29].《八月之光》中的父权制宗教家庭[J]. 语文学刊 2013(24)
    • [30].解析福克纳《八月之光》中克里斯默斯的迷惘[J]. 短篇小说(原创版) 2015(06)

    标签:;  ;  ;  ;  ;  

    沸腾的灵魂—小说《八月之光》的对话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